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是如何吵架的

花兒可能不會吵架,會的話,人類應該罕有人聽得懂。

我們說花兒吵架,說的是喜歡這些花兒的人在那裡互懟。

一個朋友來看我。她喜歡一切植物,連後山一面坡的青苔也喜歡。經她一說,青苔那茸茸濛濛的樣子,確實挺萌。見她喜歡得不行,我說剝一塊回家敷在山石上,就是個盆景。

她不肯,我說沒事的,就一場雨,又會長出來。她說:“我怕它會疼。”

花兒是如何吵架的

這位朋友見過青苔開花。小小的花,很美。所以,最讓她憤憤不平的是一首詩:

“白日不到處,清風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當然,這位朋友誤解了詩作者袁枚的意思了。袁枚不僅沒有批評苔花什麼,反而是為青苔自傲的

。苔花雖小,青苔的生活環境也是在白日不到的地方,但硬是憑著自己的生命力,一陣風就可以讓它青春一片了。而青苔開的花,雖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也像牡丹一樣爭著開花,苔花並沒有自棄,更可以說有許多自傲:看,我環境惡劣,我仍然開花。只是我的花確實沒有你牡丹開得大。

這位朋友明白詩人不是鄙夷,而是自謙,便說:“誰要跟牡丹比啦!誰要你替苔花謙虛啦!人家開得可高興了!”

你看,花兒沒吵,愛花的人已先吵起來了。而且還是為著自己誤會了對方的意思吵的。

但是,更高層次的回擊牡丹,應該是王溥的這首詩: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是的哦,你牡丹雖然開得大,但大而無當,還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結果,怎麼能比苔花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呢。

花兒是如何吵架的

見到有人這麼貶牡丹了,洛陽的人不幹了,拋出了劉禹錫這首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芍藥和芙蕖表示自己沒做錯什麼卻中槍了。

與劉禹錫的自重身價不同,反而是何香凝這首詠牡丹能為牡丹爭分不少:

“皎潔無塵石作家,枝清葉淨去繁華。

前生錯種朱門下,卻被人稱富貴花。”

說完牡丹,下面說竹。蘇東坡下面這首詩確立了竹子的“不俗”地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花兒是如何吵架的

但是,地質四大家之一的丁文江,一輩子研究石頭,最討厭的就是竹子,家裡不用任何竹製品,不吃竹筍,甚至連畫裡的竹子都見不得。他寫過一首《厭竹》,一改對竹子讚譽有加的傳統,諷語至深:

“竹是偽君子,外堅中卻空。

成群能蔽日,獨立不經風。

根細成攢穴,腰柔慣鞠躬。

文人多愛此,聲氣想相同。”

同樣的,柳是好柳,在曾鞏筆下也被嘲諷得一無是處: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桃花也同樣命運,崔護說: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花兒是如何吵架的

但是身受牛李黨爭之苦的李商隱,卻不以為然,他寫過一首《嘲桃》:

“無賴夭桃面,平明露井東。

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李商隱的意思是:你這桃花啊,明明是被春風催開的,總麼回頭就開始笑話春風。

桃花也是一臉懵逼:李詩人呀,你罵牛李黨爭罵我幹啥?

花兒本無辜,奈何詩人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