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少女青春期的焦慮“這樣的主題,總讓人不經意間就聯想到那部被延遲很久才上映的電影《狗十三》。但《過春天》和《狗十三》完全不同,《過春天》講述的是另一個身份感強烈的主人公佩佩的故事,和《狗十三》中李玩的人設臉譜相比,她顯得更具有辨識度。

每個人的青春期,都經歷過迷茫與叛逆、焦慮與憧憬,不同的是所成長的時代和環境,填充了不同的故事框架,但青春期的內核是一致的:從無感自我、到尋找自我、再到堅定自我。

~ 1 ~

青春期,隱忍度過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很多描寫青春期的電影都充滿了歇斯底里、奮不顧身、橫衝直撞的戲劇衝突,那樣的青春不是沒有,只是《過春天》展現給我們的是更真實的、屬於普通人的青春,雖然內心暗流波濤洶湧,但表面看來,是安靜、隱忍度過的每一天,那才是大部分人經歷的青春。相比較而言,前者的狂聲哭叫,也許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青春期的衝動與抗爭,但後者的靜謐卻來的更真實、剋制和意味深長。

當我們站在中年人的視角,再回望自己的青春時,不是單純的抓住那些遺憾不放,因為認可了自我,所以我們也感懷,青春期,我們曾經過的那樣懂事。而正因為我們當時的懂事的青春,甚至那個本來可以轟轟烈烈、本來被默認可以叛逆不羈的時間段,就那樣在一眨眼間,悄無聲息的匆匆而過了,甚至周圍的大人都未察覺。但對走過青春期的人而言,無論是哪個人,其實那一段人生的重要階段,都曾經歷過苦苦的掙扎…

《過春天》的導演白雪正是基於這樣一個視角,冷靜、剋制的記錄下一個群體、一個時期的少年他們所經歷過的青春的樣子,以同樣少人問津的人物身上,用鏡頭記錄下她們經歷的自我成長,也讓更多人,或者說是走過青春期的人可以回望,真切的感受到導演在鏡頭語言下要表達的深意。

~ 2 ~

單非人 & 水客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說到觀看本片必須要了解的大背景,不得不提到“單非人”和“水客”兩個概念。

“單非”一般指父母雙方有一方是香港人,與香港有密切的聯繫,而另一方是內地人的情況。與此相對的是“雙非”指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卻跑到香港生孩子的叫“雙非”。前些年政策收緊,港府為了保障本地孕婦的能得到優質的服務,宣佈只允許“單非孕婦香港生子”,即指夫妻需有一方是香港籍,才可以在香港分娩入港籍。

本片的主人公佩佩正是這群人中的典型代表—單非人。她的父親是香港工地上做苦力的勞工,母親則是大陸人,居住在深圳。父母離異後,佩佩跟隨母親在深圳生活,但她每天要過境去香港讀書。

佩佩和學校裡的好友Jo約好了要在聖誕節一起去日本旅行,出於自尊和內心本能的好強,佩佩決定找兼職做,自己賺錢攢旅行費。

於是為了賺錢,佩佩關注到了做“水客”這樣的職業。因為她自己“跨境學童”的身份,每天要往返口岸過關,而每天從香港攜帶Iphone過境,交給深圳的水貨收貨人,這樣的兼職,可以說是契合身份,且輕鬆可以完成的事情,因為收入不低,這成了佩佩的首選。她甚至忽略了這種行為背後要承受的風險,樂此不疲。

事實上,當一部電影能以這樣一個大時代、大背景、小人物、典型事件為切入點去探討人生的時候,它本身的意義已經被放大。而導演之所以能選取這樣的開先河式的敘事角度,也得益於她自己多年在深圳生活的經歷。

該片是2007年就已經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白雪,十年磨一劍的處女作。不談內核、不談精神,她所記錄的這件事和這個特殊的人群,以其題材的新穎、已經穩紮穩打、令人信服。

