漳州薌江酒店的“前世今生”

2019年3月初,漳州薌江酒店正式停止對外營業。

這座誕生於1958年、伴隨漳州人走過了六十載春秋的全市第一家四星級酒店,在人們戀戀不捨的目光中,悄然謝幕。

從“薌江服務社”到“龍溪地區第二招待所”,再到“薌江賓館”“薌江酒店”,雖然字號幾經變更,樓堂幾經翻修,但發生在這座建築裡的故事卻從未被忘卻,而是隨著歲月融進了每個漳州人的情感最深處。

因何而建?緣何而拆?未來這片三十餘畝的土地上又將崛起怎樣的新地標?今天,記者帶您走進薌酒店的前世今生,探尋滄桑變遷背後的精彩瞬間。

漳州芗江酒店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80年代薌江酒店的宴會廳

前世:

最驚豔的記憶

“上世紀50年代末的勝利路,兩側是平平整整的一片,既無高樓大廈,也無如今的車水馬龍。薌江酒店建成時的四層紅磚小樓樣式,可以說是那一代漳州人心裡最驚豔的記憶。”看著舊相冊裡的“紅樓”,83歲的蔡國強不住感慨。

60年代初,薌江酒店正式投入營業,從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到承辦各式重要會議,很快便成為漳州定點涉外接待的重要“門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來漳賓客日益增多。為了更好地滿足需求,80年代中後期薌江酒店多方籌集資金,按照星級旅遊飯店的標準,對原來的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舊樓房的木板通道變成了水泥花磚小徑,客房的獨立衛生間、熱水淋浴及彩電配備齊全,樓下建起了小花園和小型停車場,就連最初的千人食堂也搖身變成可承辦慶典、婚宴、晚會等大型活動的多功能場地。

“便利的交通、舒適的客房,對於最早一批來漳的旅客而言,薌江酒店是專業貼心的品質驛站;但對於土生土長的‘老漳州’們來說,這裡則是身邊美味的‘第二廚房’。”在薌江酒店入職四十年的“大廚”黃育青告訴我們,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酒店不僅在本土菜品上求新求變,還搭蓋起了當年漳州第一個“冰廳”,用自制冰激凌球陪伴無數漳州人度過炙熱長夏;開設起了漳州第一間“啤酒屋”,引進漳州第一杯扎啤,並在卡座包廂裡配備了時下最新潮的卡拉OK設備,開闢出了多功能舞廳,極大地豐富了漳州市民的娛樂生活。

同時,酒店依著“紅樓”後的小小竹林,用巨型輪胎在空地上為孩子們開闢出了漳州第一個電動碰碰車遊戲區,時髦又新穎的創意為許多人的童年留下了歡樂的回憶。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酒店先後興建起了“翠竹樓”“翠園樓”,並率先安裝上了閉路電視、中央空調和程控電話,再次實現居住品質的跨越提升。1990年3月,“翠竹樓”被省旅遊局批准為“二星級賓館”, 1996年“翠園樓”被評定為“三星級賓館”,薌江酒店被評定為“全省首家特級賓館”,成為漳州一張亮眼的城市名片。

漳州芗江酒店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80年代末剛建成的翠竹樓

今生:

濃郁文化氛圍+

個性化定製服務

“回家”的感覺跨越新世紀,漳州發展的腳步一刻不停歇,薌江酒店也逐步調整經營策略,從最初的依靠政府資金幫扶到主動向市場謀發展,軟硬件配套齊抓、管理服務品質雙落實,經營收入和客房入住率逐年飛速遞增。

2006年,建成近50年的臨街“紅樓”被拆除重建成為“翠華樓”,不僅面積增加近一倍,將陳舊老化的設施替換成智能設備,新增商務餐飲、娛樂、健身等功能區,還將水仙花、漳繡、燒瓷等漳州特色融入裝修中,展現濃郁的“漳州味”。

同時,新建起長50米的雕塑畫廊,將明清石牌坊、古月港碼頭、土樓群像、摩崖石刻等漳州世界級歷史遺存,用栩栩如生的造型呈現在人們面前,極大地提高了酒店的歷史文化氛圍和住店附加值,在中外賓客中贏得廣泛好評。

生態環保綠色系停車場、人性化智能入住系統、24小時免費寬帶上網、國際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綠色冰箱、美髮健身等康樂設施、個性化定製服務……一系列革新不僅提升了居住的便捷和舒適,更讓賓客有了“家”的感覺。來自日本大阪的大森孝育夫婦,就在這個“家”度過了自己的五十歲生日,“來漳工作期間,忙得連生日都忘了,卻沒想到酒店居然幫我們準備了鮮花、賀卡和蛋糕。”推開門的那一刻,看著工作人員微笑著合唱生日歌,大森夫婦激動得熱淚盈眶,只能不停地用中文“謝謝”來表達內心深深的感動。

