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4月1日,一部分人追隨著愚人節這個源自西方的節日,絞盡腦汁地整蠱周圍的小夥伴;另一部分人聽著“哥哥”的歌曲,唸叨著“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懷念16年前張國榮令人無比惋惜的離去;還有的人,在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尷尬局面下,小心翼翼地表白,渴望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心、又生怕被拒絕……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然而,或許你不知道,那年今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離我們遠去。今天,就讓阿研帶你走近“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瞭解這位“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女子。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徽因(1904.6.10~1955.4.1)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姑娘原名林徽音,《詩·大雅·思齊》有云:“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意思是文王的妻子大姒(sì),繼承了美譽,有眾多的子孫。“徽音”就是“美譽”的意思。只是當時有位男作家叫做“林徽音”,因而改名為林徽因。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說起林徽因的家世,連帶著她的丈夫梁思成和公公梁啟超,大約可以把半個民國的名人都串聯起來了。

林徽因的爺爺林孝恂,是光緒年間的進士,身列翰林之選,與康有為同科。他雖是舊式官員,卻注意讓後代接受新式教育,不論男女,送子侄多人赴日留學,可謂遠見非凡。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孝恂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曾參與草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五四前後極為活躍的政治人物。民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林長民大多都熟識。可以想象,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林徽因,自小就知書達理、見識非凡。

1925年,林長民被流彈擊中身亡,終年49歲。當時,遠在美國讀書林徽因只有21歲。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長民與林徽因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關於林徽因,人們最熟知的莫過於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等人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了。然而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曾經的愛恨恩怨早已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難以探究真相。不如就從林徽因的幾首小詩中探尋他們曾經的情意吧。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徽因故事中的第一位男主,當然非徐志摩莫屬。只是兩人是否真的在英國有過一段戀情,這段感情有多深,現如今依然眾說紛紜。但兩人的交情應該是很不錯的。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徐志摩

1931年,徐志摩因飛機失事而英年早逝。1932年,林徽因為紀念徐志摩遇難週年,創作了這首懷人之作。這首詩後來發表於1936年3月15日的《大公報·文藝》。儘管時隔多年,這首詩中傳遞出的真善美依舊令人動容。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在1939年翻譯了這首小詩。這是許先生翻譯的處女作,也是這首詩的第一個英譯版。據說,青春年少的許淵衝先生,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因而翻譯此詩。

許先生曾說,如果要重譯此詩,會將題目譯成“Don't Forget”,因為之前的“Don't Cast Away”語氣太重了。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1934年,林徽因創作了《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全詩以諸多意象為喻,書寫細膩柔麗的情愫,表現出輕盈優雅之美,是一首可以不斷吟誦、不斷生長出新意的天籟之作。

至於讚頌的對象,一種說法是林徽因為當時兩歲左右的兒子梁從誡所作,另一種說法,則是為了懷念徐志摩。至於真相究竟為何,就留待讀者品味了。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徽因故事中的男主角,自然少不了痴情的金嶽霖。常見的說法是金先生為了林徽因終生不娶,但也有一些觀點稱,金老本就是個不婚主義者,年輕時曾和一個美國姑娘同居,甚至未婚育有一女。但無論如何,金先生對林徽因的情感是真摯而綿長的。

林徽因去世的時候,金先生送去一副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上聯是讚美林徽因的才華,讚頌她的詩意才情彷彿瀑布那樣綿長,下聯借林徽因的小詩,將其形容為人間四月天般的美好。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金嶽霖

在金嶽霖先生晚年的一次採訪中,金先生反覆地呢喃著“黃水塘的白鴨”,回憶當年林徽因因為作詩不順反覆吟誦這句詩的情形。得知這首《八月的憂愁》最終寫成了,金老欣慰至極,像孩子般喜悅。

這首詩發表與1936年,但是構思的時間應該更早。在整首詩平靜而委婉敘述中,作者藉由優美的田園風景,表達出對命運和生活的思考,以及難以解脫的愁緒。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徽因的女性朋友並不多,她曾說:“我從沒料到我還能有一位女性朋友,遇見你真是我的幸運。否則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和享受到兩位女性之間神奇的交流。”林徽因的這位女性朋友,就是費慰梅,美國漢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先生的夫人。

費慰梅(1909~2002)原名威爾瑪.坎農.費爾班克(Wilma Canon Fairbank),她和丈夫費正清的中文名字都是梁思成先生取的。費慰梅的父親Walter B.Cannon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她自己是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藝術史系的畢業生。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費正清和費慰梅

1932年,費慰梅從美國來到中國,與同為哈佛畢業生的費正清在北平舉行的簡單的婚禮。同年,在一次沙龍聚會上,費正清夫婦和梁思成夫婦相識,因為梁思成夫婦流利的英文,這兩對夫妻很快成了親密的朋友。這種友誼持續了很多年。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費正清、費慰梅夫婦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後來,費慰梅為好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撰寫了一本傳記《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對探索中國建築的伴侶》(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書中記述了這對恩愛夫妻的絕世才華,也描述了梁林二人與費正清夫婦的堅貞友誼。在記錄梁林在建築方面的傑出貢獻的同時,更展現了這對大半生在戰火中漂泊的中國文人的精神與風骨,讀罷令人動容。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儘管不少人對林徽因的瞭解僅限於她的詩作或是緋聞,但實際上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最大的成就在於建築學。

1924年,兩人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讀書。儘管林徽因對建築學很感興趣,但是賓大的建築系卻不接收女學生。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林徽因就讀於賓州大學美術學院時,學生證上的照片

當時的人們認為,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讓青年男女一起工作到深夜是不合適的。因此,林徽因只得就讀於美術系,旁聽建築系的課程。最後,林徽因畢業於賓大美術學院的美術系,而梁思成則畢業於美術學院的建築系。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回國後,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夫婦共同走訪了中國的15個省,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合著或單獨著作了許多建築學方面的重要論著。

比如說,下面這一本~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廣告來得太突然……

pages/product/product?wareId=10685296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本書為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英文文集的彙編,是英漢對照的。作者立足建築藝術,深入淺出地為讀者展現了一幅中國古代建築的畫卷。

好的,我們言歸正傳,繼續講林徽因的建築思想~

針對中國傳統建築的弱點,林徽因提出用西方現代建築的結構技術,結合中國建築的傳統文化,創造出令人更為滿意的新建築,以實現中國建築的發展。新中國的建築必須建立在民族優良傳統的基礎之上,但是要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

在這樣的指導思路下,梁林二人主持的清華大學工作小組設計出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方案,在全國無數的競標方案中勝出。

1954年4月1日清晨,常年飽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與世長辭,終年51歲,安葬在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病中的林徽因 & 林徽因的墓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建會決定將她親手設計的一方漢白玉花環刻樣移作她的墓碑。墓體由梁思成親自設計,由莫宗江用中國營造學社特有的字體勾畫出“建築師林徽因之墓”幾個字,以最樸實、簡潔的造型體現出她一生的追求和探索。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儘管林徽因早年喪父、身體病弱,一生中多半光陰在戰亂中漂泊,但卻有愛人相伴,從事著最心愛的事業。就讓我們在八卦之餘,多一些對林徽因的詩情和才華的瞭解吧。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4月1日去世的,不只有“哥哥”張國榮,還有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