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嫁女兒,“倒貼”鉅額嫁妝,男方則“一毛不拔”


這個時代,在國內娶老婆的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光滿足“有房有車”這個條件,就已經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家長們也是壓力山大,甚至有個段子說:生兒子等於是生了個“建設銀行”,生女兒則是“招商銀行”。男方要準備婚房,給女方籌措彩禮,是我們中國的嫁娶習俗。而這種情況在印度則是完全相反。

在印度,女人的社會地位一直很低,盲婚啞嫁、童婚等習俗至今在印度仍非常普遍,老男人娶十二、三歲的童養媳,或是兩個未成年孩子被家人包辦婚姻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的新娘在結婚時甚至還在吃奶,還有不會走路的嬰兒被放在大托盤裡,完成各種婚禮儀式,這種情況在印度的農村更是根深蒂固。

印度一直傳承著古老的嫁妝制度:一個家庭有女兒出嫁,必須給新郎支付高額嫁妝。以當前的標準為例,一個印度家庭為嫁女兒籌措的嫁妝約為6萬到13萬美元,相當於夫妻倆婚前財產總額的68%,也就是說,新組建的家庭大部分資產都是靠女方置辦的。


印度人通常會舉辦盛達隆重的婚禮,極其注重儀式,耗資龐大,而婚禮的所有花費全由女方來買單,男方不僅可以“一毛不拔”地娶到老婆,還能撈到女方“倒貼”的鉅額嫁妝,佔了大大的便宜。

新郎的出身、學歷文憑、職業、收入水平會直接決定嫁妝的多少。男方家庭可以根據新郎的條件直接給女方“明碼標價”,就職業而言,小販、司機、搬運工的要價比醫生、律師、政府官員要低很多。

現在印度還有一個手機APP,男人們在手機上輸入自己的職業、收入等信息,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嫁妝估值,據說醫生可獲嫁妝價值最高。

對於許多本不富裕的印度居民來說,嫁女兒就等於幾乎花光他們一生的積蓄。直至今時今日,印度仍有許多家庭因為要嫁女兒而破產,有的賣掉房子欠下鉅債。而男方卻絲毫不肯讓步,不尊重女方。據官方資料統計,88%印度窮人的貸款都來自女兒的嫁妝。

至於為什麼女方需支付鉅額嫁妝,原因除了傳統習俗之外,主要還因為印度女性婚後大都不工作,男方要養女人一輩子,所以女方要給嫁妝,等於提前支付女人婚後的生活費。所以女人們好不容易把自己嫁出去,婚後都會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很少有人會離婚,因為就算離婚,嫁妝也不會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