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對德國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雖然同情英國、法國及其盟國,但在戰爭最初幾年裡保持中立。美國總統威爾遜一直致力於避免美國捲入戰爭。他提議充當交戰雙方的調停者。以西奧多·羅斯福為首的共和黨強烈批評威爾遜拒絕擴軍以應對戰爭威脅,但威爾遜的遠離戰爭策略使其在第二次參選中獲得更多支持,連任總統。圖為1913年時期的伍德羅·威爾遜總統。

1915年5月1日,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從美國出發到英國,儘管德國已經宣佈會發動無限制潛艇戰把所有英國的船隻都擊沉,然而由於盧西塔尼亞號的航速較高,沒有人認為它能被德國的潛艇追上。在5月7日,德國潛艇發現了盧西塔尼亞號並利用魚雷把其擊沉。導致1198名乘客喪生,其中有128名美國人。此一事件激起了美國國內民眾的反德情緒高漲。

1917年1月16日,時任德國外交大臣阿圖爾·齊默爾曼向德國駐墨西哥大使海因裡希·馮·埃卡特發出的加密電報,後來這封被稱之為“齊默爾曼電報”被英國截獲。該電報內容於1917年3月1日被公開後,引起美國各界的憤怒,成為美國參戰的重要轉折點。


齊默爾曼電報披露了德國的一個陰謀:如果墨西哥答應攻擊美國,德國將幫助墨西哥重新得到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土地。圖中深綠色為當時墨西哥領土,淺綠色部分為德國許諾將來給予墨西哥的美國三個州。

1917年4月2日,伍德羅·威爾遜在國會發表他歷史性的請求參戰的演講,即戰爭諮文。在這篇諮文中,威爾遜著重向國會闡述美國為什麼要參戰。威爾遜宣稱,儘管他之前的想法是保持武裝中立國地位,但這已顯然變得不合時宜。他建議國會作出聲明,宣佈德意志帝國政府最近所採取的行動已經無異於對美國的戰爭。演講結束時,全體聽眾再次給威爾遜報以熱烈的掌聲。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向德國宣戰。美國在戰爭的最後一年裡,尤其是在德國軍隊發動最後進攻時,發揮了重要作用。美軍的到來,在戰爭最後幾個月裡,鞏固了協約國的陣線,嚴重打擊了德軍士氣,徹底改變了戰爭形勢。圖為當時的政治漫畫,諷刺德國的齊默爾曼電報是引爆了自己手中的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