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前言:大家好,我是非酋戴洛,你們也可以叫我酋長。在這裡需要特別鳴謝怪物獵人貼吧的【嚇到我要賠錢滴】以及他所撰寫的帖子《【設定翻譯】怪物獵人世界設定集-生物之章相關設定翻譯》。酋長只是在此基礎上,輕微加工轉載。希望喜歡的同學們可以直接到貼吧支持一波~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牙竜種-飛雷竜トビカガチ

MONSTER DATA

全長約:1300.52cm

全高約:329.22cm

腳的大小約:134cm

INTRODUCTION

“一瞬間,從空中閃過了巨大的陰影,雖然不是陰雨天氣但卻看到了細小的閃電。待我朝樹木那邊望去時,只看到一道銳利的紅色眼光盯著我一閃而過”——在古代木之森中,以鬱蒼茂盛的森林地帶之中的巨大樹木作為領地的樹棲牙竜種,飛雷竜擁有著為了在樹木之上進行活動的特化身體能力。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其濃密體毛之內的棘刺經常維持著帶電,平時在森林之中悠閒地闊步,一旦與外敵發生戰鬥,就會展開其位於前腳和後腳之間的滑翔膜,並在樹木間隙中來回穿梭,利用其難以預測的運動方式並驅使攜有電擊的尾巴來與上級的敵人展開戰鬥。關於捕食行為,除了其敏捷的動作,還有著防止獵物被其他怪物搶奪的警戒心之外,目前尚無法確認。

ECOLOGY

①來回滑行穿梭並生活於樹木之上

飛雷竜很少在平地上露面,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寬闊的樹木領地之中來回穿梭,飛雷竜之所以在移動上花費如此長時間,是因為它們需要將它們的身體與樹木等發生充分的摩擦以產生靜電,進而使其體毛帶有電氣。

正因為飛雷竜擁有著能夠在茂盛森林之中自由移動的高身體能力和敏捷性,飛雷竜才能將這種摩擦起電的生態化為可能。同時,飛雷竜那敏捷巧妙的動作,甚至能夠勝過任何棲息於古代木之森中的怪物。對於獵人無法逾越的懸崖和錯綜複雜的地形,飛雷竜也能夠輕巧的飛躍而過,因此要跟蹤並進行觀察和狩獵極其困難。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②適應樹棲生活的前爪及爪部結構

飛雷竜的前腳因為其獨特的三指構造,具備了能夠進行抓握的能力。並且其爪部內側的肉球更是起到了防滑的作用,根據其能夠嵌入樹皮的銳利指爪和具有抓握能力的手一樣的爪,使飛雷竜甚至能夠完全的垂直貼在樹木上。因此,即使在不穩定且容易打滑的樹上,飛雷竜也能夠毫無阻礙的移動。為了便於攀登樹木,飛雷竜呈鉤狀的指爪總是保持著持續生長。

因此,定期性的爪部研磨是不可或缺的。在多數情況之下,飛雷竜研磨爪子時留下的磨痕都能在樹木較高的位置發現。這主要是其為了炫耀自身的地盤和強大,而故意在較高位置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③用口中無數的牙齒來獵取獵物

飛雷竜的下顎處能夠觀察到很像是牙齒的兩處突起。這實則是其下顎部凸起鱗片的一部分硬質化後形成了像牙齒一般的形狀。這種鱗片能夠有效的防止被咬住的獵物逃跑。其口中所見的排列成數排的針狀牙齒也為了能夠死死的咬住獵物。

雖然飛雷竜的牙齒本身很小,但上顎和下顎的凸起鱗片發達,通過牢牢咬合來起到類似牙齒的作用。並且,其口膜的伸縮性和柔軟性極高,使得飛雷竜能夠很大程度的增大其開口角度,因此體型較大的獵物也有被捉住的可能性。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考察-關於飛雷竜生態的各種假說

根據狩獵和捕獲的調查,飛雷竜的鬥爭方式和習性正在逐漸變得明瞭,不過其生態至今還存在著許多迷題,因此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設。首先,飛雷竜與外敵作戰時,主要以撕咬敵人和帶電的尾部攻擊為主,很少用指爪進行攻擊。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如果指爪損壞,在樹上的行動以及生活就會變得困難。

