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原生家庭”這個詞火了很久了,各個數據也殘忍地告訴我們,在高中,優等班/實驗班裡的孩子

,多出身公務員、教師、醫生家庭,清華大學也對入學的大一新生做了調研,多是出自經濟條件不錯,父母的教育相對較好的家庭。

我們不在這裡說階級,而說深層的原因,這些家庭可能擁有的共同特質:


不放棄自我成長的家庭

在所有對孩子的教育裡,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體育精神”,這裡麵包含奮勇向前的勇敢和永不放棄的堅韌,包括榮譽至上的團隊精神也包括不患得失的娛樂精神,更重要的,是刷新自己記錄、榮譽、身體和心理極限的精神。

朋友在做自媒體,雖然還沒有成為什麼大號,但是堅持每天寫作,她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寫作上的興趣也提升了不少,作文分數也越來越高,其實她並沒有多加輔導,這就是教育裡的言傳、身教、境教。

未來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電影《弱點》劇照

好的孩子,一定出自不放棄自我成長的家庭,自律的家庭,他們的勤奮和自律,不需要額外的補貼,不需要意志力的調動,不需要曬朋友圈,不需要自我感動。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你成為那樣的人,孩子自然會學。

如果自律和自我成長成為一種常態,孩子的學習狀態乃至你自己的人生都會發生變化。因為自律帶來的快樂,是更高級的快樂,人生將開始朝氣蓬勃的正向循環。


平和柔軟的家庭

爸爸給了這個家安全感,媽媽給了這個家無限的生活情趣,可以不富裕但是平和富足。

原來曾住過一個小區,是早年間北大分給教職工的老師,小區裡的老年人多是一些退休的老教師、老教授,其中一家住一樓,自己弄了個小小的院子,種了很多種類的植物和花。

天氣好的時候,老兩口就在院子裡面互相協助種花、澆水,那個畫面真的是人人看了都羨慕。當孩子已經到了高中階段,坦白講夫妻之間很難再平和並彼此尊重、彼此合作,但總會有人做到這樣的狀態。

平和、合作,是一個家庭給孩子做的最好的榜樣了。

你的傢什麼樣?丈夫/妻子什麼樣?孩子什麼樣,都無需和別人去攀比。所有前進的動力都不應是因為別人的刺激,這種動力所帶來的,不再是間歇性的自虐,而是持續性的自律。


未來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家校共育的家庭

這一點很重要,孩子每天最多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裡,所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是至關重要的。

家庭教育不僅本身要做好,還有注意結合學校的教育,不說老師的不是,維護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聲譽,這對於高中的孩子來講依然重要,儘管他們對老師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高中階段,給孩子訂一套或者購買一些課外讀物是很好的辦法,讓他知道除了學校和書本上的教育之外,還可以豐富自己給自己充電,哪怕只是給作文寫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都是“家校共育”的好做法。

現在的新高考改革,漸漸從考背誦變成考能力,所以不要讓孩子的一切學習都那麼“功利”,不提分的東西連看都不看一眼,給一些新鮮的信息和鼓勵,反倒讓他們更有動力。


給孩子尊重和滿足感的家庭

所有人都說,哥哥的成才是姑父打出來的,小時候印象很深,姑父打哥哥的時候全家老小沒有一個人敢出聲,哥哥成績也一直不錯,很少有人去質疑姑父。

但當哥哥成家之後,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他和自己的孩子完全無法溝通,孩子和媽媽也都完全不聽他的。

當姑父去他家試圖用同樣的方式管教孫子時,嫂子帶著孩子奪門而出出現了不少家庭矛盾。

專制和嚴苛也許確實會在短時間內產生作用,但可能會造成很多管教之外的傷害和負面影響。

不是打出來的孩子才聽話,寵出來的孩子也許更優秀。這裡的寵,就是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滿足感,他才可能多元地發展、自由地成長。

最近在播的美劇《少年謝爾頓》,講的就是《生活大爆炸》中科學家謝爾頓的小時候,他爸媽的教育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和討論。


未來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對孩子的要求也是一樣,小謝爾頓想要去看火箭發射,去那裡要開車7個多小時,普通的父母可能就此作罷,甚至還會埋怨孩子提無理要求,但他的爸媽就會不辭辛苦去滿足。

這種滿足同樣會給予孩子安全感,當安全感存在的時候,孩子的情緒會非常的穩定,就像一個平和柔軟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才會是不屈不撓,從容樂觀。


未來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高中階段的孩子,開始呈現和小時候完全不同的自我,開始飛速地成長,很多孩子都說自己從高中和大學開始,漸漸覺得父母不再是榜樣,不再是英雄,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父母不必失落,因為他們在成長。

培育優秀的孩子,光從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夠的。父母改變觀念,做孩子的榜樣,樂於同孩子一起成長,世上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有出息的孩子和好的家庭環境,何嘗不是光和影的映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