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旅順口區隸屬於大連市,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是大連市的市轄區,距大連市區45公里。旅順口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有舉世聞名的天然不凍港旅順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扼守渤海口,為京津海上門戶和東北的天然屏障。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旅順是我們參軍後的第一站,那裡有我們的營房。離開旅順幾十年,時常掛牽。乘巴士從大連市區去旅順,沿途美景掠過車窗,心兒早已夢馳軍港。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旅順日俄監獄舊址”,現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我們叫這兒為“大獄”,我們的營房就在其中。當然不是住在監號裡,是大獄院內的其他平房。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3.終於見到這幢建築,既熟悉又陌生。老兵們同當年的副連長在門前照張像。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當年我們進駐了監獄的附屬工廠廠房,監號空空,我們沒有仔細端詳。如今成了博物館,瞭解大獄的歷史,才詳知旅順的悲傷。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5. 這座監獄是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7年日本擴建而成。監獄圍牆內,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有各種牢房275間,可同時關押2000多人。還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15座工廠。這是大獄沙盤模型的大門。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6.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駐旅順,監獄解體。1971年7月,監獄舊址經過修復後,作為陳列館向社會開放。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旅順監獄舊址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片右邊呈“大”字形的建築是監獄的牢房。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7.圖片左邊是監獄的工廠廠房。我們連隊住左上角第二棟,第一棟是兩個連隊的伙房和食堂。

8.老兵們走入監區,心情十分沉重。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9.張貼在獄中牆上的中、朝、日三國文字的獄規。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0.獄中詩抄。

生靈塗炭幾時休,熱血滿腔志未酬。

黑水白山嘶鐵馬,楚囚長夜泣神州。

忠貞不減鴻昌勇,骨氣猶如明翰頭。

儘管嚴刑和拷打,巍然我自一吳鉤。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1.囚禁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的牢房。

安重根,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獨立運動家。日俄戰爭後積極反對日本侵略,後投身愛國啟蒙運動,致力於教育事業。1907年參加義兵運動,但與日軍作戰都失敗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國哈爾濱成功刺殺了侵略朝鮮的元兇、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當場被捕,後被殺害於旅順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2.監區單獨的牢房。

13.旅順監獄歷任典獄長。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4.對囚犯刑訊的刑具。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5. 在三條通道的交匯點,一名獄警就能監視三條通道的牢房。

16.獄方在教誨室擺佛唸經,旨在麻痺和消磨被關押者的反抗鬥志。

17.牢房厚實的木門,15平方米的牢房通常要關押10-15人。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18.沙俄修建的老監區。

19.這個景象想起最多的是“辛德勒名單”。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0.對囚犯執行絞刑的翻板房間。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1.高牆電網,崗哨林立。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2.旅順日俄監獄的歷史是一段中華民族的悲慘歷史。國外列強侵略中國,鎮壓反抗,尤其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這是一段沉重的歷史,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只剩下我們對歷史的思考。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3.這是“大獄”的北大門。當年我們就是從這座大門踏入軍營。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4.這是我們連隊住過的宿舍。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5.這是我們連隊的伙房和食堂。記得第一頓飯就是大白菜燉粉皮加粗糙的紅高粱。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6.戰友們都在尋找自己曾住過的地方。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7.還記得這棵楓楊麼?我們當兵的那天,它就站在這裡。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28.走出“大獄”,走出軍營。老兵向曾經的駐地敬個禮。

右二那位老兵當年的教官估計是英國人,你看他敬的是英國式軍禮。

29.這畫面彷彿感覺,當年日寇已日薄西山,在黨組織的營救下,三位軍嫂被釋放,成功地走出“大獄”。

30.幾十年未見面的副連長和老指導員,當年同吃一鍋飯,如今共喝一瓶酒。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31.千言萬語,唉!都在酒裡了。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32.旅順博物館,中國著名歷史藝術性博物館。1905年,日本帝國主義戰勝沙俄,侵佔旅順、大連,並在1916年對沙俄未建成的高級軍官俱樂部進行修建。1917年 4月,博物館正式開館。建築既有近代歐式風格,又有東方藝術裝飾特色。2006年5月,旅順博物館被國務院、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5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截至目前,大連市唯一一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33. 旅順博物館地處大連著名旅遊景區--太陽溝歷史風景區中心,周邊松柏花草環繞,景色宜人,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氣息和文化底蘊。博物館園區東為大連旅順蛇博物館和蘇軍勝利塔,西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一五醫院和大連歷史老建築群,南臨著名的旅順軍港,北有中蘇友誼塔和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博物館。