而導演白雪也坦言:“《過春天》不單單是一個講青春成長的電影,它背後包含的社會性是比較豐厚的,透過佩佩能夠反映出這個時代的側影,表現出這個時代的變化,這才是這部影片最大的貢獻。”

~ 3 ~

青春期的友情、愛情、親情

友情、愛情和親情是每個人的人生中不變的主題,同樣在青春期,隨著個人的成長,看這3種情感的視角也在不斷髮生變化,而正是這種變化,讓一個人變得成熟,讓人的生命變得厚重。

關於友情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處於青春期階段的人,是脆弱而又敏感的。電影中的主人公佩佩,有個好朋友、好閨蜜Jo,但這個朋友無論是容貌性格、還是家境身份都遠勝於她。

Jo生的漂亮,性格開朗且家境優渥。她不用死磕學習成績,出去旅行也不用自己負擔,甚至在讀書期間肆意的談著戀愛,也不用擔心被父母責罵。而同樣年紀的佩佩卻活成了另一種光景。她的父母離異,父親又重組家庭,她不但感受不到完整的父愛,就連母愛也變得馬虎,母親終日流連於牌桌、酒池,對她不管不問,母女兩個的經濟來源不穩定,生活拮据苦澀。

而在青春期自我未被喚醒的階段,佩佩是盲從的。她跟著Jo參加包括遊艇派對這樣的娛樂活動,被灌酒有人給她擋,完全是個跟班、隨從、附屬品的身份。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但隨著她開始有了去旅行的夢想和衝動後,繼而“水客”行為帶貨成功,給她帶來的成就感、掌控感不斷增加,她開始意識到她的內心有更多的渴望和需求,她的自我在慢慢覺醒。

她開始審視附屬品一樣的友情,本來兩人來自不同階層、在這種差別和對比之下,友情變得模糊和不再堅定,當佩佩的自尊感不斷上升,兩個曾經的姐妹花,思想上已經難回到最初的同步和互相欣賞,那些暗暗滋生的羨慕、妒忌、夾雜著對命運的不公、生活的不友好帶來的憤憤,讓佩佩想反抗,於是就在這樣的夾縫中,佩佩的青春、心中的自我開始肆意生長。

她想要一份愛情,也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所以她最終為自己認定了的愛情和Jo反目。

然而,命運就像是個愛開玩笑的老人家,當她與Jo反目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了生活的真相,原來上天沒有那麼多的垂簾和偏愛,在閨蜜看似幸福的生活表象下,處處充滿了“欺騙”,而這也讓她一開始的中燒的怒火漸漸平息,她甚至對這個可憐的人,充滿了同情與憐憫。

關於愛情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與閨蜜男友阿豪之間的懵懂的情感發展,也成就了一種青春的醒悟。

一開始,佩佩對阿豪雖然心生愛慕,但是礙於朋友Jo的存在,她保持了剋制冷靜。但隨著接觸的增多,她卻漸漸發現,這個表面人帥氣、又家境富裕多金的公子哥,原來處事是這樣的冷靜事故,而且在他有限的生命裡,卻生出和年齡不相稱的老成。當她慢慢開始去解讀、理解這個異性的時候,他們的關係也變得格外親近。

那個為了夾帶“水貨”互相捆綁手機的一幕,是影片中不得不提的驚豔之筆。

兩個懵懂的少年在長鏡頭下,單獨相處於狹窄的小屋、昏暗的紅色光線下影射的是內心的衝動,而彼此間每個動作的小心翼翼,無比剋制更反襯了內心情感的洶湧。那種緊張的表情,大家都一言不發,配上厚重的鼻息聲,再加上迷幻的BGM配樂,一切都顯得那麼青澀又純粹,那是隻有經歷過青春期曖昧的人,才有的情感體驗。而那一段體驗最終回憶時是甜蜜還是酸澀、隨著後來漸漸覺醒的自我,在每個人的心底留下不同的顏色。

