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爆發前,日本方面在上海有何戰略部署?

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爆發,日方在華中華南地區首先採取的措施是撤退僑民。由於駐防區域及掩護僑民撤退的緣故,日本海軍在我國沿海地區及長江中下游水域異常活躍起來,並以青島及上海兩地為據點,開始參與侵華戰爭。

圖:日本海軍艦船

淞沪会战爆发前,日本方面在上海有何战略部署?

根據一二八後的“停戰協定”,上海地區駐有日本海軍陸戰隊3000餘人,他們以虹口陸戰隊本部為中心構築了80餘處陣地,並進行了儲存戰備物資與集中海軍艦隻、陸戰隊兵力的工作。“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配有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裝甲車、裝備機關槍的汽車、野炮、山炮、迫擊炮、輕重機關槍、手榴彈、步槍、手槍、連發手槍、鐵面罩等,且配有將如此裝備的成百上千的陸戰隊員隨時調運的車輛,以確保其機動性。對陸戰隊員的挑選也極為嚴格,必須經過3-5年長期訓練教育的海軍士兵才能進入特別陸戰隊駐紮上海。

圖:長谷川清

淞沪会战爆发前,日本方面在上海有何战略部署?

1937年7月,華北戰爭爆發時,以長江方面為“警備區域”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長谷川清司令官正在臺灣指揮演習,聞訊後他即趕赴上海。7月11日,他在上海召集了“特別警備會議”,根據日本海軍省7月8日下達的緊急訓令,討論海軍“保護日僑問題”。會議決定駐華海軍分成三組特務艦隊。上海方面由長谷川清親自指揮。7月16日,長谷川向日本海軍軍令部提出報告,認為有必要在上海、南京帶發動戰爭,全力消滅中國海空軍,同時派遣陸軍5個師團攻佔上海與南京,將中國政府置於死地,以儘快結束戰事。“如果侷限戰域,則有利於敵方兵力之集中,深恐將使我方作戰困難。為制中國於死命,須以控制上海、南京為最要著”。 8月4日長谷川又一次請求東京增兵上海。但得到的答覆是“要慎重行事”,“待繼續觀察形勢再作考慮”。

圖:日海相米內光政

淞沪会战爆发前,日本方面在上海有何战略部署?

8月7日上午,日海相米內光政向陸相杉山元送交了準備提交內閣的《請緊急派遣陸軍進駐青島•上海案》,但內閣並沒有討論這一提議。直至8月上旬末,日方的作戰方針仍然是“陸軍僅派至華北,為保護日僑可動用海軍,勿須陸軍出兵上海”。直至“虹橋機場事件”前夕,我們尚未發現日本最高軍政當局有在上海開戰的計劃及下達明確的作戰命令。然而,日本海軍由於急於加入對華戰爭,其領導機關與下屬艦隊不顧一切地開始了在華中、華南的備戰。上海地區因地理與歷史的原因,是其備戰的重點區域。對於日本海軍在上海的備戰,日本政府與陸軍方面並沒有表示出積極支持態度,駐在上海的日軍只有少量海軍陸戰隊而沒有正規陸軍,因此日方沒有在上海大戰的準備。遲至8月中旬上海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方才匆忙從各地抽調陸軍增援上海。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