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林徽因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永宁古城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为万千家庭提供庇护和归宿,更为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积淀留下见证和传承。然而遗憾的是,国内的老建筑大多已被现代城市蚕食,要么为高楼大厦所取代,要么被改造成面目全非的仿古商业街,丢失了原味,令人扼腕。

悠游泉州时遇到的朋友对我说:去永宁吧,那里有不一样的闽南老建筑且游客稀少,称得上是一处避世的所在。在那里,你会找到淳朴而本真的“古早味道”。

从泉州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永宁,一面经过修复重建的壮阔城墙出现在眼前。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抵御倭寇侵犯而在永宁设立卫城,与天津卫和威海卫并称“三大卫”。名将俞大猷曾在此抗倭,戚继光曾五次驰援,郑成功带领来自永宁的士兵收复了台湾……城东门外朝阳山上的“镇海石”无言地见证了这一段段用鲜血著就的历史。

六百多年前,泉州府因海上丝绸之路闻名天下,而永宁作为东南海防屏障,默默守护着内陆腹地的安宁和繁华。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重建的城墙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万神朝拜图

老街与商号

永宁古卫城依山而建,明朝留下的遗迹所剩无几,唯有一条保留完整的“老街”数百年来一直作为卫城的中轴线,串起无数人家的悲欢离合。

清末民初时,永宁以其港口地位对外发展商贸和航运事业,因而富甲一方,盛极一时。彼时,老街上商铺林立,永进、霞源和兴源三个商号富可敌国:永进的商行,霞源的当铺,兴源的榨油坊和磨房,以及三家各自拥有的船队贯通南北,永宁往昔盛景可见一斑。

走在华侨捐资修建的四方石路上,一边回味菜市口美味的面线糊,一边寻找老店的痕迹。然而繁华落尽,时移世易,那些传奇商号大多只剩下口口相传的故事藏于县志和各家族谱之中。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老街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贴在民居墙上的镇宅符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城隍庙:明代时的老街入口

红砖古厝

在多以青砖青瓦为特色的中国古代民居里,用红砖和石头砌成的闽南古厝别具一格。大约是“天高皇帝远”的缘故,又或者是下南洋推崇的“冒险犯禁”精神,使得闽南人敢于违反封建礼制下严苛的建筑规制,把皇家专用的红色砖瓦用到自家,令官邸和乡绅的家宅有着相似的外表,难以区分。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古厝

大夫第

永宁“大夫第”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日茂行”商号的祖厝。“大夫第”,顾名思义,指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宅邸,须具有相应的科举功名才能建造。中国传统社会门第森严,各类建筑有着严格的营造规制,因而大多格局严谨、内外尊卑有别。

大夫第坐北朝南,是一座二进式官邸,主人林元品是清代著名“郊商(注)”,其“日茂”商行主要从事对台贸易,主营食盐,曾是鹿港首富且对当地贡献良多。林家因“克襄王事”(捐助军需)而被嘉庆授封官职,于是在永宁和鹿港两地分别建造了规模宏大、结构相似的“大夫第”。如今,林家后人仍然保留着嘉庆皇帝的圣旨原件,这是关于家族历史以及永宁与鹿港渊源的珍贵见证。

想要进入大夫第一探究竟,却被一只忠心耿耿看家护院的大黑狗挡在了门外。幸运的是,刚好碰上主人回来,不知是林元品的第几代子孙。他带着我入内参观,谈到家族先人颇为自豪。

青石为基,红瓦为顶,燕尾脊仰天而翘。中堂里祭祀着祖先和神明,墙壁斑驳,顶梁上悬挂着“圣旨盒”。遗憾的是,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大夫第因缺乏修缮而显得破旧衰败,唯有高挑开阔的门庭,屋檐上精致的白鹤与梅花鹿图案,以及窗格上古雅的四季花草雕饰,仍在默默昭示着昔日主人不凡的身份地位。

注:“郊商”是清朝时期台湾重要的商业团体,负责福建、广东与台湾之间以及台湾本地贸易。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大夫第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大夫第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中堂

