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蘋果產品線如今已經非常豐富了。不管是絕對風靡全球的 iPhone,還是絕對生產力工具的 Mac,甚至是一款小小的無線耳機。你總能一眼感受到蘋果的產品獨特的氣質——簡約的設計、流暢的使用體驗、注重細節的做工品質、以及,可能還很貴。

作為一個蘋果產品重度使用者,我使用過大到 iMac,小到 Apple Watch、AirPods 的眾多蘋果產品。也深深被蘋果產品的獨特魅力所吸(dú)引(hài)。這次不妨聊聊我用過的最喜歡的蘋果產品,以及我的購買推薦。

iPhone,最值得購買的蘋果產品

iPhone X 是一款超時代的產品。蘋果在它身上第一次取消了一直以來作為 iPhone 標誌的 Home 鍵。四邊等邊框全面屏使得更小的機身卻有著(比 8P)更大的屏幕尺寸。第一款採用異面屏(劉海屏)設計的手機。全新的手勢操作。我一直覺得在 iPhone X 發佈時,很難用當前的眼光去評判這款手機。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iPhone X 的手感尺寸剛好。我用過一段時間 iPhone 8 Plus,雖然是同一時代的產品,但是兩款手機(X 和 8P)放在一起時,8P 就顯得有一種隔代感。並且採用了後背玻璃面板的 8P 可以算得上最重的 iPhone 了。即使是幾分鐘短時間單手操握也是有些費力。而 iPhone X 的手感就剛剛好。

iPhone X 是第一款採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我曾同時肉眼對比過 iPhone 7、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 的屏幕顯示效果。對比能明顯看出 iPhone 7 屏幕會偏冷,8 採用「原彩顯示」會好很多,但仍不如 iPhone X 的 OLED 屏幕出色和舒適。

得益於 App Store 的軟件生態,iOS 上有非常多優秀的 app。這些 app 在 iPhone X 獨特的硬件優勢(如雙攝、強大的拍攝能力、面容 ID、原深感攝像頭、幾乎無敵的強悍處理器)下,會有更流暢的體驗和更多的想象力玩法。

關於 iPhone X 的一些測評數據相信你已經瞭解不少,甚至可能已經在使用這款手機。我覺得 iPhone X 是最值得購買的一款蘋果產品。

MacBook Pro,便攜與性能兼顧的生產力工具

我現在在用一款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它是我目前除了 iPhone 以外,每天使用時間最長的蘋果產品。如今我的工作、編程、學習和寫作已經完全離不開它。便攜的機身、強大的性能、出色的屏幕效果、足夠大半天重度使用的續航時間,以及最重要的 macOS 系統,它能提供穩定且流暢的操作體驗,

能讓我更專注於使用本身,簡單來說就是不需折騰。這也提高了我的使用效率。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如果說缺點的話,15 寸還是會有些重。不過可以選擇 13 寸款,簡直是便攜與性能比較完美的平衡。

MacBook Pro 可能不適合打遊戲,但是卻非常適合編程開發、文字工作者、視頻剪輯和攝影工作者、自由職業者等等擁有。因為但是它確實是一款優秀高效的生產力工具。

iMac 5K,不僅因為專業,還應該是最具性價比的蘋果產品了

蘋果產品給人的印象之一就是貴。一部 iPhone 動輒七八千。但是 Mac 卻很具性價比。尤其是 27 寸 iMac 5K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光是這一個 27 寸 P3 色域 5K 屏幕,市場上能找到差不多或接近這個素質的其他品牌屏幕基本 1 萬元起步。而你只要 1.3 萬元左右就能買到全新的 iMac 5K 一體機,包括非常漂亮的一體機身、強大的處理性能、配件以及整個 macOS 生態。

如果你對電腦運算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購買 iMac Pro。採用同樣的機身尺寸和 5K 屏幕。這個最高可以選配 18 核處理器、128G 內存、4TB 固態硬盤的性能怪獸,無論是對於攝影師、視頻剪輯師、3D 動畫師、音樂人、軟件開發者,都能完全勝任。當然價格也是真貴。

iPad Pro + Apple Pencil + Smart Keyboard

一款有著比 MacBook(12 英寸) 屏幕還大的 iPad,它就是 iPad Pro(12.9 英寸)。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很多人常常會有一個誤區,認為 iPad 只能用來追追劇或者打遊戲。其實用得好的話,iPad Pro 也可以做為非常方便的生產力工具。這主要得益於它比 MacBook 更輕便,運算性能夠強勁,並且屏幕更大。