34. 旅順中蘇友誼塔坐落在旅順博物館正門前面廣場上,1957年2目24日落成,塔高22米,塔上層有朵朵白雲和展翅翱翔的和平鴿,象徵著中蘇兩國 人民之間的團結友誼。

35. 在車上閃拍的旅順勝利塔。蘇軍撤離旅順之前,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週年而建,於1955年9月3日落成。塔高45米,寓意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塔尖為一顆紅五角星,周圍有鍍金的穗飾。

1955年,蘇軍撤出旅順,旅順真正回到祖國的懷抱。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36. 旅順軍港公園位於旅順軍港岸邊,呈帶狀,是觀賞港口美景的理想場所。東側黃金山、西側老虎尾半島、西南老鐵山環守旅順軍港。如今公園對外開放,遊客到此可飽覽海軍戰艦的威嚴風采。軍港公園內的銅獅是旅順口的標誌。園中門入口處,豎立一塊巨大的“旅順口”石碑。

37.漫天的霞光,映照著無邊的海洋。

英雄的水兵,焦急地等待著出航。

到那水天相連的地方,

去打擊敵人保衛國防。

啊!威武的艦隊,啊!人民的海軍,

我們驕傲地航行在海上,

保衛祖國神聖的海疆。

38.藍色的大海,翻滾著層層白浪。

勇敢的水兵,警惕地注視著遠方。

只等祖國發布命令,

猛烈的炮火把敵人埋葬。

啊!威武的艦隊,啊!人民的海軍,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39.矯健的海燕,拍打著浪花在飛翔。

年輕的水兵,歌唱這幸福的時光。

祖國一日千里的飛奔,

美好的生活已來到身旁。

啊!威武的艦隊,啊!人民的海軍,

我們驕傲地航行在海上,

保衛祖國神聖的海疆。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0.旅順港,留下了我們的思念,留下了我們的身影,留下了我們的笑容,留下了我們的夢想。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1.海軍戰士對鐵錨總有割捨不下的情愫。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2.為了這次“重走從軍路”,我特意設計並定製了繡有原部隊番號和海軍LOGO標誌的海軍艦帽和T恤衫。戰友們穿戴上,又有了“兵”的感覺。三位戰士業餘宣傳隊的戰友在一起。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3.來一張全家福。有老連長、戰士、軍嫂,還有小孫子。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4.當得知我們是一群退役的老兵時,兩位老外也主動加入湊熱鬧。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5.“鬼妹”要和老兵在旅順口前合張影。

46白玉山上白玉塔。白玉山塔是日軍於旅順口留下的侵華建築之一,同是旅順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日俄戰爭結束後,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和陸軍第三軍軍長乃木希典的倡議下,殖民當局決定在白玉山頂修建“表忠塔”,以表彰在日俄戰爭中為天皇效忠的官兵,而現在卻成了無恥侵略歷史罪證。

47.藍色的龍門吊就是旅順百年船塢。19世紀末,清廷創設北洋水師,從德國訂購了“定遠”、“鎮遠”、“致遠”等4艘鐵甲鉅艦,在哪裡修建駐泊基地和修理場所成為擺在北洋大臣李鴻章面前的難題。李鴻章親自勘測,最後選定了旅順口建港塢,但旅順船塢的多舛命運也自此拉開帷幕,甲午硝煙、日俄戰爭、日本統治、沙俄強租,幾易他國之手,飽經風雨苦難。

重走從軍路 相聚戰友情——夢馳旅順

48. “旅順口”又稱“獅子口”,左是黃金山,右是老虎尾,就是由兩山對峙而成的寬約300米的出海口。最窄處91米的航道,每次只能通過一艘大型軍艦,在戰略上是易守難攻。旅順軍港成為世界五大軍港之一。

49. 站在白玉山上,鳥瞰軍港,整個旅順口都盡收眼底。老鐵山、黃金山,老虎尾、洪水灣。百年旅順的歷史,怎能敘述得完。

鐵山擔兩海,一港寫春秋。

甲午風雲起,遼東慘覆舟。

日俄激戰事,華夏聚冤仇。

國破山河在,烽煙遍九州。

倭降消寇影,順旅俄蘇留。

國立紅旗頌,歸還控金甌。

白雲舒廣袖,立誓鍛吳鉤。

鑄我軍魂劍,和平捍寰球。

50.軍港的夜啊,靜悄悄,

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

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

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

當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想起當年南京海軍學院參謀長王順吉叔叔的話:“都睡著了,誰去站崗值班?誰去出海打仗?!”

老一輩軍人睡覺都睜著眼睛。我們聽從祖國的召喚時刻準備上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