日茂古厝

闽南的传统红砖古厝形似殿宇,雕梁画栋,因而又被称为“皇宫起”,以顶落屋架为计,通常分为五架、七架和十三架。被称为“十三架”的日茂屋群原有六座古厝相接,结构恢弘,如今只余四座却仍然颇具气势。

日茂古厝是林家人居住的地方,修缮的比较粗糙。林氏风光不再,门当和户对都没了踪迹,唯余一块仿制嘉庆皇帝御笔亲题的牌匾悬在不符“皇宫起”美名的屋檐下。倒是院门口的三角梅开得艳丽活泼,不识人间遗憾的滋味。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日茂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日茂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御赐牌匾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古厝

随着古厝群沿坡而上,背后还有一座“莺山书院”,俗称“大书房”,是日茂家族子弟的读书之处。如今盛景不复,昔日书房变作起居场所,门内外挂着的衣服和菜篮与精美的雕饰相映衬,令人唏嘘不已。幸运的是,书院的传统红砖建筑保存完好,部分窗屏上的鎏金字画清晰可见,以四季花鸟、八仙祝寿、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泥塑和木雕栩栩如生,屋脊上残留的剪瓷雕饰精致美好,皆是闽南民居里的上乘之作,令人忍不住想象百年前此间书院是何等的风雅清幽。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莺山书院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莺山书院木雕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莺山书院木雕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莺山书院木雕

离开时正碰上附近的小学生们中午放学归家,遥想彼时的林家子弟大概也曾如此每日奔走、醉心学习吧。

莺山书院外墙上的文字拼砖。“拼砖”是泉州古厝的一种建造装饰技艺,据说是中世纪时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泉州,与阿拉伯建筑装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十三架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拼砖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拼砖

干氏祖厝

另一处颇有来历的老宅是“干氏祖厝”。据明代《万历泉州府志》记载,第一代进入永宁卫城的干氏,名为“干八秃帖木儿”,是一名祖籍通州的蒙古人,曾率领永宁官兵随郑和下西洋,因功而受封世袭永宁卫指挥使。其子孙后来以“干”为姓,居住在“干厝巷”。如今的干氏祖厝已被改建成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传说里面曾供奉过一顶明代先祖戴过的头盔,可惜后来遗失,下落不明。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干氏祖厝

永进古厝

“永进商行”称得上是清代永宁海上贸易的执牛耳者,最鼎盛时期拥有几十条商船,每年出海两趟,趁着北风下到南洋,再顺着南风北上青岛和大连。当年的永进民居群沿破而建,共有十座大厝首尾相接,气势恢宏。如今大都已被拆除,唯有一条小巷自清代一直以“永进”为名,成为这段历史最后的见证。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永进古厝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打铁巷和永进古厝

永宁故事会馆

永宁故事会馆是一座清代红砖古厝,过去是华侨商人黄际杏的故居。黄际杏一生跌宕起伏,非常传奇,从一个十二岁孤身前往菲律宾打拼的少年成长为拥有多家商行的行业领袖。他的后人热心公益事业,将老宅修缮后用作民间交流场所,让人们得以更多的了解永宁的历史和文化。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故事会馆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拼砖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水车堵灰塑

集居古厝

所谓“集居”,即聚集而居,是普通人家合住之处,类似“大杂院”的存在。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集居古厝

路边另有一座不知名的破落古厝门前长满了杂草,主人家不知去向,但外墙上精致如画的砖雕却透露出昔日风采。纵然已无人居住,桌上却仍供奉着先人。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废弃的古厝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先人牌位

被时间遗忘的明清古卫城:永宁与红砖古厝

砖雕

永宁的古厝都颇有来历,如今租赁给当地人居住,因为缺乏维护,很多都破败不堪,令人惋惜。纵然如此,却仍能从留存的细节之处窥见彼时的繁华盛景。希望这些老宅能像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那样得到修缮,恢复原貌。

感谢永宁古城南门七号小院葱头提供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