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是個“鐵道兵”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口述:張金傳(90歲)原三棵樹工務段退休工長(現隸屬哈爾濱工務段)

整理:王寶濱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1、位於松花江北岸的“鐵道兵紀紀念塔”(筆者拍攝)

我最愛唱《鐵道兵之歌》這首歌:“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了(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裡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雄壯豪邁的詞曲,總會把我的思緒帶回激情燃燒的歲月裡!1929年6月,我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2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1月10日,部隊到達朝鮮平安北道,被編入志願軍鐵道工程師,鋪設第二龍門站煤炭運輸線。

為確保這條130餘公里長的運輸線按時開通,志願軍總部投入11個師的兵力搶建。隆冬時節,朝鮮大地冰凍如鐵,我們晝夜奮戰。刨凍土,雙手的虎口被震裂;挑凍土,兩個肩膀被壓腫;砸石頭,手背被錘子砸腫,但沒人叫苦喊累。有一次,由於斷了補給,我們三天沒吃上熱飯,全靠吃餅乾充飢。美國飛機每天都來轟炸,有時來得突然來不及疏散,我們就躲進土坑洞裡。在一次敵機轟炸中,我們團犧牲了16個戰友。經我們7個月浴血奮戰,這條鐵路按時通車,由於我表現突出,榮立了三等功。入朝9個月後,朝鮮停戰,我隨部隊回國。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2、張金傳在看當年獲得的三等功證書(筆者拍攝)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3、張金傳獲得的三等功榮譽證書(筆者拍攝)

1954年4月,部隊在河南新鄉休整。這時,美國不甘心失敗,策劃臺灣國民黨軍隊反攻大陸。為鞏固東南海防,中央軍委向鐵道兵下達了修建黎湛(廣西黎塘—廣東湛江)、鷹廈(江西鷹潭—福建廈門)鐵路的命令。那年我已25歲,父母希望我復員成家,但我卻毅然留在了部隊。一個月後,我被編入鐵道兵8511部隊33團7連,隨部隊開赴黎湛鐵路建設工地。這條鐵路所經地區路基填挖地段較多,土石方任務量大,經國家初測工期23個半月。鐵道兵決定將工期縮短為12個月。鐵道兵一師、二師、四師、六師、十師、十一師及獨立橋樑團參戰。我團承擔陸川段施工,該區段為平原與丘陵結合部,地質十分複雜。但是困難面前不低頭,挖土方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沉重的土籃子屢屢壓斷扁擔。由於我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青年突擊手”。1955年1月,我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了班長職務。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4、當年鷹廈鐵路隧道施工場面(網絡片)

1955年4月,黎湛線全線路基土石方、橋樑、隧道等項目工程基本完成,預計7月1日全線通車。全線通車前夕,部隊奉命被調到鷹廈鐵路施工。鷹廈線是一條國防鐵路,建成後炮擊金門的重炮和炮彈等重型武器,都是通過它運往東南海防前線的。鐵路全長723公里,地勢險要,共有橋樑173座、涵渠1775座、隧道88座,最長的大禾山隧道長1460.3米。我們11師承擔沙縣至桂口地段橋樑施工,修建93公里特大橋。這座橋長六百多米,要修築三十幾個鋼筋混凝土高橋墩,最高的三四十米高,需要搭腳手架,推單輪車運混凝土砂漿澆築。戰鬥非常緊張,一是要搶在雨季漲水前完成澆築,二是澆築土不能停須晝夜奮戰。夜間照明不好,推小車要登上高空,不小心就要翻車摔下去。我們發揚朝鮮戰場上的頑強作風,不拍苦、不拍累、不怕死,按期完成施工,轉移戰場進行下一座大橋施工。經英雄的鐵道兵戰士和當地民工浴血奮戰,於1956年12月9日,鷹廈線提前一年鋪軌到廈門。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5、1955年7月1日慶祝黎湛鐵路勝利通車場面(網絡片)

正像《鐵道兵之歌》歌中所唱到的,“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鷹廈線鋪軌任務完成後,我們又轉戰福州—南平鐵路建設工地施工。1957年春天,我准假回老家成親,那年我28歲。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6、張金傳1957年春天與妻子新婚照(張金傳提供)

1957年10月,我和戰友得到復員的消息,去向是哈爾濱鐵路局的三棵樹工務段和阿城工務段。首長征求意見時,我二話沒說就同意了。我是鐵道兵,工務段是修鐵路的,我去了是幹老本行。另外,我事先徵求妻子意見時,她同意隨我去東北。十月下旬,我和130名戰友在南平站上火車,一路向北來到哈爾濱,我被分配到三棵樹工務段的海望工區。第二年春天,工務段為我解決了住房,我把妻子接到海望落戶。海望是中間工區,歸平房領工區管轄,沒有車站,每天早晚通勤車停車一分鐘,生活十分艱苦。我雖然離開了部隊,但還是鐵道兵性格,服從命令聽指揮,紮根中間工區努力工作,先後擔任工區班長、工長,並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模範。我家在海望生活了30多年,直到退休後來沿線中間工區撤銷,我家才由海望搬到了周家站。如今我雖已年屆九十,但身子骨硬朗,不需子女照料,和老伴一起共度晚年。

我永远是个“铁道兵”

圖7、張金傳2018年與老伴合影(筆者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