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世界很繁雜,充滿著現象、事實各種觀點(真知灼見、謊言與欺騙),我們需要去抽取其背後的一致性,才能快速的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從紛繁複雜的大量事物中看出其中某些事物之間具有更多的聯繫、更多的共同點,因而把它們分別歸結到一起,使原來處於散亂狀態的大量事物,形成系統,構成門類,這是綜合的能力。

分析則是對一個類裡面的內容進行更詳細的研究,發現他們的更細微、精確的差異,從而對事物進行更深刻的理解。

分析和綜合的背後都是分類能力,分析是在一個類裡面找差異性,綜合是在不同事物中找共同性,而這個共同性相當於分類的維度。

金字塔原理也好、結構化思維也好,其核心都是分類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學了金字塔原理或結構化思維,但由於沒有積累某個領域大量的知識(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情境性知識)和不具備領域內的概念能力,仍然不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01

有人在知乎上有人提了一個問題:電視劇裡的槍是真的嗎?

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回答?一貫的知乎風格,下面各類說法都有,但被頂到第一條的是演員張譯的答案(這當然有他是一個名人的原因),但他的回答前面是這樣的:

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張譯上來先來個分類,這個分類是按照時間維度的:從明清到現代。然後下面就按照這個明清戲是的槍是怎麼樣的、民國戲是怎麼樣的......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大堆。

反觀其他的回答,料可能比張譯還足,但大部分說的不夠清晰明確,因為沒有清晰地分類和邏輯出來。

02

1949年建國以後,大部分國家不care我們,所以只能倒向老大哥蘇聯的懷抱,學習蘇聯模式。

在後來的實踐中,中國外交慢慢摸索,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和教訓。與不少西方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經過亞非拉窮兄弟們的幫襯1971年在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與日本邦交關係正常化等。

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更多內容可閱讀《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經過這麼多歷練和積累,在1974年毛澤東會見贊比亞總統時這樣講: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相信參加過歷史考試的同學都還有印象:這3個世界的劃分對於中國外交意義深遠,也是中國對世界外交的一大共享,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是一個必考的考點。

為什麼簡單的分了3個類就這麼重要的呢?

專家們說這個三個世界的思想價值是這樣的“毛澤東主席關於劃分三個世界的正確戰略,為國際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國家和被壓迫民族團結一致,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反對蘇美兩霸和它們的戰爭政策,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是我國當時制定對外政策的重要依據。”

這個三個世界的劃分不僅是當時制定對外政策的依據,而且是其後很多年直至現在都對我國外交產生影響的重要指導思路。

三個世界的劃分本質是依據世界各國的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歷史和現實關係等不同進行的了一個分類而已。但這個分類不得了,指導了中國外交很多年!

那你可以想一下:1949年為什麼不去做這樣的分類,1969年也沒去做呢?

03

在《辭海》裡面,關於分類是這樣解釋的:“分類: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歸類:圖書分類法ㄧ把文件分類存檔。”

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有關分類能力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幼兒園、小學更多一些。

認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0-1歲以內的兒童基本上沒有分類能力,他們主要依賴於個體的感知;1-3歲的兒童分類能力開始萌芽,但尚未形成“類”的概念;3-5歲的兒童分類基本上仍然是按照形狀、顏色等外在可感知的維度去區分。

例如讓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將紅色的塑料圓球、紅色蘋果和香蕉去進行分類,他們會將圓球和蘋果分到一起,可能是按照這個外形(圓形)去分,也可能是按照顏色(紅色)去分,但他們還不會按照功用(可食用)將蘋果核香蕉放到一起。如果再加一個芹菜呢?

