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無錫、常州、徐州,為何江蘇沒有一個城市入選計劃單列市


蘇州、無錫、常州、徐州,為何江蘇沒有一個城市入選計劃單列市?80年代,剛剛改改開放,江蘇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地區經濟發展差異。而且,無論是副省級城市還是計劃單列,都是和建國後的一系列“11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直接延續的關係。

後來增補進入計劃單列市的城市,非富即貴,都在建國後有著特殊的經濟、政治地位的省會或者沿海發達城市。而且,廣義來看,江蘇並不是沒有計劃單列市,之前南京市就是計劃單列,後來因為省會統一取消單列,仍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等同計劃單列市。

蘇州市90年代開始,2005往後才真正開始發力,80年代是蘇州最灰頭土臉的時候。80、90年代蘇錫體量差不多,論市區無錫還強點。不像現在蘇州全方位包圍無錫。在80年緊追著無錫的是常州,那時蘇州下屬的幾個縣,只有常熟和吳江還可以,崑山還是農業縣,蘇州市區工業一向不發達,可以說改開初期那幾年是蘇州的歷史最低點了。


如果蘇州、無錫、常州或者徐州是計劃單列市,那和省會南京有扳手腕的底氣了,同時由於計劃單列市不交省財政,無法向蘇北轉移支付,蘇南蘇北差距會進一步拉大。另外,五個計劃單列都有比較大的海港,而江蘇當時沒有規模較大的海港,所以更沒有城市能夠入選計劃單列市了。

仔細看15個副省級城市,都有一些相同點:大多數在建國後有過“直轄市”、“計劃單列”的歷史,多為地區內的近百年,甚至數百年的中心城市,不乏一些千年古都、建國後工業大城市、近代崛起的沿海發達城市。試問在80年代設立的大背景下,江蘇除了南京外,有哪些城市有如此實力呢?

如果說有,也只有做過淮海省會的蘇北徐州了。蘇錫常處於上海與南京的走廊,當時除了經濟有潛力之外,並不具備設立計劃單列的條件和必要性。因此,總結來看,江蘇沒有除南京之外的計劃單列市,和80年代以前,沒有在全國或者地區內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有關。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