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風光的背後

有些人總喜歡把目光停留在別人身上,他們羨慕別人美麗的外表,羨慕別人顯赫的聲名,羨慕別人富裕的生活,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大多數風光的背後都有無數的汗水。就比如現在的一些明星,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他們在人前風光的身影,卻忽略了他們在人後辛勤地努力。

2015年12月26日,在北京衛視《傳承家》的舞臺上,陳道明談起了自己成名之前7年的龍套生涯。那時候,他只是舞臺上的群眾演員,一句臺詞都沒有,常常是這場演匪兵、下場演偽軍、再下場演特務、再下場演八路……

即便如此,陳道明自己卻說,他從來沒有怨氣,他覺得人在各種職業中,都要有一種甘於寂寞的精神準備。

面對舞臺上幾十個表演高臺花鼓的小演員,他說:“世界上沒有這麼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於寂寞,或甘於平庸,但不應該打擊他們的努力……”

陳道明高超的演技和他這7年的龍套有很大關係,正是這7年的努力讓他鍛煉出了更精湛的技藝,從而鋪就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不僅如此,就是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完成自己的角色,陳道明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拍戲時有三個“怪癖”:第一,在拍戲期間,陳道明堅持從開工到收工一直站著,因為他怕一坐下來就會跑神兒,脫離角色;第二,一旦進入劇組,換上角色的衣服,陳道明就不會輕易脫下來。拍攝張藝謀的《歸來》時,陳道明一直穿著劇中陸焉識的那件破棉襖,每次拍完戲回酒店,都會引起人們的側目;第三,在整個拍戲期間,陳道明幾乎只吃蛋炒飯,他不想把過多的精力浪費在飲食上。

這三個怪癖無不表現了陳道明對自己職業的敬重和認真,人們只看到他外表的風光,卻從來沒有注意過他背後的付出。

沒有誰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每一份風光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努力。所以,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去羨慕別人,而應該是排除一切干擾,努力做好自己。

22歲的美國華裔數學家王章程從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後,他的同學們大多進入了各大著名公司,只有王章程一頭扎進了研究室,十年如一日地從事著自己的研究。

在這十年中,他的同學很多都已經成了大老闆,月收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可是,王章程卻從不羨慕別人,依舊租住著他的廉價房,啃著自己的乾麵包。別人都過上了美女、豪車的生活,但王章程卻沒有房子也沒女朋友。在外人眼中,王章程過得無疑十分悽慘。可是他不在乎,他只管把自己所有心思都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在他35歲時,終於攻克了世界兩項頂尖級的數學難題。美國十幾家大學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可以去任教。後來,他甚至被譽為“數學之王”。

王章程的成功和他能夠排除干擾,努力做自己有很大關係。試想一下,如果當時他因為羨慕同學們光鮮的生活而下海經商,那又何來之後的“數學之王”呢?

與其總把目光停留在別人的風光上,不如自己勤奮努力,只有這樣創造出來的成功才真正屬於你自己。

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成功者比你更努力

你與成功者相比,缺了些什麼?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你至少缺了“努力”。

很多人都經歷過大學生活,年輕人齊聚一堂,青春洋溢,熱血沸騰。不過,在同一所大學裡,在同樣的小環境中,總有些人出類拔萃,他們的青春更飛揚,人生更舒展。他們會獲得獎學金、會得到老師的另眼相待、他們可以跟長得漂亮的人談戀愛、他們會被其他同學“羨慕嫉妒恨”、他們會在重要社團擔任重要職位、會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這類人的生活看起來既精彩又充實,讓大部分每天只知道吃飯、上課、睡覺的人豔羨不已。我們羨慕著他們,認為那才是大學該有的樣子!

仔細想想,我們不禁發出疑問,自己和他們身處同一學校,享受的是同樣的師資力量,吃的是同樣的飯,為何差距就那麼大呢?

