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 好日子來了 魯信創投熬成阿香婆了

IPO重啟、註冊制箭在弦上、新三板擴容、併購退出增多,都為這家第一創投股帶來巨大利好

來源《投資時報》

文|《投資時報》記者 劉成昆

隨著新三板的擴容和註冊制的逐漸明朗,魯信創投作為創投第一股,正到投資者的極大關注。

2011年3月21日,魯信創投借殼成功,成為中國證券市場誕生的一隻純創投概念股。3年多的時間,由於股市低迷,IPO暫停,創投企業均未能在資本市場大顯身手。然而資本市場的低迷,卻也使得創投企業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大量購進股權。據公開消息,3年多的時間,魯信參與超過百家公司的風投,而隨著IPO開閘和註冊制的明朗,魯信創投的收穫期馬上就要到來。

對此,魯信創投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投資時報》記者,“希望註冊制能夠儘快實現,能夠迅速讓手上積累的項目上市,但同時對註冊制的作用也持觀望態度,註冊制實行後,有可能降低迴報率。”

A股創投第一股

魯信創投前身原為當地第四砂輪廠?,1988年11月改名為山東泰山磨料磨具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上市,2010年1月,公司控股股東魯信集團為了做大做強上市公司,將創投股權注入上市公司,公司主營業務增加創業投資業務,此後該公司創造淨利潤的主要來源也為創投業務。

魯信創投通常以自有資本投資,所投公司股份以及收益歸公司支配,這與其他創投公司由管理基金投資的模式完全不同。據記者瞭解,創投公司基金項目變現後,一般只能分得利潤的20%,而本金和80%的利潤都給了出資人。上市意味著創投行業投資、融資、管理和退出的鏈條徹底打通,魯信相對於其他創投公司擁有資本優勢。

2010年以來,魯信創投不斷地創設新的投資平臺,通過與投資方共同出資設立基金並參與管理。目前基金管理業務的到賬金額在40億元左右,已投資金額在12億元左右,魯信創投在這些基金中所佔的份額在30%左右。

根據財報數據,2013年該公司通過減持已上市股權回籠資金4.7億元,2014年全年預計回籠資金在4億元左右。合併計算來自於分紅和項目退出兩項的回籠資金,2014年全年預計為4.7億元左右,而上半年總的項目出資額為3.15億元,僅項目分紅和回籠資金幾乎可以滿足投資項目對資金的大部分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魯信創投已經投資山東省魯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島眾和恆業蜂窩紙板製品有限公司、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濟寧通泰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山東衛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

正略諮詢資深顧問丁曉巍告訴《投資時報》記者,“上市公司在PE機構中參股超過30%的亦有11家,其中最典型的要數魯信創投,此外還包括綜藝股份下屬的江蘇省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東軟集團旗下的遼寧東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電廣傳媒旗下的深圳市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其中,持有準上市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具有類似於創投公司的投資行為,所以也同樣被列為創投概念股。”

註冊制利好創投

對於創投行業來說,“募投管退”四個環節,項目退出實現投資收益,是創投企業利益的實現方式,也是最終目的。退出渠道的暢通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募投管”的動力。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告訴《投資時報》記者,“魯信創投發展的外部環境良好,正迎來重要機遇期,後續發展潛力巨大。一方面,註冊制實行,另一方面,證監會正不斷完善扶持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體系,並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創投企業在此政策環境之下,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丁曉巍則認為,創投企業能否從中受益,還需要看真實的投資能力。一是要看是否具有優秀的創投公司團隊,關注儲備項目的優劣情況;二是要看整個市場化退出機制建設的進展情況。如此,才能真正抓住創投概念股中有投資價值的黑馬。

創投行業主要的退出方式包含了IPO、併購、股權轉讓、約定回購,由於IPO暫停,創投行業前兩年整體較為低迷。丁曉巍認為,IPO重啟、未來註冊制的實現、新三板的擴容、併購退出的增多為創投帶來巨大利好。

霍肖樺也認為,註冊制的實行,意味著公司上市的門檻有所降低,小微企業和創新企業將有更多機會登陸國內資本市場,這對創投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註冊制實行之後,創投企業所投資的創業型企業能夠上市的比例有望提升,因而其自身的盈利空間也將出現較大幅度增加。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在《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逐步貫徹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要求。而在之前11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更明確提出要抓緊提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

同時在2014年3月25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取消事前審批,不設發行數量下限,從政策上推進了上市公司購併重組的向前發展,對於創投企業通過併購退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平安證券發佈研報認為,在國家提出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後,新三板、地方股轉中心發展較快,註冊制、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及取消審批,這些都為項目來源和項目退出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據瞭解,目前魯信創投投資項目中實現上市的有華東數控、新北洋、寶莫股份、聖陽股份、通裕重工、龍力生物、華邦穎泰7家企業。另外,煙臺氨綸、山東如意、東嶽集團、星華氨綸、泰山玻纖等項目通過資產整合,也先後在國內外資本市場實現上市。

此外,信威通信通過併購中創信測實現借殼上市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凱盛股份通過與上市公司華邦穎泰的併購重組,基本完成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參股的勝達科技於2014年1月24號在新三板掛牌;科匯電力即將登陸新三板,目前正在辦理掛牌手續。

上述董秘辦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魯信創投累計投資各類未上市的高新技術股權項目120餘家,投出資金60多億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的非上市項目達80多家,參股企業天力乾燥已通過證監會初審,公司還有6家參股公司完成了IPO輔導,隨時可申報上市材料。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