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 作家李存葆

李存葆,1946年2月19日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高山下的花環》 作家李存葆

1984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該小說獲得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1991年,創作報告文學《沂蒙九章》,該作品獲得全國報告文學獎。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2002年,創作《大河遺夢》,該作品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2006年,創作散文 《綠色天書》 。2009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最後的野象谷》出版 。2013年,出版散文集《大河之子》,該作品收入了他的十四篇散文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

人物經歷

1946年2月19日,李存葆出生于山東省莒北縣淮河區(現為五蓮縣高澤鎮)東淮河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裡。1951年,考入本村小學讀書。

1959年7月,年僅11歲的李存葆考入管帥中學,並廣泛地涉獵各類書籍,常常把在課外讀物上學到的寫作手法和詞彙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1962年,初中畢業後,家庭已無力支撐他再讀高中,所以14歲的李存葆不得不下學務農。之後,他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鋤地、割麥、曬瓜幹、推車、挑擔、打石頭。

1964年,應徵入伍;1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守備十九師五十團五連戰士。1970年,被調到濟南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即前衛歌舞團前身)擔任創作員,正式走上了創作路。1978年9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編導。1979年8月,到廣西前線參戰部隊深入生活;同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週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

《高山下的花環》 作家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環》 作家李存葆

1980年,由其創作的報告文學《將門虎子》獲得解放軍文藝創作一等獎。1982年,在期刊《十月》上發表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該小說獲得全國第2屆優秀中篇小說獎。1983年,當選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

1984年9月,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同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影片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5年5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創作員。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該小說獲得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6年,從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出訪日本。1986年10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1987年,創作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該作品獲得中國潮和報告文學獎。

1991年,創作報告文學《沂蒙九章》,該作品獲得全國報告文學獎。1992年1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1995年,由其創作的散文《我為捕虎者說》獲第1屆韓愈杯一等獎、全軍八一新作獎一等獎。

1996年8月,開始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1996年12月,開始擔任中國作協第6屆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1997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同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鯨殤》獲得第6屆《十月》文學獎。

2000年,在期刊《十月》上發表長篇散文《沂蒙匪事》 。2002年,出版文學作品《大河遺夢》 ,該書收錄了其串作的散文及隨筆28篇,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2004年,由去創作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出版 [8] 。2006年11月,當選全國作協第7屆副主席;同年,出版散文集《李存葆散文》 ;隨後,創作散文《綠色天書》 。

2009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最後的野象谷》出版 。2013年,出版散文集《大河之子》,該作品收入了他的十四篇散文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

《高山下的花環》 作家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環》 作家李存葆

人物評價

李存葆用一顆敏銳的心去真誠地捕捉這千變萬化中的一瞬,然後付之筆端,變成那一篇篇意蘊深邃的作品。這一切均源於作家對生活的獨特感受,源於他高度的責任感和神聖的使命感。李的散文創作在題材上都是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思考。在他的文化散文中,除了在解說歷史事情和人物方面有著嶄新的視角和精闢的見解外,意在以史為鑑,作出歷史的反思,對道德尊嚴和人類理想發出強烈的呼喚。其大氣磅礴,激越昂揚,開拓了現代散文的新境界。李存葆雖為作家,但卻十分謙虛,即使在晚輩面前,也從不以指指點點的方式談話,而是以自己的寫作感受和經驗來娓娓相談,與他談話不論是古典文學還是現代文學,不論是哲學還是佛學,他思路敏捷,出口成章,時而背誦名家名句,時而引經據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