人類關於草木禽獸等生物的分類意識和實踐自古就有,在我國的古代和古希臘的年代就存在著,而且發展成了一門學問-分類學。但早期的分類主要依據是形態,譬如根莖葉的形狀等內容,建立在形態學基礎上的分類學是生物學中最古老的學科,最早的門、綱、目、科、屬、種基本上是從這裡來的。

通常意義的分類學(Taxonomy)是指對生物進行識別、鑑定、描述、命名和歸類的專門學科。分類學的任務和目的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物種的識別、鑑定、描述和命名,這是基本的、也是繁重的工作;

第二部分就是歸類和建立分類系統,為每個已鑑定的物種在分類系統中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

類似於兒童從外形和顏色去分類,發展到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根據概念去分類,譬如如果知道了“食物”的概念,無論什麼樣子的蔬菜,都應該歸到一類去。

生物學的分類也是這樣發展的,最早是按照表型特徵識別和區分物種,並按照表型相似的程度逐級歸類,建立易於檢索的分類系統,這就是表型分類原則

但表型分類的問題是很難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許多外形差異很大的生物可能存在著親屬關係,例如網上那句話“當我知道向日葵屬於菊科時,我是崩潰的”就是這個意思。

生物的第二種分類原則是以建立進化譜系為目的的譜系分類原則,遵循這種原則的分類方法被稱為譜系分類。

譜系分類的代表就是“分支系統學”,它主張以進化中的分支作為識別和區分分類單元的標準和確定各分類單元譜系關係的依據,以所謂的共祖近度(類似於一群人是一個爺爺)來衡量不同分類單元之間的親緣關係,並確定其在譜系中的地位,最後建立的分類系統是反映系統發生歷史的進化譜系,而這是對生物關係更深刻的描述。換句話說,譜系分類的基本原則是分類系統與進化譜系相符合。譜系分類只適用於生物,不能用於非生物分類。

當一個小孩對事物沒有經驗和相關概念的時候,是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分類的。

成人也是如此。所以分類能力涉及到經驗和知識、涉及到概念能力。

04

世界很繁雜,充滿著現象、事實各種觀點(真知灼見、謊言與欺騙),我們需要去抽取其背後的一致性,才能快速的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而這個一致性就是分類裡面的維度,三個世界的分類也只不過是找到了一個我們之前沒有用過的國家的分類方法,傳統的國家分類是按照地理位置(五大洲)、人口數量(大小國)、發展階段分類,而三個世界則是按照他們的關係進行了歸納分類。

分析則是對一個類裡面的內容進行更詳細的研究,發現他們的更細微、精確的差異,從而對事物進行更深刻的理解。

從紛繁複雜的大量事物中看出其中某些事物之間具有更多的聯繫、更多的共同點,因而把它們分別歸結到一起,使原來處於散亂狀態的大量事物,形成系統,構成門類,這是綜合的能力。

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分析和綜合的背後都是分類能力,分析是在一個類裡面找差異性,綜合是在不同事物中找共同性,而這個共同性相當於分類的維度。

其實金字塔原理也好、結構化思維也好,其核心都是分類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學了金字塔原理或結構化思維,但由於沒有積累某個領域大量的知識(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情境性知識)和不具備領域內的概念能力,仍然不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05

我給你舉個例子:

屌絲王鐵柱在北京搬磚,但他認為自己離自己的女生林志玲很近,這不,他就找到了以下10條共同的內容:

1、女神老家臺北,俺老家鐵嶺市二道溝村,雖然他是大城市俺是農村,但我們都是中國人。

2、女神生日11月29,而俺12月17日,我們都屬於熱愛自由的大射手座。跟女神一個星座的感覺不錯!

3、我是漢族,女神也是漢族,同族不同宗。

4、好巧啊,我身高173CM,女神也是。所以你看女神雖然很高,但其實跟俺差不多!

5、O型血,我們都是。O型血的性格是啥?

6、女神的偶像是哥哥(張國榮),我也是。那一年哥哥一躍而下時,我在搬磚但很痛苦,不知道女神當時在幹啥?

7、女神最喜歡的顏色是白色,我也是。白色最純潔、乾淨,跟我對女神的感情一樣一樣的!

