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廢紙殼Vs廢鋼鐵!

紙殼和鋼鐵兩樣東西,嚴格意義講沒有什麼可比性,不同的行業和用途,不同的生產流程和工藝。

但在攀枝花你不得不留意鋼鐵,而生活中你又離不開各種生活用品的紙質包裝物,要是愛淘寶的就更不用說了,因而它們就這樣在攀枝花產生了交集。

特別是當這兩樣事物同時出現在廢品收購站時,從它們現在的“待遇”(主要是收購價格),你就更能感受到“市場經濟”的威力了。

攀枝花:廢紙殼Vs廢鋼鐵!

前兩天,偶然聽到樓下幾個老太婆聊天說到“廢紙殼又漲價了!存著的趕緊拿去賣了吧!”。心想,怪不得最近小區愛好收集“破爛”的大爺大媽們已不完全滿足守著丟垃圾的的地方了,都在各個單元樓道里轉來轉去的(反正有電梯,也不累),搞了半天是這麼回事。

想到自己還存了不少自家生活用品的包裝盒,到年終了也該拿去賣了。

攀枝花:廢紙殼Vs廢鋼鐵!

抽空來到小區附近一個廢品收購處,處理了我的“藏品”,意外獲得了20多元(以往,量也差不多,可只有不到10元的價格)。

一和老闆聊天才知道,現在廢紙殼的收購價格已從2017年的每公斤五毛錢,漲到如今的1.2元,而且價格隨行就市,浮動較大,2018年最高時還收過2元錢一公斤的。

這個收購價格,的確很不錯。

怪不得這一路上好多大爺大媽都手提肩扛著廢紙殼往這來,甚至還看到有守著垃圾桶互相爭搶紙殼的。

攀枝花:廢紙殼Vs廢鋼鐵!

這個“歡騰”的景象也讓我想起那些年,攀枝花的鋼鐵還紅火時的場面。廢品收購站也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攀鋼生產用的庫存廢鋼鐵甚至一度告急,還到外地四處購買。這也誘發了許多人的慾望,那時“偷”鋼鐵蔚然成風,有條件接觸廢鋼鐵的都想著怎麼“搞點走”,許多職工也因此付出慘重代價。

這利益的誘惑甚至吸引了外地人。他們成團伙的來攀枝花盜竊,有時甚至可以說叫“搶”了。在攀鋼廠區周圍,時不時會看到偷鐵的,不分白天黑夜,颳風下雨。自然條件越惡劣,他們作業越勤快。

那時,朋友圈裡的故事,必然會有許多有關於偷鋼鐵的各種段子。

為此,攀鋼頭痛不已,一度加大打擊力度。不僅增強了保衛力量,加強管理,還沿廠區新建了“萬里長城”(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圍牆),新上了廠區人車進出管制的自動化系統。在付出不小代價情況下總算剎住這股歪風。

攀枝花:廢紙殼Vs廢鋼鐵!

可世事難料啊,鋼鐵不行了。

那時,武鋼都把養豬提到議事日程了,這等相似的重工業的滑稽劇,全國四處上演。攀鋼也不能倖免,沒說養豬的事,可職工卻調侃“攀鋼現在最出名的不是鋼鐵產品,而是攀鋼饅頭”,因為大街小巷都有銷售的“小喇叭”在不斷重複——“攀鋼饅頭”,而你基本上沒聽到鋼鐵什麼聲音,有的都是些令人更加憂心的小道消息。

終於,最後開始職工買斷工齡,開始減負求生存。

與此同時,廢鋼鐵的收購熱潮也完全退去。廢鋼鐵收購站門可羅雀。往日那種公交車都要等到一些“特殊乘客”(賣廢鋼鐵的)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幾分鐘後上下車的情況再也沒見過了。

那時,就一種感覺,鋼鐵不行了。

直到今天,此刻當你知道廢鋼鐵收購價格,也會禁不住嘆息,只有“7毛錢一公斤!”。

完敗同樣是“廢品”的紙殼!

攀枝花:廢紙殼Vs廢鋼鐵!

造成廢紙殼如此局面的原因,在網上看到一些報道,大概是如下幾個方面:國家環保治理標準趨嚴,大量中小型紙企關停,產能消減,造成上游紙漿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帶動下游價格上漲;廢品洋垃圾進口嚴控;匯率波動,中美貿易戰等。總之就是市場需求量大了,而供給量不匹配,供需不平衡造成的。

再看鋼鐵,據相關報道,攀鋼2017年擺脫了連續6年的虧損局面,開始贏利了。2018年經營業績相當不錯,開始大幅盈利,許多指標都超過了歷史最好水平。不過,從廢鋼鐵的收購價格來看,鋼鐵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還會繼續下去,鋼鐵這碗飯還是不好“吃”啊。

以上兩幅場景體現著的“供需平衡”關係,不僅左右著這兩個行業,也左右著我們許多攀枝花人的生活,甚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