另外,因為飛雷竜不是群居生物,其繁殖方法的詳細也尚未判明。從將身體和尾部蹭到樹上來進行摩擦起電的性質上來說,飛雷竜尾巴的大小應該與個體的強度成正比例,所以可以推測出在雄性求愛時,它們的尾巴也是吸引異性的重要工具。不過,並沒有具體觀測到飛雷竜的繁殖和其幼體。(摘自新大陸調查報告書)

④利用滑翔膜無聲地撲向獵物

擅長攀登樹木的飛雷竜,在其前腳和後腳之間有著被稱為滑翔膜的皮膜,在移動和狩獵時,飛雷竜便可以伸展其滑翔膜並進行快速地滑翔,滑翔膜平時情況之下是疊放的,通過將手腕內側彎曲,再將與手腕相連的針狀軟骨向外側推出,即可瞬間展開滑翔膜。以敏捷的動作進入獵物的死角,從緊貼的樹木之上躍下並且無聲的朝著獵物快速接近,使用衝撞和鋒利的牙齒咬住獵物。因為也有可能在樹到樹之間快速移動,在交戰時有著傾向於從外敵背後發起襲擊的習性。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⑤全身攜有靜電時發生的變化

飛雷竜平時通過將身體及尾部與外界樹木進行充分摩擦,從而產生靜電並將其儲存於自己的體毛之中。雖然飛雷竜的一天大部分都是在移動中度過的,但是有時也會停下腳步將自己的身體和尾巴摩擦在樹上。該行為還具有一種標記意義,即利用摩擦產生靜電的同時將一部分體毛留下來以起到宣誓領地。

而在與外敵的激烈戰鬥中進入興奮狀態的話,大量儲存的靜電會使其毛髮出現倒立現象,並且飛雷竜會將其電力集中到身體周圍進入“帶電狀態”,這種帶電狀態會為其撕咬以及尾部的攻擊附加電流以增強殺傷力。另外也有人指出,靜電還可以向其肌肉傳導運動信號從而暫時性提升其運動能力。

在狩獵時使用滑空靠近獵物並且釋出電擊使獵物觸電,不過有關其食性的信息目前還不完善,其理由之一就是,飛雷竜是一種有著高能量利用率且低能耗低代謝的怪物,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可一連數天無需進食。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⑥起放電作用的電極針

與外敵的交戰中,除了在樹上摩擦之外,飛雷竜的身體還會微微地進行顫動來摩擦體毛使之生電。飛雷竜用於儲存電能的重要器官是其體毛之內的電極針。電極針通常隱藏於體毛中,發揮著積蓄因摩擦產生的靜電的作用。

這樣一來,當積蓄到一定量以上的靜電時,體毛和電極針就會因為相互排斥而出現一同豎立的情況。這時在一對的電極針之間能夠看到高壓電正在來回流動,其全身都迸發著閃電般的青白光。並且,在撕咬與尾部攻擊的同時,還能利用蔓延電流的電極針使敵人觸電,來限制敵人的運動。

飛雷竜會發揮其敏捷性,在迅速接近敵人的同時將電極針抵在敵人上,使其觸電以免對方逃跑。飛雷竜迸發的電壓之高甚至會使觸電的敵人失去知覺陷入昏迷,這種情況因為連同神經的生物電氣信號受到了來自外部電流的刺激而被擾亂引起的。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⑦能夠產生更多電氣的巨大尾巴

飛雷竜的尾巴大小几乎與軀體同等,甚至擁有在軀體以上的大小的尾巴。飛雷竜的尾巴越長表面積越大,能夠接觸樹木的地方就越多,所摩擦產生的靜電也就越多,這樣也更容易形成帶電狀態。因此,越是強有力的個體,其尾巴就越是發達。

從飛雷竜的背部到尾部可以觀察到的鱗片,是有如鳥的尾羽一般的細纖維結構,隨著延伸向尾尖而逐漸變得柔軟。所持適當的柔軟性,使飛雷竜得能夠進行更加靈巧細密的移動,並且這還是一種容易引起摩擦並且產電效率較高的結構。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以上就是有關飛雷龍生態相關的全部內容。

【怪獵生態學】飛雷龍:電力來源竟是摩擦生電?

喜歡的小夥伴不妨收藏關注點贊,你們的支持是UP寫下去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