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不饒人,無理爭三分。

得理不饒人,無理爭三分。

不要抓住他人的錯誤或缺點不放,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矛盾,也會提升自己謙卑善良的品質。這種與人為善的品德,正是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美德。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得理不讓人,就算無理也要爭三分,總怕自己會吃號.與之相反,還有一些人,真理在握也會讓人三分,顯得掉約柔順,頗有君子風度。

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後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一個活得嘰嘰噎喳,一個活得自然瀟酒。有理、沒理,饒人、不饒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場上、 論辯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問題,自然應該不失原則地辯個是非曲直,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也值得。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會因為非原則問題、皮毛問題爭得不亦樂乎,誰也不肯甘拜下風,說著論著就較起真兒來,以至於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罷休,結果嚴重到大打出手,或者鬧個不歡面散、雞飛狗跳的結局而影響了團結,而且越是這樣的人越對甘拜下風的人瞧不順眼。爭強好勝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謙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頭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說點小是小非的爭論了。 越是你有理,越表現得謙下,往往越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胸襟之坦蕩、修養之深厚。

在生活中,人都會有難堪的時候、做錯事的時候、有求於人的時候,如果這時你處在評判的一方,尤其是他們的那些錯處或什麼事情牽涉到你的利益時,或他們與你有深仇大恨時,你會怎樣做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一般來說, 愚昧的人或心胸狹窄的人愛為難別人,他們不願意幫助人,不為人遮掩難堪,不包容或原諒人。他們甚至會乘人之危,雞蛋裡頭挑骨頭,抓住把柄不放,且洋洋自得。這種不良行為正是他們愚昧陰暗心理的下意識表露。至於和他們有深仇大恨的人,就更不可能息事寧人了。但是在生活中,你也會經常處在難堪、有錯、有求於人的位置上,比如,你不巧弄髒了別人的衣褲,違反了交通規則,為講義氣與別人結了仇,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你極需要他人的包容。將心比心,同情他人、寬容他人、不為難他人是一種美德。 這種美德能夠感化人,鞏固人們之間的互助親善關係,讓社會形成一種寬厚的向善風氣,小人就可能不會產生,陰暗的東西就會更少-些,自己有了不幸的時候,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

得理不饒人,無理爭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