還有頗為重要的一點就是 iOS 的軟件生態。在 iPad 上可以安裝非常多的創造力和效率工具。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在 iPad Pro 上處理照片後期也很適合。即使是同一款照片後期 app,在 iPhone 和在 iPad Pro 上使用的體驗也是有差別的,是大屏幕帶來的那種細節和沉浸感。硬件配置本身賦予了 iPad Pro 甚至可以剪輯 4K 視頻。電池續航力也能滿足一天所需。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作為生產力工具的 iPad Pro 可能還是隻適合特定人群,否則很容易就會淪為吃雞或刷劇的玩具(雖然用它看視頻也確實很棒)。

iPad 單打獨鬥時還不能發揮它的全部優勢。但是它有兩個天生好幫手:Apple Pencil 和 Smart Keyboard。

有了 Apple Pencil 這支筆的加持,就可以在 iPad Pro 上方便的做筆記,畫水彩或在郵件中添加標註。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如果再配上 Smart Keyboard,甚至可以部分代替 MacBook 來做一些事情,比如寫作。因為它即使相比 MacBook 來說都太輕薄了。有些時候我甚至直接不揹我那臺 MacBook Pro 出去。對了,新款 Smart Keyboard 手感有很大提升,打字速度和準確率也會更好,秒殺市面上幾乎所有 iPad 便攜鍵盤。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Smart Keyboard 不僅能作為 iPad Pro 的鍵盤,還可以充當支架和保護蓋。連接和收納方式也是很巧妙。我很喜歡這個配件的設計。

AirPods,用了就回不去的蘋果產品

AirPods 是我去年買的最值得的一款數碼產品。它的使用體驗完美詮釋了「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首先這款耳機不算便宜。我推薦過這款耳機給身邊的多位朋友,他們最後都買了,並且用了一段時間都覺得很值得。第一次我把我的 AirPods 給女朋友用了兩天,然後她就不還我了,之後她的 Powerbeats Wireless 就再也沒有碰過。我還推薦給我一個同事,現在幾乎天天就掛在耳朵上了。

AirPods 的使用體驗,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無感」。耳機身上沒有任何的線或按鈕,想聽時只要拿出來戴上就可以聽,沒有要開機、配對這些繁雜的過程。不聽時也只需要放回充電盒中自動收納充電。

AirPods 提供層次豐富、高品質的 AAC 音頻,我甚至感覺 AirPods 比 iPhone 附贈的有線耳機聲音品質都還好一些。

我覺得一款耳機佩戴舒適的定義應該是佩戴無感。AirPods 非常小巧輕便,貼合內耳形狀,也沒有那麼容易掉(我常常跑步和做 keep 時也會戴)。一款好的耳機應該是你經常會戴的那款。AirPods 可能是我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唯一的一款耳機了。

USB-C 轉閃電連接線

因為 USB-C 有很多的優勢,所以如今越來越多的數碼產品選擇 USB-C 接口。新款的 MacBook(Pro)也一樣,用 Thunderbolt 3 取代了 USB。Thunderbolt 3 兼容 USB-C,可以不太準確的理解為“高配版 USB-C”。

如果你在用新款 MacBook(Pro),同時也在使用 iPhone。強烈建議你買一條蘋果官方的 USB-C 轉閃電連接線。不僅可以無需轉接口直接連接 MacBook 和 iPhone,還可以直接插在 MacBook 的電源適配器上給 iPhone 快充(僅支持 iPhone 8 和 X)。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如果你同時在使用 USB-C 接口的安卓手機,甚至還可以用這根線根線給你的 iPhone 充電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mophie wireless charging base(無線充電器)

蘋果在努力設計和構建一個無線的未來。不管是 Airdrop 還是 AirPods 還是新 iPhone 的無線充電,都努力讓產品擺脫線的束縛。

Mophie 的這個無線充電器雖然不是蘋果的產品,但是針對 iPhone 進行過優化,可以提供 7.5 瓦的充電功率,(其他品牌充電器一般是 5 瓦)所以它有更快的充電速度。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很多人覺得現在的無線充電技術就是累贅,那他(她)可能沒有用過無線充電。用過之後那種「拿起即用、放下即充」的爽感,就會讓你覺得「插拔」這種動作是那麼的不雅和累贅。

蘋果甚至在研發一種充電枕—— AirPower,可以同時給 iPhone、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等最多三個設備無線充電,充電時無需對準,只需要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那些值得買的蘋果產品

右圖為 AirPower


但是即使買了無線充電,充電線還是必要的。畢竟無線充電速度目前跟有線充還是沒法比。我覺得無線充電最好的使用場景是床頭。晚上睡覺前隨手放上去,早上拿起來就是滿電狀態。或者是工作臺,工作的時候放上去就行了,離開的時候直接拿起就走。

當然,蘋果優秀的產品遠不只這些,比如 Apple Watch 也是我一直在使用的產品。所謂「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一款好的產品應該是美觀且實用的,並能夠提升使用的愉悅感和效率。

(本文僅是個人主觀感想,不代表任何購買建議。)

你用過最棒的蘋果產品是什麼呢?歡迎在下面討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