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传圣旨今日无税成就天下第一村,历经百年厚道鲁商延续繁华盛景


说起周村的名气,远不如周村烧饼更加让人熟知它的美味乃至名扬全国。但要说到周村古商城这“古”的味道,只有切身走进它,才能领略到它那尘封已久的韵味。

早在明末清初,周村就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民间更有“打不进的潍县城、走不出的周村街”的说法,来形容周村曾经的繁华。

时至今日,周村的繁华,依旧可以从这条出名的“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和开市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它先前的模样。只是现在的它,没有之前的艳丽色彩,虽灰头土脸、但却透着股真实的味道......

一进入这条大街,便像是踏入了时光机的大门。这里建筑大多风格迥异,但却依然保留完好且透着着明清时期的印记。尤其在还未开市清晨,这里无处不显露出它的闲适与宁静。

周村古商城这条大街真的很朴素,朴素到你几乎找不到现实中大多古镇里那些同质化的商品及经营模式和吵闹世俗的营销手段。就连房屋廊檐、或是门窗上的颜色,都显露出许久没有粉刷的自然色彩。虽显斑驳,但却又透着那么接近于真实的生活......

这里大多商铺都是本地人经营,且大都前店后舍。已是清晨九点,少数的店铺已经开门营业,但更多的才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卸门板、打扫门前卫生。淡淡的晨光从半晴不阴的天空中洒在街巷里,虽看不到烟火气,但还时不时能看到有热气敞开门窗里冒出并伴着香味......

遇见熟识的邻居,或老远的打一声招呼,或邻近的一声问候。一阵短暂且如常的寒暄之后,大家又都各自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是此时的街巷由先前的宁静慢慢变的喧闹起来......

一声清脆的锣响彻底打破了周村大街的宁静。只见不远处一队人敲着两人抬的大锣和肩扛“今日无税”的牌匾缓缓走来。据说这样的一幕,每日在周村主街上上演着。

“今日无税”的故事大意讲的是清朝官员李化熙为保民生编造了善意的谎言假传圣旨将“官集”变为“义集”,免除了当地的税负。后又慷慨解囊,自掏腰包代替商家纳税。这一缴便持续了200多年,七代后人依此效仿。终致各地客商客商汇聚于此,带动了周村商业经济的发展和持久的繁荣。

要说周村的繁荣,可真不是一些小商户就能支撑起来的。许多出名的老子号商户发祥地,也都聚集于此。令我想不到的是,瑞蚨祥便是其中的一家。当然还有鸿昌义绸布店、恒生祥布庄、瑞林祥绸布店、谦祥益绸布庄等等这样的老字号都曾经在周村大街的丝市街上兴盛一时,虽然现在有的商号已经难觅踪影,但“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这首民谣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现代周村的繁荣更远不止如此,周村还是多部影视剧集的拍摄地。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王新民导演的《东方商人》和最广为人知的《大染坊》等都在此地拍摄。


大染坊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原为四进深院落,掌柜房、账房、晾晒场、厂房、仓库、批发交易场所及员工宿舍一应俱全。是典型的前店后场格局,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周村大街上的英美烟草公司的前身是“同庆烟号”。它代理的香烟品牌其中就有我们现代人熟知的健牌香烟和希尔顿香烟!

最后不得不说说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村烧饼了。这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当今可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一年将近一个亿的销售业绩让它成为响当当的领军产品傲视于周村!

周村古商城的历史就如同它的主街和旁支细巷里的店铺一样多到数不清也讲不完,鲁商发源地至今依旧荣盛且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也更离不开周村烧饼传承人所描述自己的产品那样:“薄的是烧饼,厚的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