不僅為住店異鄉旅人提供生日祝福,酒店還為每位乘坐出租車的客人準備備忘卡,詳細記錄客人乘坐的出租車號、下車所帶行李件數;為新婚夫婦準備特色主題房,配備漳州傳統的新婚生活用品;為舉家出遊的客人提供各型號一次性拖鞋、嬰兒枕、手機充電器等用品,並設置溫溼度鍾,及時跟蹤調整室內溫度……“這裡提供的服務,甚至比在家時還貼心細緻,讓人心裡感到特別溫暖。”常年往來於汕頭漳州的長運司機葉盛兵回憶住店時經歷的種種,不禁感嘆。

經過不懈努力,薌江酒店的綜合競爭力和服務檔次在同行業中均處於領先地位,全市首家“4A級中國綠色飯店”、首家“四星級旅遊飯店”“國家特級酒家(五鑽)”“金葉級綠色旅遊飯店”“行業星級示範窗口”等金字招牌也紛至沓來,成為周圍酒店圈的重量級標杆。

未來:

高端綜合體

打造老城區的新地標建築

儘管這60年來酒店的管理和服務不斷升級換代,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持續老化的設備設施已無法滿足高端住宿、會務及賓客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加上市區高星級酒店不斷崛起,如果我們不再一次進行大刀闊斧的重建,久而久之肯定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漳州薌江酒店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2018年,漳州市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進薌江酒店地塊改造提升相關事項,要求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2018年5月7日,漳州市規劃部門進行了草案公告徵求公眾意見,並於當年10月30日發佈《漳州市原薌江酒店(延安北路以西、勝利西路以北)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根據規劃方案,漳州旅投集團計劃總投資10億元,以漳州老城區的地標性建築和高端酒店綜合體為定位,把薌江酒店整體拆除重建,建設成更好、更美、更強的“漳州名牌”,實現酒店跨越式發展。

據悉,未來在勝利西路原址重建的綜合體,規劃建設高端酒店、甲級寫字樓等商業商務配套,在提高城區土地價值利用率、提升中心城區配套的同時,帶動龍頭企業進駐薌城區發展總部經濟,為地方就業、稅收、經濟發展等做出更多積極貢獻,打造出老城區的新標杆。特別是計劃配建的地下大型雙層停車場,規劃新增700餘個停車位,屆時將極大緩解周邊交通擁擠和停車難等問題。目前,酒店舊址已於今年3月1日停止營業,並將進入徵遷階段,預計今年6月可完成徵遷,年底可動工,建設週期預計三年,建成後綜合體經濟效益預計每年可近5億元。

“這六十多年來,薌江酒店無聲地伴隨著我們成長、見證著城市的發展,承載著幾代漳州人的記憶和情懷。雖然現在要拆除了心裡感到很難過和不捨,但是想著未來建成的樣子,想著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更多便利和服務,心裡便覺得愈加期待。”市民林玉勇說。(記者 蔡柳楠)

大事記

1958年始建

1960年初建成投入營業,定名為“薌江服務社”

1968年9月改名為“龍溪地區第二招待所”

1985年10月地改市後改名為“漳州市招待所”

1986年10月18日改名為“薌江賓館”

1995年1月1日“薌江賓館”更名為“薌江酒店”

1995年12月6日被評定為“全省首家特級賓館”

1996年1月23日翠園樓被省旅遊局批准為“三星級賓館”

2004年7月1日紅樓拆除

2004年11月1日被中國飯店協會評定為AAA級中國綠色飯店

2006年1月7日翠華樓落成試營業

2006年9月1日被福建省旅遊飯店星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四星級旅遊飯店

2006年11月15日被全國酒家酒店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特級酒家(五鑽)

2007年6月5日被全國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評為金葉級綠色旅遊飯店

2011年2月3日翠園樓重新裝修後正式營業

2011年12月31日漳浦薌江酒店試營業

2015年1月1日酒店的人、財、物關係由市委辦轉到國資委

2015年9月1日國資委主任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將薌江酒店委託漳州市旅投公司經營管理,託管時間兩年(以改制結束時間為限)

2016年12月酒店轉企改制,更名為“漳州薌江酒店有限公司”

2019年3月1日酒店停止營業,重建工作正式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