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雷:民辦中小學招生政策趨勢分析

马学雷:民办中小学招生政策趋势分析

按照19年3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教基廳〔2019〕1號)文件的規定,民辦中小學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概括說來,民辦中小學不得再提前招生、選擇招生、跨區域招生、捐資招生,並配以綜合管理手段。

規定一出,在行業裡面掀起軒然大波、哀聲一片。概因民辦教育在我國發展基礎薄弱,各方資源支持十分有限,如果沒有歷史上的可以提前招生、選擇招生、跨區域招生的政策扶持,是很難發展起來甚至辦成成績好的學校的。大家都明白好學校、好老師都不如好學生,也都習慣於把提前、跨區域選擇性招生做為循序漸漸辦好學校、樹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這一規定能否得到有效執行,是否能持續執行,是行業內關心的焦點。我們來梳理近年的一些教育文件來分析這一政策的未來走勢,來解答這一問題,有助於指導我們以後的工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

“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要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體制機制。”

“要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統一城鄉學校建設標準、城鄉教師編制標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加快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國家基本裝備標準。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切實改變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薄弱面貌,著力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要多措並舉化解擇校難題。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資源的統籌安排,實現縣域優質資源共享。改進管理模式,試行學區化管理,探索集團化辦學,採取委託管理、強校帶弱校、學校聯盟、九年一貫制等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完善入學制度,統籌設計小學入學、小升初、高中招生辦法。”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35年主要發展目標是: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提升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學校標準化建設長效機制,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優質均衡。”

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根據以上近年來層次最高的政策文件表述來看,義務教育階段的關鍵詞是“公平、均衡、和均等”,尤其是“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另外一個方面的信息是,除了相對較早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裡面提到“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以外,最近的文件都不再提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差異化發展,滿足社會選擇性需求。

由此可能得出的結論就是,國家政策頂層設計層面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中小學的定位就是要符合“公平、均衡和均等”的要求。

最近幾年曝光的一些民辦學校利用招生政策優惠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成為了優質學校,甚至還有一些假民辦學校利用公辦的品牌、財力支持和民辦招生政策優惠也成了優質學校,高收費、好成績、跨區域招生,引得家長學生又愛又恨,趨之若鶩卻又被詬病。一些專家學者因此建議說不能公辦學校均衡了,卻被民辦學校掐尖形成新的不公平,形成新的社會教育焦慮痛點。

當然,也有專家學者指出,民辦學校是非財政經費舉辦,不承擔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招生是天然的權利。

但是,以我國的社會治理模式而言,政府一言九鼎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說,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服務均衡大局已成定勢,配合均衡的大局要求,不能再繼續跨區域招生是未來的趨勢(應該也會延續幾年),當然,比公辦學校的就近劃片招生還是有一定優勢,就是在審批機關管轄範圍內招生。

適應時代需求,創新發展,是民辦學校生命力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民辦學校數次絕地求生,從彌補公辦教育不足,到國際化教育、寄宿制模式,到抓住公辦教育均衡的機會而異軍突起,但也有很多學校抱殘守缺,日趨沒落甚至淘汰出局。

今天的成績取決於昨天的努力,明天的生存發展取決於今天的判斷,判斷是否正確取決於信息。

(本文轉自公眾號“小玉雜文薈萃”,作者: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民辦教育分會副會長 馬學雷)

多知網新書《培訓行業這一年·2018》第三批4000套

正在銷售中,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界面。

新書節選

新東方:精細化運營時代,呼喚狼性的迴歸

好未來的三個賭

VIPKID:一場關於六萬外教的管理實驗

K12直播大班課:新物種誕生,這個老師不講課

精銳教育的第一次北上

尚德機構:這件事,多大阻力都要做

五年,勾畫中國教培行業進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