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老照片:清末最有能力的王爷,却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清末以来,国运衰微,列强入侵,主权受辱。但是自1860年代到1895这段时间,清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并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外来自尽和人才,使得这段时间清朝呈现出一副“中兴”之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四人也因此被称为“晚晴中兴四大名臣”,其实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位王爷对清末中兴之局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恭亲王奕䜣。

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他从小就文武双全,很得道光皇帝喜欢,但是由于不善揣度皇帝的心思,在皇位争夺中败给了大他一岁的咸丰皇帝。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他与慈禧联合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被封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一时风光无两。

奕䜣掌权后,一面镇压农民起义,一方面力主兴办洋务运动,但是随着奕䜣权势的不断膨胀,慈禧开始感觉不安,于是罢去了其议政王等一切职务,后又经大臣奏请,他又重新出任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当时也有很多大臣认为奕䜣媚外,因此奕䜣也被一些保守派称为“鬼子六”。


作为洋务运动的首领,奕䜣力挺地方官员如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推行洋务,学习西方新进的科技,以此强兵富国。此外在他的支持下,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选派了百余名留美幼童,有着“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詹天佑就是当年的留美幼童之一。

1875年,同治皇帝驾崩,关于死因至今众说纷纭,有说死于天花,也有说死于梅毒,究竟是何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同治死后皇位又空了下来。咸丰因为有子,因此奕䜣并没能兄终弟及,而同治无子嗣,这下皇帝肯定就要在道光皇帝这几支中选择了。因为奕䜣是同治的叔辈,不可能侄子死了叔叔即位,因此奕䜣在此与皇位擦肩而过。在皇帝的备选名单里有他的长子载澄,不过最终慈禧还是选择了血缘更近的光绪。

奕䜣虽很有治国能力,也在政治上大有一番作为,但是也经历了大起大落,两次被慈禧罢黜。不仅如此,家庭生活的不幸也让他心力交瘁。他生有四子两女,其中第二子载滢过继钟郡王为嗣,三四两子夭折,长子胡作非为,整日混迹烟花之地,28岁就死了,三个儿子都死在了他的前面。两个女儿,其中二女儿不到三岁就夭折了,大女儿岁被封为公主,却早年丧夫,一生守寡,可以说奕䜣的家庭生活是很不幸的。


恭亲王奕䜣可以说是清末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制定和实施了清朝的诸项重大政策,不仅在治国上很有一套,在政治上也颇为老道,在清末的王爷中,他应该是最有能力的一个了,也被时人称之为“贤王”。有人说如果当年道光皇帝选择了奕䜣当皇帝而不是咸丰,清朝或许可以走的更久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