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這是一款比較前位的煙機,要對其進行機內改造,多數煙機的出風罩都在機身外,而這個卻在機子內部,我要利用它來首創一種“革命性”的排煙結構系統。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這便是煙機出風口,加個特製的塑料罩是為了安裝傳統螺紋煙管,而我早就看不慣這種煙管了,既粗類又佔地方,還一圈圈的好象是在故意為積油而制,而且想清理一下都難,油兮兮的,讓人看都不想看,更不想摸,我這次要杜絕傳統的排煙模式,廢除那積油的螺紋排煙管,連原配的止回閥也不要,自制一個自己認可的排煙系統。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拆掉塑料罩,可見裡頭二歸一的雙“蝸殼”,而蝸殼到機外還有一格空間,這空間是為左右兩個積油杯而存在的,要做文章的正是這個空間,選這種煙機也正是看上它有這格空間(不敢保證所有新式煙機都有這格空間)。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開始對煙機動刀,首先在左側下部割開一個矩形孔,這便是排煙孔。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用暴力拆除那個積油架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重新於煙機上方合適的位置上另開個電源插座孔(原來在機底部的),內部的電源線足夠長,完全可以在煙機任何地方重新開電源插座孔。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到外面搞了幾片最薄的不鏽鋼片片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將長鋼片安在煙機底部出風口處,鋼片自然地彎成個弧形,將出風方向由原來的向下變為向左,直接用玻璃膠粘固這弧形鋼片,並封死所有與新排煙通道有關的孔與縫。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如此便得一完全封閉的排煙通道,這才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側排式煙機。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找個大合頁直接用玻璃粘連一塊鋼片做止回閥的活動扇葉。沒有任何硬性的理由強制性規定止回閥一定要做成圓形,任何氣體可不管你什麼形,只要是窿都照走不誤,凡能達到單向通氣效果的,任何形或窿都無所謂。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取出舊灶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在煙囪與檯面之間挖個四方孔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也沒有任何明文規定說煙囪上的排煙孔一定是圓的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前部粘塊小玻璃,若流油就讓它直接流直煙囪裡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用2毫米厚的玻璃按精準尺寸切割一小塊做新排煙通道的外壁...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安裝好新煙機和玻璃通道,沒有原裝粗類螺紋排煙管“非法”佔據,灶櫃空間得以充分利用,收納更多;排煙系統跟櫥櫃上下都沒半毛子關係,要維護僅是在臺面上做文章,這讓人感覺還蠻爽的;另外,如果用螺紋煙管可能要換,而這個永遠也不用換,省事多多,一勞永逸,心安理得。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玻璃通道直接用玻璃粘即可,上部用一小塊9毫米茶玻璃蓋上,內部做兩塊小而精緻的三角玻璃與止回閥扇葉接觸,縮短扇葉回收距離,這樣扇葉在自然重力下關閉得更迅速更緊密。這可算是世界上最短距離的機外排煙通道了(才十幾公分),我一向認為:自家裡,凡是帶“汙”字的東東一律應以最短距離最快速度第一時間迅速排出屋外,根本沒必要人為故意延長排汙距離,距離越長越容易藏汙納垢,也越難打理維護。其實大凡煙機與煙囪的距離本來就不遠,有什麼理由要延長排煙距離呢?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這種煙機兩個風葉輪隨時可拆出來做徹底清洗維護,換是傳統歐式煙機一般人你想拆簡直比登天還難。另外那9毫米活動茶玻璃隨時可取出來維護清理通道,這通道里邊看得見且摸得著,任何汙漬都無處遁跡,這才是真正科學合理人性化的排油煙方式。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放上新灶,完成所有,開火煮飯,新舊煙機上下齊抽,油煙去無蹤。也許你認為下部這種是集成灶,但在我的理念當中從來就沒有所謂的“集成灶”這個概念的,本身煙機和灶就是風馬牛不相干的兩碼事,灶就是灶,煙機就是煙機,所用的能源不同,使用性能也不同;做得好煙機的牌子廠不一定做得好灶,做得好灶的不一定煙機也跟著就好,有何理由把灶+煙機強行捆綁著賣呢?還美其名曰“集成灶”,特別是現在又出現了“分體式集成灶”的那就更不靠譜了,既要“集成”,那又為何“分體”?所以比較靠譜的做法還是機灶分開。

自制最短煙機排煙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