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VS傳統教育?從以下六個方面全面辨析!

在技術創新的背景下, 創客教育與創客文化的交融已成教育改革關注的話題。

它以“在創造中學”為方式, 以其創新性、實踐性、共享性等特質, 成了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國民素質的新方向。目前, 創客教育的形式普遍以課外為主, 通過開設創客空間、舉辦創客大賽等方式讓感興趣的同學先動手, 以期能帶動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然而, 課堂教學這個主戰場需要更加充分利用, 以帶動全體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轉變甚至在教育文化方面發生轉變, 這樣才能實現人才培養從知識型走向應用型、技能型走向創新型轉變的目標。結合上述內容, 本文從以下六個方面對走進課堂教學的創客式教育與傳統教育作了對比。

創客教育VS傳統教育?從以下六個方面全面辨析!

(一) 學習目標:從知識傳遞到解決問題, 激發創意, 創新知識

在高校, 傳統課堂教學在目標上側重知識灌輸, 而以創客教育為背景的課堂教學不只重視知識的全面性, 還注重能力的應用性以及多元性。以探究、創新為主的創客式教學, 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以及合作機會, 在培養他們探究、實踐的同時, 也養成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 “創客式教育為解決目前人才培養中出現的高分低能、缺乏創新人才等問題, 提供了新思路”。

(二) 學習內容:從知識傳授到實踐操作

傳統課堂教學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 忽略了學習的體驗性, 導致學生興趣缺乏、學習動機喪失。而創客教育的特點是對理論實踐進行有機結合, 它強調知識與能力的關聯性, 學生從“消費者”轉為“創造者”;在體驗過程中一邊獲取知識與技能, 一邊創造知識產品;激活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彌補了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實踐這一環節的缺失。

(三) 教學情境:從“固化”到“生成”

傳統課堂教學對情境的創設缺乏重視, 大多教師採用的是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 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他們思維創新性也難被挖掘, 因此, 知識遷移及應用不能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得到有效實現。“創客式”課堂教學根據內容能夠創設特色教學環境, 尤為注重問題情境創設及生成。相關的情境對話與互融, 能激發學生靈感, 還能讓學生在動態情境中產生更好創意。靈活新穎的情境創設, 使學生處於放鬆狀態,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有力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種情境固化問題。

創客教育VS傳統教育?從以下六個方面全面辨析!

(四) 參與模式:從單一學科到跨學科融合

傳統課堂教學強調學科範式, 學生認知能力很容易受到限制, 而且這種分學科教學不能靈活有效地用各學科包含的知識與技能去進行問題解決。而“創客式”課堂教學, 更多強調運用多學科知識去交叉整合, 學生被鼓勵用跨學科甚至跨領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 再將數理等學科以及人文、社會學科方面的知識進行融合, 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 教學手段:從單一的面授到多元新穎的混合式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採用面授教學模式, 教師在固定地點及時間講授。而創客教育是對線上、線下進行有機結合, 屬於混合式教學。學生在線上教學平臺可通過微視頻、PPT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線下教師開展一些帶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

(六) 師生角色:從主體分離轉變為主體間性

傳統課堂教學中, 師生之間缺乏平等性、互動性, 處於一種分離狀態。而創客教育突出師生之間平等關係以及主體間關係。在創客式課堂教學中, 學生的主體性要得到凸顯, 學生成為實踐操作者、知識創新者。更關鍵的是要求教師成為課堂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習者。

本文節選自《基於創客教育的高校教學改革新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