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能中電白雲峰:環保終將成為企業利潤的一部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越來越在能源企業、創業者中形成了一種共識。同時,在十三五規劃下,環保、新能源、清潔能源等為代表的企業,從戰略性產業調整到了支柱性產業,也引來了社會、資本各個層面對環保意識的增強和關注。

國能中電是一家2011年成立的新型能源控制型企業。創始人白雲峰在參加“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時表示,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加深,加之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讓汙染治理成了企業的一道必選題。隨之,汙染控制型企業會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國能中電白雲峰:環保終將成為企業利潤的一部分

國能中電創始人白雲峰

但顯而易見的是,汙染控制型企業需要不斷升級,增加服務屬性和諮詢、製造屬性,來提高環保設備的治汙能力,以達到對汙染治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因此,這種高投入的環保方式天花板明顯。

而以國能中電為代表的能源控制型企業,旨在讓汙染治理產生價值,甚至成為企業利潤的一部分,讓汙染治理不再是企業的負擔和“奢侈品”,而是一種“必備品”。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能中電與中科院煤化所合作,引入863計劃,在鋼鐵等冶金行業實現了環保治理的多項協同,一次性達到了原本企業汙染治理的多項要求。進而於2017年成為了冶金行業優先推薦品牌。

此外,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國能中電清晰將自己定位為高科技、輕資產類企業,希望通過技術、服務、環保設備製造的引領作用,成為能源控制行業的一面旗幟。因此,國能中電推出了“環保島”“超值無憂環保管家”等多項運維服務;並可利用行業專業性吸引社會資本,通過融資租賃、保理、信託等多種金融工具,採取BOT、ROT、PPP等商業模式,為環保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實現企業“零出資做環保”。

能源組織形式的多樣化,改變了其供應方式。而從中心化到點對點的去中心化,也會在各個組織形式中產生協同,賦予企業更多的商業機會,從而讓國能中電成為“中國低能耗、超低排放的全方案環保服務與運營管理的引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