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有大格局的人自有擔當,如何理解呢?

為什麼說:有大格局的人自有擔當,如何理解呢?

人生難免遇到艱難困苦、挫折失敗,我們的內心可能也會感到惶恐不安。因此我們要淡定自若,敢於擔當,解決我與物、我與境、我與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甚至我與身心的關係。

平靜地面對成功和喜悅,坦然地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要因一時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因暫時的困難而悲觀失望。我們要清除生活中的系統垃圾,充分調動一個人性格中的積極因素,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生活的智者。

在庭戶之中只能見斗室,而於天地間自然眼界寬廣,這是格局。魯迅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當,為同仁吶喊,為革命鼓與呼,這是擔當。

擔當,是指人們在職責和角色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職責,並在履職中激發自己的全部能量。簡言之,擔當就是承擔並負起責任。民族要強盛,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沒有擔當精神不行。

為什麼說:有大格局的人自有擔當,如何理解呢?

古語: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擔當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品格,是一種境界。敢於擔當、善於擔當,才能取得事業的發展或成功。

而格局就是無盡的遠方,穿過重重阻礙,身負家國天下。有大格局的人自有擔當。擔當是為了無數的人們的福祉不斷求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有擔當的人,心繫蒼天念萬民,足行大地創偉業,不猶豫、不懷疑、不浪費時間去見證別人的成功。站在高處,布好大格局,才能成就人生的輝煌。

格局大小與否說實話是很難定義的,但是一個人是否擁有廣闊胸襟卻對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影響很大。胸懷的大小會讓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會讓你尋找到生活中旁人看不到的風景。

于丹說得好:成長問題關鍵在於自己給自己建立生命格局。為何要有大的格局?侷限就是格局太小,為其所限。在今天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裡,我們除了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儘量醞釀一種大胸懷。一個人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闊。

自古士人秉持“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立身哲學。他們有為民請命肝腦塗地者,有馳騁沙場馬革裹屍者,有身處異域不改氣節者,有面對利誘勢逼不改初衷者,有為官一方與民同樂者,有著書立說延續中華文脈者,有壯烈激烈慷慨赴死者……

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岳飛“八千里路雲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些格言詮釋了什麼是格局,什麼是大我,什麼是擔當。

擔當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犧牲,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坦蕩。

克里姆林宮的一位清潔工曾說過:“我的工作同葉利欽差不多,葉利欽是在收拾俄羅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宮。每個人都該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角色意識。這種意識越是強烈,就越能擔當。

曾經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女孩,從小就被父親嚴格要求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力爭一流,“即使坐公共汽車,也要永遠坐在前排”。大學時代的她,“總是野心勃勃,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

40多年後,她成為了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並贏得了“鐵娘子”的美譽。這位後來為我們所熟悉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成功地擔當了她的人生和事業,她所憑藉的就是“永遠坐在前排”的強烈的“出位”意識。

捨我其誰,就是敢於行動,有強烈的開拓意識,敢於擔當。

為什麼說:有大格局的人自有擔當,如何理解呢?

人生需要擔當,有擔當的人生才能盡顯大氣與豪邁;家庭需要擔當,有擔當的家庭才能擁有和諧與融洽;一個單位需要有擔當的成員,有擔當方能成就“經世之事業”;一個社會需要有擔當的脊樑,有擔當方能謀取天下的福祉。

擔當既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它在客觀上有大小輕重之分,在主觀上有承擔與放棄之別。擔當不僅是修身齊家的需要,更是治國平天下的需要。

古往今來,擔當價值千金,擔當任重千鈞。深刻認識和把握擔當問題,做一個勇於擔當、有所擔當的人,對於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