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如果你身边同时有老宅和萌新存在的话,不妨同时问他们一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看的动漫推荐吗?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不出意外的话,萌新的推荐多为《刀剑神域》、《进击的巨人》、《Tokyo Ghoul》等近年来的一些人气热门作品,如果细问推荐理由,其回答也多是“燃,过瘾”等一些浅显的答案。而到了老宅这边,其推荐可能多是一些画风并不怎么美型的老番,如果你也恰好有兴趣,老宅们多数还会主动为你细细讲解每一部推荐的作品所蕴含的哲理与魅力。

所谓动漫究竟是什么?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不同呢,阅历固然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入宅10年及以上的老宅,看过的动画少说也有上千部,集数破万更是轻而易举。在如此丰富的阅历之下,一部作品是好是坏,老宅们的心中自然是明明白白。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单论画风,近些年动画的人设可谓是越来越漂亮了,尤其是各种妹子角色,总是让人忍不住prpr。再看看那些十余年前的老番,光凭那已然脱节的画风就可能已经将萌新成功劝退。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老宅们愿意分享那些“上古老物”并不是想要说明自己拥有多深的阅历,只是他们读懂了这一部部经典作品之中所影射的哲理。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老宅用心读动漫,萌新用眼看动漫。如果你觉得我是在过分解读,不如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所谓动漫究竟是什么?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如果让我来回答,动漫是一门艺术,它与那些经典的小说和电影一样,都在用自己独有的表达形式承载着一份份感动。一部经典的动漫,并不只是单纯的视觉感官刺激,更多的应该是在传达一份信念,好的动漫甚至可能成为某人人生路上的路标,进而影响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所以对于那些经典动漫的制作者们,我更愿意称其为“匠人”。

动漫制作的“批量化”,还要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说起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对动画制作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与看动画完全不同,动画制作其实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例如热播新番《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第3话的ED,短短一分半钟的时间,其作画张数就超过了1100张!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如此恐怖的工作量,是不是让你有一种冷汗直流的感觉?抱歉,但这一切就是原画师们的“日常”。所幸的是,现代动画的帧率一般都规定在了24帧(那些60帧的动画则是借助了现代计算机进行的补帧),因为此帧率刚好是人体视觉残留的临界点,少了就会卡顿,多了有些浪费。如此精打细算,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没错,就是热播漫改新番《多罗罗》的原作者。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说起日本动漫产业,就不得不谈起手冢治虫,他在日本漫画和动画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医学博士(内有鲁迅弃医从文,外有手冢弃医从漫画)。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动画制作一直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项目,但手冢治虫实现了大逆转。在“手冢体系”之下,除了帧率控制之外,三画格摄影、静止画面、移动赛璐珞、反复镜头、部分镜头、兼用镜头、对口型、短镜头等减少作画张数的制作方式,

让电视动画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电视动画“低成本、批量化”的可能性。1963年,在“手冢体系”的支持下,手冢治虫以富士电视台提供的每集55万日元的订单价格接下了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的制作,要知道,此价格在当时的动画界真的是低得可怜。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日本的动漫产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腾飞。得益于“手冢体系”带来的低成本预算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动画制作行业中的所蕴含的经济潜力被逐渐发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动画制作的领域。当然,一系列问题也由此开始凸显,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对于辛勤劳作的原画师们工资的“压榨”了,所以也有人称这位“漫画之神”是动画界“毒瘤”,但有一点不可否认:

若是没有“手冢体系”,我们根本不会有那么多新番供我们来追。

被过度开发的利益链条,从“批量化”到“商业化”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现在的动画界,一年下来至少也会有200部新番放送。对比十年前,甚至更早,这绝对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恐怖数量。是什么促成了新番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利益!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京蜜,小编我对于京阿尼一直有着独特的偏好。从当年一场火爆的《凉宫春日的忧郁》,到后来感动了无数人的《CLANNAD》,再到之后人气爆棚的《冰菓》,京阿尼以其优秀的制作博得了无数的肯定,所谓“京都出品,必属精品”自然也是我长久以来的信条。但是最近几年,除了《小林家的龙女仆》与《紫罗兰永恒花园》之外,我似乎再没有看过京阿尼制作的TV动画,

