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火力學長”——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正式向盟軍簽署投降文件,而密蘇里號戰列艦身旁的亞他蘭大級3號艦聖迭戈號就見證了這一光榮的時刻。而說到亞特蘭大級想必各位玩家對這艘船是又愛又恨吧,有一首歌唱得好“愛恨就在一瞬間”,在自己手上就是深深的愛意,要是在對方的手上就是深深的恨吶。而能引起如此大的愛恨情仇的全是因為它8座雙聯裝5英寸炮。

“變態火力學長”——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水兵們正擦拭亞特蘭大級的MK-12型127毫米炮

亞特蘭大級其實並不是一級條約艦,它和日本的阿賀野級一樣都是在退出條約後建造,而且給它定位也是和日本阿賀野級輕巡一樣是擔任驅逐艦隊核心且具備一定的防空與反潛能力。起初是打算裝裝備9門152毫米高平兩用艦炮為主、8門127毫米主炮為輔,但是當時的射控計算機技術尚不能整合不同口徑間的設計計算任務,而且隨著152毫米艦炮改良為防空用途之設計失敗,加上該設計無可避免的會出現噸位超重問題,所以該設計遭放棄。而新的方案採用的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方案,那就是主炮全部採用和驅逐口徑一樣的5英寸高平兩用炮。

“變態火力學長”——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而它採用的就是被譽為“二戰時期最好的高射炮”的MK-12高平兩用艦炮,並裝備從其他驅逐艦拆下來的2座4聯裝533毫米MK-15型魚雷發射管,它也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還保留魚雷武器並且沒有航空設施的巡洋艦。說它是採用的方案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方案是因為作為一艘巡洋艦它基本放棄了反艦能力,直接將定位放在了艦隊防空,而這一做法在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1942年春加裝SC-1以及SG防空雷達以及FD射控系統以強化防空能力,而在1942年11月12日的瓜島海戰中裝備對海搜索雷達的亞他蘭大號率先發現日軍艦隊。

“變態火力學長”——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在海戰中被重傷的亞特蘭大級巡洋艦,後甲板快被淹沒了

基本數據:標排6000噸,滿排7400噸,裝備有8座127毫米MK-12型高平兩用艦炮,8門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16門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主裝甲帶厚度89毫米,水平裝甲厚度25毫米。而且是和驅逐艦一樣採用雙軸推進,最高航速32.5節,以15節的航速最大續航力到達8500海里。基本上可以看做一艘特大號的驅逐艦,雖然在遊戲中它的傷害和驅逐差不多,甚至低一點,但是架不住它一側7座炮塔14根管子高速的轟擊。

“變態火力學長”——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