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票房冠軍的黑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2017年10月6號,由艾肯娛樂(Alcon Entertainment)和索尼影業(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聯合制作的《銀翼殺手2049》

登陸北美院線。

艾肯娛樂初衷是想將其開發成系列電影,所以非常注重這個IP的價值。

據悉,《銀翼殺手2049》的製作成本高達1.5億美元

一週以後,噩夢來臨。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報道稱:艾肯娛樂血虧8000萬

2017年10月13日,一匹黑馬強勢闖入票房市場,首週末狂攬2650萬美元票房,生生將《銀翼殺手2049》擠到了第二位。

這匹黑馬最終拿下全球1.2億美元票房,而它的製作成本僅480萬美元。

它就是—《忌日快樂》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它的成功,讓人始料未及,卻又是情理之中。

製作公司是Blumhouse,最擅長以小成本搏高回報率。

製作團隊是《逃出絕命鎮》原班人馬。

打的是“時間循環”的噱頭。

老梗新用,節奏緊湊,女主婊氣沖天卻智商在線。

懸疑設置與劇情推進之間平衡有度。

觀影體驗極佳。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女主翠(Tree)宿醉後醒在男生宿舍裡卡特的床上。

這天,是她的生日。

翠先是回到宿舍換衣服、接著趕去上課、再參加姐妹會議。晚上,是她的生日派對。

只是,趕去派對的路上,她被面具人殺了。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女主翠又醒在了男生宿舍裡卡特的床上。

只要翠一死,生日這天就會循環。

女主要做的就是找出兇手實現反殺,跳出循環。

結局之時,女主不僅反殺了因妒生恨的室友洛裡,還收穫了一份與卡特的愛情。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時隔一年,導演趁熱打鐵推出了《忌日快樂2》。

是狗尾續貂?還是青出於藍?

進入正題—

《忌日快樂2》

Happy Death Day

2019.2.13(美國)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卡特的室友萊恩的實驗項目因損害供電系統而被院長叫停。

實驗裝置也將在明天被強制搬走。

但是,獨自在實驗室的萊恩被面具人殺了。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接著萊恩醒來。

新的一天卻沒有到來,他跌入了時間循環。

翠對此事駕輕就熟,帶著卡特與萊恩前往實驗室準備直接擊殺兇手,跳出循環。

在實驗室,翠見到了萊恩的實驗裝置。

“西西弗斯量子冷卻反應器”

簡稱“西西”。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聽過萊恩的介紹,翠意識到正是西西導致了時間循環。

接著更牛X的事發生。

西西還可以導致平行宇宙之間的撞擊。

殺死萊恩的竟是另一個維度的萊恩。(我們暫且用萊恩A和萊恩B表示)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萊恩A決定殺死萊恩B,便啟動了西西。

只是混亂之中.......

翠再一次醒在了男生宿舍裡卡特的床上。

這天,是她的生日。

翠直接崩潰暴走。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但,這個世界卻不一樣了。

她的室友洛裡不再想致她於死地,她的媽媽也沒有去世。

美中不足的是,卡特的女友不是她。

而這個世界的諸多記憶她也沒有。

萊恩在此時提到了一個名詞——多重宇宙理論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通俗來說,翠正過著一個本不屬於她,而屬於另一個維度裡翠的生活。

只是單就媽媽沒去世這一點對她誘惑太大。

她想依靠西西結束循環,佔有這樣的生活。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如何結束循環?

萊恩建議採取控制變量的試錯法。

變量太多,並且只要翠一死,新的一天,所有的試錯都將清零,只有翠自己有這一天的記憶。

最後眾人意見一致:翠記住所有的算式,主動死去,到達新的一天。

於是翠開始真“花樣作死”。

浴室觸電而死、喝清洗劑而死、被碎葉機絞死、比基尼跳機而死。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這樣雖好,但也有副作用:翠的身體越來越虛弱。

她的機會不多了。

很多謎團卻沒有解開,洛裡不殺她,那一直想殺她的是誰?西西是否真的可以結束循環?

