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提起京都,可以說讓無數國人嚮往。這是一個繼承了大唐文化的地方,是體驗中國古代巔峰時期文化的現實存在。只是十分可惜,這個地方卻在日本,當國人想要體驗真正的歷史文化時,只能以遊客的身份來到此地,短暫停留。我們都知道,京都又被稱為“日本長安”“日本洛陽”,在日本古詩詞中,常常提到此名。

京都的由來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京都復原模型

京都在日本也稱為“平安京”,是日本古代的首都,歷史上一直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存在。日本桓武天皇想要打造一個“千年之都”,在794年移居平安京。平安京是依照中國風水學說而建(四神相對之地),南面開口,其餘三面環山,東西有川蛇形而過,分別稱為鴨川和桂川。其京域按照唐代都城長安為模型,東西長約4.5千米,南北約5.2千米,內部以正方形區分街區。平安京建設原本以主幹道為區分,有左右兩個部分,然而施工之時以民苦之由,“右京區”只建造了一半。所以現在歷史書上還原的京都舊城圖,有明顯的偏左之嫌,並非是建造失誤,而是怕民間怨聲載道停止施工。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日本古代將軍進入“上洛圖”

在建成當初,也被稱為“北京”。同樣以唐朝都城為模型修建的奈良,被稱為“南京”,只不過後來京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平安京也逐漸稱為了固有名詞,“北京”的稱呼逐漸被人們淡忘。但是奈良則不同,雖然現在不再叫“南京”的稱呼,但保留下來“南都”的叫法。如今的京都城中,可以看到很多古代保留的痕跡,比如一些固有名詞。其實在平安京建都初期,其名字有很多叫法,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所以保留在書中的名字也是各式各樣。在日本《平家物語》中,有“下洛”一詞。洛其實指的就是“洛陽”,剛才也說到了,平安京建都之時分為左右兩側,右側被稱為“長安”;左側則被稱為“洛陽”。但是“長安”只建設了一半,所以逐漸平安京在書中的簡稱就變為了“洛”。“下洛”一詞的意思是離開平安京,相同的詞語也有“上洛”,即進入平安京。其實和古代中國“上京”是一個意思,從這裡來看:平安時期的日本文化深深受到中國的影響。

深受外國人喜歡的京都城

據數據調查,從2013年開始京都的旅客到訪人數每年都會超過5000萬人。亞洲地區遊客占主導地位的同時,京都在歐美的認知度也逐漸升高。目前為止,京都已經在歐美雜誌上獲得多次“最美旅行地”投票榜首的榮譽。比較有名的是英國的Wanderlus雜誌,2018年京都以97.5%的滿足度高居第一。日本原本就有“旅行立國”的政策,而京都作為日本的宣傳名片,無疑是讓更多的世界人民瞭解到京都。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京都截止到平成29年的觀光消費額

京都的觀光消費額已經連續兩年超過1兆日元,其中外國人消費額度佔據了2632億日元,雖然較大消費依然來自日本國內,但是外國人的單價消費要是日本人的1.9倍。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日本人和外國人消費對比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整體高消費的主導依然是外國人,在住宿費用之上要比日本人高出60%之多。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國際會議數量

隨著京都國際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選擇在此地舉辦,京都舉行的國際會議數量在四年間增加了1.8倍之多。

中國遊客佔據主導地位

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如今出國旅遊對於平常百姓之家也不再是難事。2018年6月份,京都市觀光協會對於外國人遊客住宿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國人繼續增加持續保持第一的位置。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住宿人數構成比例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地區的遊客依然佔據著主要地位,佔據實際住宿人數的29.4%,加上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的遊客,超過三成之多,每年到訪京都的中國人遊客超過百萬人。

意想不到的:觀光公害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旅遊政策往往是一把“雙刃劍”,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的許多意想不到的煩惱。京都著名旅遊景點清水寺的一家居酒屋老闆,看到外國人遊客將自己店鋪的料理弄的滿桌都是、將豪華的筷子仍在地板之上、隨地亂扔菸頭的場景以後,這樣說到:“真的很生氣,比起這些人,我更想招待常客。”最終店主森田秀樹不得不對限制外國人入店消費,每當有外國人打電話預約的時候,都會聲稱“已經預約滿了”。從剛才的數據上來看,京都的觀光消費額已經超過了1兆日元,但是森田並未真切的感受到銷售額的增加,相反因為外國人太多,許多日本遊客不再來京都,導致他的店鋪銷售額下降。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不僅如此,由於觀光遊客的增加,京都附近出現了許多簡易旅店,帶動了酒店投資事業。這也導致京都地區酒店林立,出現了“酒店膨脹”的態勢,最終使得地價上漲。當許多市民看到自己居住的地區,每天被無法理解日本文化習慣的外國人糟蹋時,內心也會發出感慨:這還是不是我居住的地方?

逐漸“逃離”的日本人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客房利用率

上圖同樣來自京都市觀光調查機構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京都大多數的客房依然是日本人利用,但是近四年卻發生了轉變。外國人利用比例上升到49.2%,日本人的利用比例下降到50.8%,預計2019年6月份時,外國人利用率會超過日本人利用率。從這裡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日本遊客正在“逃離”京都!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滿街都是外國人的京都

根據對酒店幹部的詢問調查,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原因。隨著訪日遊客的增加,現在的日本人已經有很強的“先入觀”,提到京都就會想到:京都作為觀光聖地,人多並且交通混雜,酒店也一直處於滿員的狀態。實際上京都的酒店並不是很難預約,只是價格確實有所上漲,這點也是日本人對京都“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

結束語

京都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並非是獨有的,作為世界上有名的旅遊勝地,如何處理遊客和當地居民的關係,一直是各國研究的對象之一。京都是古代日本人學習古代中國文化集成的體現,其景觀、文化、傳統產業都是人類共同的財產。為了讓這些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希望到京都旅行之人能夠注重自我素質,給“千年之都”一個“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