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習主席關於“兩個30年”不能相互否定的重要論述

2013年1月5日,習主席在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明確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主席強調,“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這一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於“兩個30年”重大歷史問題的根本立場和鮮明態度。深刻領會這一重要論述,對於正確理解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乃至整個黨的歷史,在堅定黨的歷史自信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我們黨治國理政歷史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

其一,1982年黨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命題之後,從十三大到十九大,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

其二,它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牢牢把握的理論和實踐主題,也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之持續探索、不懈奮鬥的重大歷史主題。毛澤東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這個命題,但為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

其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同改革開放之前30年的有益探索和改革開放之後30多年積累的成功經驗、建設性成果,都緊密銜接、與時俱進,是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持續創新昇華形成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成果,是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展開的科學理論體系。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猶如一根紅線,貫穿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習主席全部探索實踐中;又像一根大梁,貫通、支撐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整個理論大廈。

把握住主題,就把握住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核心要義和邏輯主線。可以說,在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歷史連續性中牢牢把握和彰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既是2013年“1.5”重要講話(注1)、2018年“1.5”重要講話(注2)的總基調,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基調。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習主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黨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這個總基調告誡全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它發出的強烈政治信號,就是讓堅定者更加堅定,讓疑慮者消除疑慮,讓觀望者不再觀望,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堅定不移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主題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全部理論和奮鬥的精神內核,凝結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大勢和中國人民的最大期盼,鄭重宣示了新時代黨的旗幟道路、精神狀態、歷史使命及奮鬥目標,充分體現了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強大決心,明確提出了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正確看待“兩個30年”

我們黨98年走過的路,是一條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既面向世界也紮根中國,既借鑑資本主義現代化有益經驗,也汲取傳統社會主義歷史教訓,不斷克服“左”和右的錯誤與挫折,不斷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建設等方面,打造革故鼎新的新局面、新格局,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道路。

習主席強調應該拉長時間尺度,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蘊含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起源到開創、再到新時代的歷史連續性,蘊含著正確看待和把握“兩個30年”、從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發展歷史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發展方向和道路的科學認知。

1、前30年探索卓越但遭遇重大挫折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和毛澤東對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辛曲折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毋庸諱言,由於建設經驗不多,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出了主觀主義偏差,犯了階級鬥爭擴大化、所有制急於求純和經濟建設急於求成等錯誤,甚至導致“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使探索進程遭受嚴重挫折。

這些刻骨銘心的教訓,我們不能忘卻。習主席講不能全盤否定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並不是忽視甚至掩蓋“文革”前和“文革”本身的錯誤。他明確強調,“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進步。

2013年“1.5”重要講話談到“兩個30年”時指出:“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係,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建議大家把《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找出來再看看。”旗幟鮮明維護《決議》,對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一五”計劃為中國奠定了重工業基礎

2、後30年成就巨大但問題引人注目

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人民、國家和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現代化建設成就舉世矚目。成就擺在那裡,沒有人能否定得了。但是,充分肯定後30年,並不是說後30年一點問題都沒有。只有成績,沒有問題,顯然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唯物辯證法。

必須清醒看到,我國快速發展後,經濟發展方式和質量、發展動力與平衡、階層差距擴大、社會和諧和公平正義等問題,都史無前例地凸顯出來。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習主席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看待和把握好“兩個30年”的關係、堅持走群眾路線、強化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等。

存在問題並不可怕,但,如果一系列積累起來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人們就會對這條道路產生各種誤解和質疑。比如,有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成是“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有人說改革開放“背叛了社會主義”“搞了修正主義”,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等等。

這些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必然對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帶來嚴重消極影響,甚至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也可能得而復失。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新舊對比感受浦東改革開放鉅變

3、改變勢所必然,必須勇於開創時代新氣象

黨的十八大之前的一段時期,上述長期積累的問題擺在我們黨面前。中國發展面臨著選擇: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延續既往某種“避難就易”的“維持”方式,同樣也維持不下去了。當時中央大政方針落實面臨巨大阻力,改革和建設各領域存在許多十分嚴重的不正常現象。

對此,習主席和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一樣,憂心忡忡。他尖銳指出,對存在的問題再不從根本上加以整治,黨和國家就有蛻化變質的危險。改變勢所必然,但路在何方?黨中央和習主席就在這種情況下展開了不平凡的探索實踐。