我劇透到此,謎底的答案大家可以親自去看。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總體來說,《忌日快樂2》仍保持著原有的水準。

恐怖被弱化,更側重於人性的描述。

翠在第一部的主題是“和解”,與父親和解,與密友和解,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翠在第二部的主題是“選擇”,這個維度裡室友不曾視自己為仇敵,媽媽依舊健康的活著,卻不屬於她自己。

而另一個維度裡卡特是她的愛人,媽媽卻早已去世。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這種人性上兩難的選擇,由一個實驗裝置引起。

>>>時間循環的演變

編劇將這個裝置取名為“西西弗斯”,源自希臘神話人物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綁架死神使人間沒有死亡,卻因此觸犯眾神。

諸神為懲罰西西弗斯,要求他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

但巨石太重,每每推上山頂便又滾落到了山底。

西西弗斯便日復一日,永無止境的從事這項勞動,直到生命耗盡。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而西西弗斯的神話故事演變到今天,成了各行各業的創新萌芽。

1985年,日本任天堂公司發售一款名為“超級馬里奧”的遊戲。

一個頭戴紅色帽子,身穿藍色揹帶褲的中年大叔闖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遊戲規則是躲避一系列障礙,通過跳躍等動作完成闖關。

一旦失敗,遊戲重來。

所有的玩家都成了西西弗斯,而馬里奧就成了那塊巨石。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馬里奧一經發售,就在全球範圍內引起火爆。

幾乎在同時期,由押井守執導的作品《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在日本上映。

押井守雖然是因《攻殼機動隊》而被觀眾熟知,但是在《福星小子2》中其鮮明的風格、哲學的思辨已顯露無疑。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圖為《攻殼機動隊》系列海報

押井守在《福星小子2》中運用了“時間循環”的概念。

故事設定在友引高中校園祭的前一天,上到老師,下到學生跌進了這一天的循環。

正是因為這樣的設定,使《福星小子2》更具深度和厚度,被觀眾戲稱“原作粉碎機”,雖引起了原作者高橋留美子的不滿,但不妨礙其成為神作。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此後人類一直沒有擺脫對“時間循環”這個概念的迷戀。

“時間循環(time loop)”一詞本源於古埃及,他們相信生死輪迴,萬物相承。

到了1881年,尼采在林間散步時受“變化理論影響”而獲得一個概念—永恆輪迴

萬物方來,萬物方去,永遠的轉著存在的輪子。萬物方生,萬物方死,存在的時間永遠的運行。

在中國也有相似的理論,出自莊周《莊子·齊物論》: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這些理論的出現啟發了後來的文學作品以及科幻電影。

以“時間循環”為立題的電影成為科幻穿越電影的一大分支。

而這一分支中又細化出了很多類型。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一日循環型

代表作:《福星小子2》、《土撥鼠之日》、《十二點零一分》、《一天》、《明日邊緣》、《忽然七日》、《破日》(電視劇)

時間循環的電影都遵循著一個規律“抗連鎖反應記憶”。

它是指當時間循環一發生,特定的人仍保有之前時間線的記憶,其他人則會忘記。

1993年上映的《土撥鼠之日》即是如此。

比爾前往一個小鎮報道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卻被一場暴風雪困在了當地。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當他以為第二天到來就可以離開小鎮。

卻跌入了這天的循環永遠走不出去。

每一次循環,所有人都失去了記憶,唯獨比爾還記得。

比爾問:如果你被困在同一天同一個地方,不論做什麼都不會改變,你會怎樣?

