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久雨之春,難得放晴,心情也就格外的舒爽。因工作緣故,要去小港鎮一個叫八都張家的村,這個村莊的名字依稀聽過,但沒去過。沿新105國道往東,穿過物流城,插過九中,約摸四五分鐘車程便看到一方很現代很時尚的村牌路標,上寫:秀美張家村歡迎您。

第一次,也是第一眼看到這個村莊時,我便無法原諒自已。搞宣傳許多年,也去過許多秀美鄉村,自以為見過一些世面,胸中也小藏一點錦繡。可當這個村莊很實在地呈現於眼前的時候,我震驚:身邊竟然會有一個這麼美麗的村莊,為何現在才知道有這麼一個村莊;當然,更多的是臉紅,面對她的美麗,我竟自慚筆塞,不知該如何描述心才釋然。

此刻,我只有一個很自負的認知,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秀美鄉村,一個堪稱世外桃源般的村莊。在這裡,你的感官、感觸,你的感悟、感動絕對與他鄉不一樣。不信帶你去看看!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看到這個滿滿現代時尚元素的村牌和平坦的進村柏油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浙江的美麗鄉村。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路上看不到一點雜物,地上連一個菸頭也難見到。昔日村中的任何一塊雜草叢生地或散發牲畜糞便臭味的空地,都成了如今的一座精緻小山。昔日飄蕩著無數五顏六色垃圾的池塘,就是今天一汪明媚如眸的清流。村中這樣的山水小品是否讓你陶醉,讓你驚呼?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化腐朽為神奇,村中的一片瓦礫、一塊磚頭都有可能披上文化藝術的錦緞。破舊輪胎、破爛陶罐、廢棄瓦片、丟棄的酒瓶子,在張家村居然派上了大用場,成了別具一格的一道風景。還有,舊時光中的那些遙遠記憶中的自行車、老三件也成了美好的鄉愁藝術品。這到底是出自哪位鄉村文化設計大師之手?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文化藝術不放棄任何一個角落。每一條村巷、每一個農家院落、每一段籬笆牆,甚至每一個菜園門,每一個臺階都是滿滿的文化氛圍,盈盈的藝術氣息。瞧,一堆柴火,本是司空見慣,卻偏偏以藝術行為冠上“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樣哲理的名言。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明窗淨几的老年公寓、清潔衛生的幸福食堂廚房。生活在這裡的老年人超級幸福享受啊!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留住鄉愁的多彩農耕文化、不忘歷史的豐富文革印跡、充盈國學精髓的百忍堂等等,給這個美麗的村莊很不一樣的內涵質感。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新時代、新文明、新實踐、新擔當、新作為、新奉獻。張家村的過去和無數村莊一樣普通平凡,張家村的今天在秀美鄉村建設中率先邁出了可喜可賀的一步,張家村的明天,我們可以很自信地說:必定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標杆旗幟。我們深深祝福張家村,祝福豐城所有村莊。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張家村秀美鄉村建設經驗


張家村為小港鎮八都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全村100來戶,700餘人。從2018年春開始規劃並建設秀美鄉村。一年時間不到便具今天規模成效。主要規劃和建設情況為:

一、“拆”字破題,拆出一片新天地。該村以“一戶一宅”農村宅基地改革為要求,成立村民情理事會,充分發揮村民情理事會的溝通協調力,在徵得全體村民群眾的廣泛理解和支持下,制定出臺了“拆舊拆危”實施辦法,對村老宅基地破舊危房、攔路附房、一戶多房一刀“拆”,對收儲主房按照500元/㎡的標準實施補償,附房不作補償。

二、“建”字佈局,建出一番新面貌。一是由村民情理事會主導,規劃編制了現狀和村莊位置圖、村莊總平面圖、管線圖和規劃說明書“三圖一書”;二是對符合“一戶一宅”有剛性建房需求和意願的村民,採取統一規劃、統一風格、統一施工、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的模式實施新房建設。三是對村莊中湖塘進行了清淤和塘壩改造,對村莊的垃圾死角進行綠化景觀改造;新建了老年公寓和幸福食堂,對村莊建築外牆及庭院統一進行改造;對村莊道路進行瀝青鋪設;改建村莊排汙管道並建設了農村汙水處理系統。

三、“引”字著力,引出一派新氣象。一是因地制宜“引”出致富路。借力“商會+精準扶貧”模式,通過每年每畝1000元的流轉費,流轉土地10畝。由村委會牽頭,民情理事會主導、各位鄉賢能人和社會公益力量共同出資,蔬菜和甘蔗種植收益全歸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基地。同時利用村民自身的資源積極投身餐飲和建築界,以“張廚”註冊商標的“張廚原生態館”已經開業,下一步將組建一家裝修公司,把全村在外打工的裝修人員進行專業上崗培訓,業務捆綁。二是涵養文化“引”出好民風。該村積極打造村級文化廣場,增設文化石,修建文化牆,讓看得見的文化薰陶人;對村莊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加以保護和修復,將一處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改建成村史館,讓留得住的鄉愁鼓舞人。同時,積極開展同唱百忍歌活動,讓農村人的聲音激勵人。三是移風易俗“引”出好日子。制定出臺村規民約,嚴格落實進戶到人,引導村民破舊俗、樹新風;為避免相互攀比、鋪張浪費,該組規範各類喜事辦理,主動熱情地為婚喪事主動做好服務,讓老百姓的喜事得實惠、“面子”有新意、日子有盼頭。

“樹高千尺不忘根”。該組鄉賢能人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為支持村莊建設老年活動中心、綠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建設,共捐資300多萬元。

(摘自張家村民情理事會理事長張細華的一篇講稿)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張家村民情理事會理事長簡介



豐城這個村莊美翻了天


張細華, 1969年生,小港鎮八都村張家組人,中共黨員,宜春市政協委員,江西華翔建築有限責任公司、江西華翔眾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村民情理事會理事長。為村裡秀美鄉村建設捐資200多萬元,獲2018年度豐城市秀美鄉村建設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