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一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縮影以及孩子內心的歷程和成長

《狗十三》一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縮影以及孩子內心的歷程和成長

沒事,這樣的事情還多著呢。

—李玩

抱著好奇的態度點進這部電影,帶著自己都難以理解的一種感觸離開。從一開始我便有些將這部電影定義為類似於《悲傷逆流成河》中的劇情,說實話,我在看這部電影時便很害怕劇情反轉,主角李玩性格開始變得極度叛逆,最終以一種噩夢般的結局收場,那樣怕是自己會失去看下去的勇氣。

《狗十三》一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縮影以及孩子內心的歷程和成長

一隻名為“愛因斯坦”的狗貫穿電影的始終,也正是因為這條狗,使主角經歷了從燃起對生活的渴望,親人的關心;也正是因為這條狗,使主角經歷了由充滿希望、懂得主動關心他人到絕望、過著如同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從最初狗丟李玩的徹夜尋找,如同逼瘋一般,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到最後的假裝堅強卻讓人心生寒意,所有的委屈由自己默默承擔。我無法感受出作者想要從這條線上表達出什麼,也無法判別李玩的這種轉變是好是壞,不喜形於色,不讓他人看到自己的悲傷,學會隱忍與掩藏,我們可以說她長大了,不再什麼事只想自己,懂得顧及他人感受了,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懦弱,對生活的膽怯,對現實的恐懼,害怕自己再受到同樣的傷害。

《狗十三》一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縮影以及孩子內心的歷程和成長

再有另一條線便是李玩與昭昭的對比,李玩是從小因為父母離異便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缺少親人的關心與呵護,而昭昭則是在父母的溺愛(或許語氣稍重)下成長,最後滑冰的場景或許便是這種對比的鮮明反映,過度依賴父母只會使我們在遇到問題時不去想如何解決,而是想誰能幫自己,家庭教育應當教會我們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一個玩偶。

《狗十三》一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縮影以及孩子內心的歷程和成長

最後一條線可能便涉及到李玩的爸爸了,誠然,這不是一個好爸爸。但實話實說,大部分的家庭皆是如此,父母期望孩子做到的或許他們自己完全做不到,越小的孩子對這種事情可能會越敏感,酒場上為了應酬讓李玩陪著喝酒,私底下卻因喝酒而打她;約定好去看天文展覽,卻因自己的事情而失約,這種事情只會教給孩子更多的不信任與猜忌,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對整個社會失去安全感,孤立自己。我會很同情李玩,但我不知道該如何破解這種問題,可能糾纏的因素過於複雜,讓我無從下手。或許,只有現實的經歷才能讓她重新慢慢燃起對生活的渴望與愛意。

《狗十三》一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縮影以及孩子內心的歷程和成長

保持對生活的一份激情,即使負重,也要滿懷希望與信心;即使坎坷,也要笑顏相對。路在腳下,想得到的就在前方,生活的磨礪可以讓我們得到許多,也必然伴隨著一些失去,懂得把握分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別人的前路如何,也要堅定腳下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