毕竟《Free!》、《弦音 -风舞高中弓道部-》之类的女性向动画真的不是我的菜。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动画制作公司在TV动画方面的主要营收主要来源于碟片的贩卖情况,而拥有惊人消费能力的女性粉丝绝对是动漫消费群体中的新生代主力军,如此好赚钱的项目,又有几人会错过呢?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与此类似的便是《LoveLive!》这种偶像类型的动画。所谓“死宅的钱真好骗”可不是空穴来风。动画本身就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的忠实死宅为其打造了坚实的销量根基,而若是适时推出联动的见面会、演唱会等,更是可以狠狠地大赚一笔。偶像厨的厨力究竟有多可怕,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从传统的小说、漫画,再到现在遍地开花的演唱会、手游,如今的动漫已不再是一部单纯的影视作品,其背后的所蕴含的巨大利益空间已经让其进化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吃饭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动漫产业的过度开发,也让其染上了浓浓的铜臭味。

所谓“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重,便是其从“批量化”堕落至“商业化”最好的证明。

创作力枯竭,新番再难有惊喜与感动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回归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老宅们会对于老番如此推崇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新番不如老番好看。虽然每周都有很多人在追《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盾之勇者成名录》,但是很多关于其的吐槽都集中在了两个字上:老套。具体时间我也懒于去考证,但是不得不承认,近年来,异世界穿越、网游等题材确实有些烂大街了。这也间接反映出了现在日本动画业界最为致命的一个问题:

创作力的枯竭。增量不增质,在动画化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背景下,过于雷同的题材频繁出现,这必然会让产生观众审美疲劳,进而产生“借尸还魂”的错觉。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不妨让我们用实例来说话。如果让我来定义一个日本动画创作的黄金时期,那便是2005~2010这5年,差不多就是在10~15年前。我们所熟知的《凉宫春日的忧郁》、《CLANNAD》、《悠久之翼》、《反叛的鲁鲁修》、《轻音少女》、《钢之炼金术师》等经典之作,以及小编我个人的偏爱《后天的方向》、《sola》等均诞生于这一时期。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故事内核,还是制作素质,即便放到现在,这些十几年前的老物也有着吊打9成新番的实力,有些作品甚至在画风方面也是极其超前的。

跟风、缺乏创新力的剧情已然成为了如今日本动画的痛。至少对于我来说,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过当年看《反叛的鲁鲁修》时的惊喜,或者看《CLANNAD》时的感动了。

业界药丸?其实我们也是“帮凶”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单从艺术的角度来评判,创作力匮乏的日本动画确实在走向衰败,再加上外部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冲击,再加上一家又一家动画制作公司的倒闭,“业界药丸”似乎已经从传言化为了现实。但是过去了这么久,业界为何依旧健在呢?

这里不得不来说说这个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因素——中国市场。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随着中国国内大版权时代的来临,动漫文化也从之前的小众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大量正版日本动漫被引进国内,再加上国内各视频网站为求“独家放送”、“全网首播”等噱头更是在版权竞争中不遗余力投入大笔资金,这便让许多日本制作公司窥探到了全新的商机。例如之前就有传言,某国内视频网站光是版权的购买费用就已经大大超出了动画的制作经费,这对原本依赖“圆盘”销量生存的日本动画是难以想象的。除此之外,国内二次元文化的盛行,各类周边销售、演唱会、见面会等接连不断,也在间接带动着日本动画产业。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但这真的是好事吗?其实也未必,中国市场的打开,虽然挽救了日本动漫产业在经济上的颓势,却也扼杀了日本动漫在文化上的发展。动画国内暴死怎么办?大丈夫,中国市场来帮忙消化。当“烂片”不再发愁如何消化,当中国市场变为“烂片”的庇护所,缺乏压力与鞭策的日本动画产业又怎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呢?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实我们都是“帮凶”。

结 语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业界真的药丸吗?从短期效益来看,并不会,但若是从长远角度来审视,动漫原本所具有的的“灵魂”却真真切切在流失着。动漫是商品,作为一个产业,它是无数人收入的来源,但与此同时,动漫也是一件艺术品,倘若有一天,这件艺术品将这份“灵魂”消耗殆尽,恐怕这才是真正的“业界药丸”。幸运的是,业界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例如去年上映的《紫罗兰永恒花园》,虽然结果不甚理想,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燎起“文艺复兴”这场变革那最初的星星之火。

杠精勿进!为什么新番越来越不好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