當阿豪知道花姐要佩佩帶槍過關的時候,出面勸阻。那是一種保護、一種關心,還是出於其他什麼,在他們戀愛未滿、若即若離的關係中,佩佩的選擇似乎已經告訴我們,這份感情,在她心中的位置。

關於親情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人一生都在追尋和思索的難題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又將去向何處。親情帶給我們的是歸宿感。而佩佩的青春期,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開始是模糊而混沌的。

父親在香港生活,生命裡除了她,還有另外一個家庭和孩子,她無法和這個生自己的人建立更深刻的聯繫,甚至要偷偷摸摸的和他見面相處,這樣的親情讓她無奈,卻也無力反抗。

而母親整日浮萍一樣,她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都沒有活明白,更加無法為女兒佩佩指路。甚至佩佩十分厭惡母親這樣的生活,更加不想自己的將來會像她一樣。

她的生命,就像在雨中奔跑的自己,看不到前方的路通向那裡,也無法回望來路,一切都迷茫不知所向。

於是她渴望更多的人和事,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滿,所以即使是夾帶手槍,即使阿豪勸她不要做危險的事情,但她想嘗試,那時候她已經不是為了賺錢,她想要做的是和命運一博,對束縛的掙脫,就像那隻她放生回大海的鯊魚,和不想被束縛在浴缸一樣逼仄的成長空間裡的自己一樣,她想要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成長就是那麼一瞬間的跨越了,野蠻卻悄無聲息。

~ 4 ~

華麗轉身後,是與全世界的和解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時間是最好的藥,它能治癒一切傷痛。

在主人公佩佩,經歷了那一場夾帶槍械的事業崩塌後,再回望自己的友情、愛情、親情,她完成了一場從人生低谷到現實再到重塑自我的華麗轉身。

在給花姐做帶貨妹之後,佩佩與三點一線的狹小生活圈子之外的人搭建了緊密的人際聯繫,再到和阿豪一起揹著花姐私自帶貨,佩佩完成了完整人格的形成,即使後來被公安抓個現行,但這樣一個自己做決定、並勇敢承受結果的心理過程,強大了佩佩的內心,更讓佩佩實現了最終的自我肯定。她開始意識到她的自我在不斷被強化,她不再依賴別人、依靠別人,她開始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進而去理解身邊的人、包括父母、好友的無奈。

最後,當佩佩帶母親去爬香港的最高山,俯瞰香港全景的時候,佩佩的青春期的成長已經完成。

她不僅要主宰自己的命運,更能敞開心扉面對自己的母親,並且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力量去承載母親的人生,而對於與阿豪的愛情,是無疾而終還是繼續前進,都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經意識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和使命。而友情,收到Jo的明信片之後,也變得雲淡風輕,剩下的只有那些單純、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那一刻...

~ 5 ~

青春期,慢不下來

《過春天》:青春白駒過隙,只得野蠻生長

平遙組委會給予《過春天》的頒獎詞提到:

白雪導演的《過春天》是一部優秀的類型片,其獨到的力度與新穎的題材,引人入勝,令人信服,講述了中國的當下和明天。

而組委會給女主角黃堯的頒獎詞提到:

她的活力與朝氣在熒幕上閃耀,她對角色的詮釋敏銳而真實,她讓我們切膚地體會到年輕一代正在如何穿越這個瞬息萬變的複雜新世界。

黃堯所飾演的佩佩,在跨越青春期最痛的一刻,表現出的堅韌、勇敢是我們在青春期類型片裡少見的,但不可否認,我輩人就是這樣走過青春最痛的蛻變的,它的的確確應該拿出來歌頌。

在生活的暴擊不期而遇,全體的不幸和天不垂憐一起襲來的時候,青春即使脆弱、敏感,但不能停留、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和懈怠,只有勇敢的跨過去,才能破繭而出,完成蛻變,別無他路可選。除了影片的取材、剪輯手段的新穎之外,這也是導演要輸出給年輕人最重要的情懷和啟示吧!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