習主席不平凡的探索實踐,集中體現為通過“偉大自我革命”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呈現出鮮明的繼承、重塑、超越特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破除對它的種種誤讀和歪曲,更要從理論和實踐上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破除誤讀和歪曲,是堅持、繼承,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則是發展、重塑和超越。

習主席不平凡的探索實踐,既繼承了“前30年”的合理成分,又兼顧總結“後30年”的有益經驗;既注重從發展生產力、科學技術角度看問題,又兼顧從有法治規範的生產關係調整角度看問題,涉及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發展,特別關注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展現了更加全面、高度綜合的執政理念和發展理念,展現了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歷史合題”新境界:把改革開放之前30年有益探索,與改革開放之後30多年黨帶領人民持續推進發展進步積累的建設性成果有機統一起來;展現了一種“兩手都硬”的新狀態:使黨的建設、法治建設、思想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領域都同經濟建設一樣硬起來,徹底解決了過去“一手硬、一手軟”所導致的全局性不良發展生態。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海南省海口市1993年與2018年對比

換句話說,它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新的時代形態:強調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強調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沒有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沒有變等,這些都是繼承。在此前提下,樹起強起來的新時代內涵、社會主要矛盾新判斷、共同富裕新導向、對外奮發進取有為新姿態、黨對一切工作領導新定位,等等。這一切,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正確把握“兩個30年”必須堅持破除“老路論”和“邪路論”

歷史表明,中國道路至少需要有兩大發展前提:

一是實現國家獨立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國,確立了中國獨立發展的“國家主體資格”。這是中國建設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所必需的根本政治前提。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二是推進改革開放

就是在社會制度上避免成為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體系的附庸,同時又對西方發達國家開放,全面吸收借鑑人類文明發展成果,追趕世界現代化潮流。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黨和鄧小平開闢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堅持走這條道路,在“站起來”“富起來”基礎上,迎來了“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上下求索、歷經磨難開創出來的強國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其概括為:“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一言以蔽之,就是保持自身獨立性,在改革開放中加快發展。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1992年,鄧小平視察深圳特區

然而,這條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複雜尖銳,一些人主張回到改革開放之前封閉僵化的老路上去,另一些人則主張走改旗易幟的“西化”邪路。他們都把“改革開放前30年”與“改革開放後30年” 對立起來,要麼用“前30年”否定“後30年”,要麼完全相反,用“後30年”否定“前30年”,割裂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連續性。

在這個問題上,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清醒、更清醒”地認識到,習主席講不能否定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是從整體上、從我們黨“兩個30年”治國理政的歷史連續性上講的。必須著眼於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歷史連續性,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深刻認清“前30年”有益探索與“後30年”開創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是前後相隨、連續不斷、相互支撐和不可分割的;分割開來、對立起來,都是不科學、不理性的,是完全錯誤的。

在這個問題上,任何把“兩個30年”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認識和做法,都必然造成黨執政歷史合理性的斷裂,造成對黨領導人民探索中國發展道路曲折艱鉅性的否定性誤讀,這在政治上不僅是幼稚的,而且是極端危險的。而習主席關於正確看待和把握“兩個30年”的思想、關於這“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的思想,恰恰蘊含著極具理論與實踐穿透力和超越性的政治意蘊和歷史智慧。

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開放之前總體上欠發展的時代,與改革開放發展起來之後出現很多新問題的時代,完全是兩個發展階段、兩個發展層次上的問題。當下中國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只能面向未來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破解,在不斷前進中通過累積社會進步來破解,而不是“走回頭路”。黨中央和習主席所做的是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歷史合題,這是巨大的歷史性進步。

國防大學《紅山憑欄》:在治國理政連續性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念大會在京召開

習主席強調,“不左顧右盼,不留退路後路”“不要在我們執政這個階段出現什麼重大的顛覆性問題。”“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但沒有歷史眼光,沒有長遠眼光,也幹不好當下的事情。”我們的事業是不糾結於前人是非,不斷累積建設性成果,不斷髮展壯大的事業。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在紛繁複雜、眾聲喧譁的現實思想文化交錯、衝突和鬥爭中,就不會為各種雜音、噪音所困擾,就不會在理論和實踐上擺來擺去,迷失方向。真正增強政治定力,把準發展大局和正確方向,堅決維護好、執行好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

注:

1.2013年“1.5重要講話”指:習近平在新進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

2.2018年“1.5重要講話”指: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

(國防大學·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