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被廢掉的兩種現象

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說時間是生命的刻度,那麼,是否意識到自己的生命,都停留在了哪些地方?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

年輕人被廢掉的兩種現象

越窮越閒,大腦越依賴於外界信息刺激。看過一份報告,是這樣寫的:”收入越低的居民看電視的時間越多,低收入群體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為1小時50分鐘;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而低收入群體中只有6.6%的人才有閱讀行為。”簡單來說,越窮的人,越喜歡躺著無所事事看電視,刷朋友圈等等各種社交軟件娛樂軟件。越窮的人,越喜歡被動灌輸,大腦處於空白狀態,被外界的信息所控制;與之相反,那些稍微富有的人,往往具備一定的主動性與思考能力,他們願意思索正確與否,願意反思自己,同時糾正錯誤行為。

年輕人被廢掉的兩種現象

作家李尚龍寫過一篇文章:廢掉一個年輕人,只需要三樣東西就夠了。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電話。對於一個沒有自制力的年輕人來說,一整天的時間,除了吃喝拉撒,都可以在電腦上度過,玩遊戲,追劇,刷直播,吃飯電話叫外賣。時間一久,這個年輕人就廢了。懶是一種比惡更可怕的人性。你有惡行惡念,這世界會就糾正你,法律會懲罰你,但你懶,除非你自己拯救,否則就會墮落。把自己廢掉,真的不難,躺著不動,刷視頻,基本就廢了。

年輕人被廢掉的兩種現象

如果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獲得更高的收入。閱讀,是最好的捷徑。也許有人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我想說的是,這裡所說的閱讀,並不是指在學校接受教育,一切形式的知識輸入,都是閱讀。讀書無用論也曾甚囂塵上,一群白手起家的文盲,憑藉一股勇氣和好運氣,在以前,的確也能變得富有,但在今天,這種途徑越來越行不通。如果說有用的標準之一是掙錢的話,那麼你可以看看智聯招聘發佈的一份2018年應屆畢業生薪酬:985/211畢業生出來,工資基本在8000以上;普通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是5000元左右。

年輕人被廢掉的兩種現象

閱讀的本質,是自我教育,終身閱讀意味著終身自我教育。一個會自我教育的人,人生步入正循環,一天比一天好一點,累積起來,發生質變,這個人就會和之前,完全不同,脫胎換骨。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過程,你會發現,你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你的大腦更加活泛,你的視野更廣,會讓你更包容,更有理性。閱讀的過程,是你思維能力、品性與境界均在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氣質自然而然會發生改變。

年輕人被廢掉的兩種現象

閱讀,是一個美好的支點,撬動的是我們人生中所有的美好。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