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曾經我們談起“下海”就自然而然的理解為是為了理想去創業。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全民創業的浪潮,一潮高過一潮。尤其是開放經濟特區之後,社會各界的人士,大量的企業員工,政府骨幹,剛畢業的大學生等等,因為社會出現的美好發展空間,都紛紛一頭扎進了這個堆子。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俗稱“下海”,而這就是為了謀求自己更好的發展機會。

但這是一個機會和危險並存的行業,馬雲就曾說過“100個人最後成功的就只有1人”可見他的殘酷性。但時至今日,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卻讓這個詞有了“顏色”。

“XX下海,我要下載”“下海,下載”等等,一些流行的口頭禪。

而這個箭頭也從人們創業,變成了女子從事不正當的行業。似乎人們對這個行業,都有一種普遍的態度,那就是“這是一個不被人看的起,被人厭惡,一副被貶低的面孔”,就因為一個“出來賣”就可以將對方的尊嚴踩在腳下。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這次安利的影片《下海》就和這個有關,而這也許能夠解釋社會上那些女人的動機。

影片以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北爆發的大規模下崗潮為背景,在當時這批下崗的員工主要以女性為主,故事就是這樣展開。

下崗,那就意味著失業,那就意味著沒飯吃。但是生活還是得必須過,所以很多東北的女人,都紛紛走出了自己經常生活的地方,來到異國他鄉的巴黎,當起了“站街女”。在外人的眼裡,她們做著保姆,儘管不是衣著光鮮亮麗,但也是一個收入不菲的人。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影片的女主麗娜就是這樣一個人,下崗的她不甘心整天靠自己丈夫養,總是想找一些事做。於是就在一邂逅之中,聽說了去巴黎當保姆,特別掙錢。性格倔強的她在說服老公之後,不惜揹負很高的債務,也要去巴黎找工作。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但當她來到這裡時,頓時就傻眼了。外人眼中的保姆,是月薪只有僅僅的500歐元,而且有的還是限制人生自由,摔壞了東西,都要看那家人的心情來扣錢。這樣的生活,怎麼能過的下去,背後有那麼多的債務。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但她不甘心,去餐館,商店等等地方,找些零工打。但是這些地方對待外來人都是拒絕的態度,儘管缺人也不會去招一個不明身份的外國人。這使得她在巴黎的街頭,寸步難行。更別說發財了,生存都成了問題。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這期間她偶然結識了東北的老鄉,並在那些同病相憐的老鄉攛掇下,從剛開始的看不起,厭惡。到後來的慢慢接受,並默認了這種工作。無不體現了生活的艱難,無奈。用電影中的話,那就是“這都是被逼的”。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相比之下,那些女人,所從事的行業難道不值得尊重嗎?

那為什麼作為本片的導演

奧利維耶·梅斯為什麼會拍這樣一部電影,我們不知道。但這部電影卻值得引起深思。但是可能會有意見,社會上工作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幹這個。

為什麼幹這個?其實這個工作自古以來都有。這也從側面暗示了這是一個男權主導的社會,女性在這個社會上,就只能被壓榨,被壓迫。尤其是女人的身體,自古以來都已經被物化,這一切都是可以交易的,這樣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於人們的心中。

《下海》這些遠赴巴黎,去“賣”的女人,真的髒嗎?

在錢和價值觀的面前,相信很多人在走頭無路時,還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她們背後揹負難以言說的苦痛,已經難以想象的恥辱,也只能存在自己的心裡。

就像女主麗娜,面對強暴,面對用手機拍攝自己的隱私,都只能吞進自己的肚子裡。而當她回家時,看到一件正在裝修的新家,看見了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公,只能感嘆一句“值了”,讓人不得不感到深深的悲哀。

這是一群被社會忽略的人,在歷史的車輪之下已經變的面目全非。她們和我們一樣,也應該擁有該有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