其實,只要你肯認真觀察一下,並不難發現原因。原來,在我們睡覺時,他們正在自習室學習;在我們玩遊戲時,他們正來回奔波著為老師幫忙;在我們上課和朋友聊天兒時,他們正在安靜地聽課和記筆記……每天除了睡覺,他們永遠保持著飽滿的精神,隨時隨地準備充實自己的頭腦,積累自己的力量。

為何他們比我們優秀?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無論是誰都不得不承認,有一個因素毋庸置疑,那就是——因為他們更努力。

王小波和張軍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因為工作不好找,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一起來到一家工廠當工人。因為只是普通的工人,薪水自然不高,這讓張軍非常不滿,每天都向王小波抱怨,自己堂堂大學生,只能幹這種工作,掙這麼點兒錢。每當這時,王小波只是笑笑,並不說什麼。

與張軍相反,王小波在工作中十分賣力,有的老員工笑話他:“怎麼剛進廠就著急表現啊?要表現也應該到車間主任跟前表現去,自己一個人也在那兒賣力地幹,這不是傻嗎?”

不管別人說什麼,王小波都不理會,他每天依舊忙得腳不沾地,似乎總有很多活要幹。至於張軍,除了每天抱怨外,就是和同事們在工作時間侃大山。第二天就要交給主任的工作,他往往得拖好幾天才能完成。

進廠一年後,王小波和車間主任熟識了,知道他畢業於名牌大學,計算機和英語都很厲害,每個月的收入是他的五六倍。瞭解了這些情況的王小波有點兒心動,他心裡想:“我也是大學畢業的,不過英語和計算機都不算太好,大學裡不過是學了個皮毛。但畢竟有個皮毛,學起來應該不費勁兒,現在沒有那麼多活,不如我自己學學吧。”

於是,利用業餘時間,王小波報了個電腦培訓班。原本,他要拉張軍一起去,但張軍卻說:“咋的?你上大學時還沒學夠啊,再說,現在每個月就那麼點兒工資,哪兒有閒錢學這個。”於是,王小波只好自己去。

因為大學時已經學過office辦公常用的軟件,所以王小波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就重新熟練了起來,然後,他又在培訓班上學了數據庫管理和C語言。 王小波非常勤奮好學,只要遇到不懂的問題,即便早已下課,他也會跑到培訓班去問老師。

平時工作不忙時,他就會拿本《C語言入門教程》在車間看。有一回恰好被車間主任看到,主任笑了笑,並沒有多說什麼。

後來有一次,主任將他叫到辦公室說:“你也是大學畢業的,我前一陣看你在學計算機,我這兒正好有點兒活,你幫我把這些報表用電腦做一下吧。”憑藉之前學習的知識,王小波很快就按主任的要求完成了任務,讓主任非常滿意。

從那以後,只要有這樣的活,主任就會交給王小波來完成。張軍見此情景向他抱怨道:“你可真幸運,隔三差五就能去主任辦公室坐著,哪兒像我,天天在車間出大力。”

再後來,王小波從車間直接被調到了廠院辦公室,專門給主任做助手。主任也十分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年輕人,會主動教給他很多東西。後來,主任被提拔到總廠,臨走之前,直接向總廠推薦了王小波來接替自己的職位。就這樣,王小波從一名流水線工人當上了車間主任,隨後憑藉自己的勤勉好學,一路高升。

至於張軍,依舊在車間裡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張軍和王小波是同一所大學畢業的,進入工廠後承擔的也是同樣的工作,但因為一個懶散怠惰,一個勤奮刻苦,最後的發展竟然天壤之別。

在平時的工作中,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人,明明比你入職得晚,卻比你提升得快。此時,你是否也暗自疑惑,搞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其實,答案很簡單,同樣的環境,你不如別人,不過是因為你沒有人家努力罷了。

別人工作時,你在和同事閒聊;別人虛心向老闆求教時,你在刷朋友圈;別人認真閱讀專業書籍時,你在睡覺。你不如別人,這不是應該的嘛。你自己無法做到勤奮刻苦,還妄圖像他人那樣出類拔萃,這不是做夢是什麼?

也許你還在期待哪一天,天上掉餡兒餅,沒準兒自己搖身一變就成了傑出人士。還是趁早打消這種念頭吧,世上的人那麼多,就算上帝有那閒工夫,這種好運也不一定會落在你的頭上。所以要想成功,除了積極努力地去奮鬥外,你別無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