朋友答:我就是這樣過日子的啊。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電影裡比爾從開始的焦慮不安到糜爛放縱再到珍惜眼前,告訴每一位觀眾:

有時你擁有很多時間,卻把365天過得像同一天。

有時你只有一天,卻可以過出不同的精彩。

>>>特定時間(事件)循環型

代表作:《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源代碼》、《羅拉快跑》、《無限復活》、《勞拉現身》、《涼宮春日的憂鬱》

“一日循環”電影出現之後,很多導演不滿足於此。

既出現了像《源代碼》這樣,將循環時間定為八分鐘的佳作。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也出現了以某件事作為循環起終點的電影:

1998年,德國電影《羅拉快跑》

故事以羅拉需在20分鐘內籌夠錢解救愛人為前提,任務失敗羅拉就從頭來過。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馬太效應。它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馬太效應,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第一次羅拉去搶劫超市被警察失誤擊斃;第二次羅拉搶到錢,愛人卻被救護車撞死;第三次愛人找到了丟失的錢,羅拉在賭場贏了一筆,不僅解決了問題,還賺了筆橫財。

要不就一無所有,要不就人生巔峰。整個電影暗含馬太效應的譏諷:

生命如遊戲,只要能無限重啟,誰都可以成為贏家。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羅拉快跑》中的遊戲畫面

>>>人物交疊環型

代表作:《恐怖遊輪》、《時空罪惡》、《兩個月亮》、《意外空間》、《彗星來的那一夜》

1885年,德國兩位數學家發現了“莫比烏斯帶”。

它有個神奇的特質:當一個人從任意一點出發,他將又回到原點,無限循環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這也啟發了一些電影的敘事結構。

這些電影的開頭即結尾,結尾即開頭,形成一個閉合的環。

雖然最為人熟知的是2009年的《恐怖遊輪》,但早在兩年前的《時空罪惡》就已經將這個環套進了電影裡。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男主(A)因偷窺路人女誤撞進幾小時前的時空。

要想在這個時空正常生活,他必須要將另外一個自己(B)趕走。

於是他製造意外事件,將B撞進更之前的時空,卻失手殺了妻子。

A想讓路人女替自己妻子死,又跟著B去到了過去。

加上此時空的他(C),一共有三人。

此時的B看到C想把C趕走,A又在背後虎視眈眈。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時空罪惡》裡通過這種循環描述了三重罪惡:

偷窺他人色慾之惡、不擇手段奪回自己生活的私慾之惡、犧牲他人生命的殺欲之惡。

>>>蝴蝶效應型

代表作:《蝴蝶效應》、《一聲驚雷》、《時間旅行者的妻子》、《前目的地》

在1943年有一本名為《不小心的旅遊者》的科幻小說面世。

書中提出了“祖父悖論”,即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這個前提下產生的情況都將是相悖的。

“祖父悖論”成為一個警示,當你回到過去改變過去時,將會對現在引起巨大的動盪。

即蝴蝶效應。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圖為《蝴蝶效應》劇照

2014年改編自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的電影《前目的地》上映。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電影講述:從小被拋棄的簡,長在孤兒院。

成年後意外懷孕遭到男友拋棄。

本是雙性人,因為生育,女性器官遭到毀壞,此後只能做男人。

更可憐的是,簡的孩子失竊了。

絕望的他(她)想把始亂終棄的男人殺死。

約翰的幫助下他回到過去,卻對那時的自己動了心。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從左至右:簡,變性後的簡,羅伯遜

原來對簡始亂終棄的男人是自己。

走丟的孤兒是幼時的自己。

安排這一切的約翰是成年後的自己,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讓簡能順利接手自己的工作。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這一連串的故事雖看似狗血,卻將“祖父悖論”發揮到極致。

簡想救自己脫困,卻發現一旦脫困自己將不存在。

只能接受命運安排。

由此可見“時間循環”電影什麼都能探討,其中就包括:

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科技發展到今天,卻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挽回時間。

而“時間循環”的存在被人類賦予諸多寄託:規避風險、避免錯誤、留住心愛之人。

但人類又清晰無比的認識到“時間循環”並非真實存在。

所以《忌日快樂》的真實意圖是這一句: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今天是你餘生的第一天。)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所有的過去都已過去,痕跡也不可抹去。

正如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所寫: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國內有望引進~)

想回到過去~

試著抱你在懷裡~

拿下票房冠军的黑马,全靠她一天死18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