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越多越有錢?小心毒雞湯!更多人負債越多越不堪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貌似合理的理論,然而大多都只是片面的拿少數典型來例證,卻刻意忽略不談那些失敗案例,我們資深網民稱其為“毒雞湯”。比如:“負債越多越有錢

雞湯君怎麼說?

窮人財富積累的一般軌跡是:

努力工作—掙取工資—消費—儲蓄。

窮人拼命掙錢,但總是將掙到的錢放在銀行裡面,讓錢靜靜地躺在那裡。

富人的財富軌跡是:

努力工作—掙取收入—更多的是努力想辦法向銀行借錢—用負債的方式來生錢—輕鬆致富。

富人總是想著借雞生蛋,用銀行的錢、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最終讓自己走上富裕之路。

刺激讀者情緒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真相確實如此嗎?

我不認為是!

“欠債越多越有錢”這說法片面,並非所有人負債越多越有錢,而是特定某些人群才是這般。

更關鍵的是,這個說法顛倒了因果關係,應該是越有錢越有資本去欠債!去玩金融槓桿!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社會言論總是奉承好的貶低壞的,中庸的不加以關注。那麼在以訛傳訛下,可能就造就的“負債越多越有錢”的說法——特定的某些人群被渲染成人們只要負債越多就會越富有,從而導致出現網貸的各種事件,更有甚者拆東牆補西牆,最後走向極端。

首先這種風氣是不好的,我們不應當過度的宣揚某些特定情況下的特定人群,從而致使普通人群去加重負債。特別是前不久的調查數據,35歲以下六成年輕人無存款,同時負債累累——包括房貸、車貸、信用卡和各種網貸。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金融對某一特定人群來說是好東西,能讓人的財富在較短時間內暴增,然而那只是特定人群,並不適合大眾。大眾還是要以安分守己,通過勞動獲取財富為主,以金融理財為輔實現富有。

金融是什麼?金融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

通俗來講,一塊錢在你手裡可能只能實現一塊錢的價值,但是在別人那裡通過資源整合,能實現一塊二的價值,這就是金融存在的意義。

而那特定的某些人群,做的就是這種事,負債雖然需要付利息,但通過其賺的錢能超過所付的利息,那麼這樣的人就可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

然而如果借出來的錢只是為了消費,而不是運用金融這一工具進行錢生錢,那麼就會越多負債越容易陷入深淵。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當然嘍!應用金融的人,其要有高度的洞察力,萬一疏漏,更容易陷入深淵,因為其操作藉助的是金融的槓桿性。

例如工廠突然接了一個大單,然而短期資金跟不上,工廠開不了工,那麼只能去質押工廠設備進行貸款,先把產品做出來,然後交貨把貨款拿了還貸款,多出來的一部分可以說是金融實現了其價值。

然而,如果貨款收不到的話,那麼這就因槓桿的存在,工廠更容易倒閉。

炒股票融資也一樣,看好某隻股票需要大量買入,然而錢不夠,那麼就可以把股票質押進行融資,然後再進行買該只股票。如果該只股票繼續漲的話,那麼其就實現了金融槓桿的價值。

同樣,如果該只股票走跌,那麼要承擔槓桿風險,抵押的那部分可能面臨被平倉,融出來的錢買入的那部分也在銳減。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比如李亞鵬欠債四千萬,被列入失信名單(經紀人稱子虛烏有,娛樂圈的事兒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必過於認真)便是最好的例子,哪怕再有錢再出名,在槓桿下都可能還不起債,不僅自己聲譽出行等受影響,甚至會連累家人。

總而言之,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其價值,一百塊錢永遠在你口袋的話只不過是一張紙,被人遺忘的紙。而金融就是為了讓錢能更快的流動起來,從而讓錢具有更大的價值。

如果負債不是為了讓錢具有更大的價值,那麼負債越多是不可能讓人越富有的,只會更加貧窮,甚至走向極端。

後話:小編開撕“毒雞湯”不是說打擊創業者的積極性,而是提醒年輕人在決定負債之前,好好想一想負債是為了更好的創造財富呢,還是貪圖消費和虛榮?同時自己能承受的底線又在哪?

负债越多越有钱?小心毒鸡汤!更多人负债越多越不堪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綜合自百家號三人聚眾、微信號創業密碼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