8、我們都屬虎,女神1974俺1986。虎、虎、虎.....

9、女生名字裡有個“志”,我腿上也有個痣;

10、有一年俺們村開“村晚”,俺是主持人,女神也是主持人。

上面的當然是個戲作,以上的內容裡面涉及到:國籍、星座、民族、身高、血型、偶像、對顏色的喜好、屬相、姓名、職業這10個維度。每個維度再去細分。

分類的第一步是先確定分類依據的標準

,即維度,可以是國籍、屬相、職業等等,而維度的本質是找共同面,譬如每個人都有上面的10個維度。

分類的第二部是分類是找不同點,將每個維度展開成相關內容,譬如民族可以包括漢族、回族、高山族等等。這裡的原則是MECE。

但你不能這樣說,我屬虎,你是水瓶座,我們沒有共同性,這就弄錯了,因為維度不同。

06

在2008年的《嬰兒行為與發展》的雜誌上,Michelle Heron和VirginiaSlaughter教授描述了他們一個實驗:讓不同年齡段的男寶寶和女寶寶給各種外形的汽車和布娃娃分類。

這些汽車和布娃娃既有普通的也有奇形怪狀的,對於24個月大的女寶寶都不能按照布娃娃和汽車兩種類別完成分類,但是24個月大的男寶寶則可以完成對汽車的分類,卻無法完成對布娃娃的分類。

到30個月大時,女寶寶可以成功地對布娃娃和汽車進行分類,而同齡的男寶寶還是隻能對汽車進行歸類。

這個時候許多人就認為是性別影響了寶寶的分類能力,但Heron和Slaughter兩位教授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不同性別的寶寶在分類能力上的差異並不是因為性別,而是由於他們獲得的知識經驗不同

想提高思維水平,先練習分類的能力

例如:男寶寶能對汽車歸類可能是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玩具汽車的顏色和車輪的運動上,而很少關注布娃娃的信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寶寶的性別不同父母的養育方式也不一樣。對於女孩,父母不僅會為女孩提供布娃娃一類的玩具,也會支持她們接觸小汽車;而對於男孩,父母會盡量避開具有“女孩特色”的布娃娃等玩具。

這充分說明了分類能力與既有知識的關聯程度十分緊密。

07

本質上,分類是在思想中去尋找事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它是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的基礎方法和能力。

在分類之上,才可能去判斷、推理,才能形成概念作出決策。分類需要聯想、類比、推理、引申等綜合性的論證活動,是思維的基本細胞。

那些想提升自己思維能力的人,從鍛鍊自己的分類能力開始是一條捷徑

高清版《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思維導圖下載、免費講座地址

當你能夠對事物進行有效的分類時,你會發現複雜的事情其實並不複雜而是可以很簡單,沒有思路和方法的問題其實大部分原來你是知道的。但這種鍛鍊並不容易,需要艱苦的努力和訓練。

如何提高分類能力呢?第一個就是多練習,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有平時練習然後積累的東西多了才能在有需求的時候拿出來用。譬如對於李敖,無論人品如何評價,大家公認是他對於資料的處理能力,博聞強識是有共識的,他這樣說:

“那分類怎麼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我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我的夾子裡面。我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我李敖就分得更細了,天主教還可以分,神父算一類。神父還可以細分,神父同性戀就是一類,神父還俗又是一類。修女同性戀是一類,修女還俗這又是一類。 “

除了多練習、多思考之外,我覺得核心還有2點:

第一個是,積累某個領域海量的知識,包括陳述性、程序性、情境性的知識,尤其是後者,可以幫助人實現“模式識別”,通過現象看本質。

第二個是,訓練自己的概念能力,沒有相關的詞彙的時候是沒有方法實現分類的,深刻的分類體系對應的是深刻的概念。(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我們之前有過關於分類能力的在線講座,感興趣的可以聽聽(收費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