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0001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尺寸8.2cm

成交价RMB 222,179,600

香港蘇富比

出版:藤冈了一及长谷部乐尔,《世界陶磁全集.卷14:明》,东京,1976年,图版54及55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编号169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669,及页48,图10a

Giuseppe Eskenazi,连同 Hajni Elias,《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伦敦,2012年,页27,图21

《大明成化年制》款

来源: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1957年,一对之其一(传)仇焱之收藏

坂本五郎收藏

香港苏富比1999年4月27日,编号410(29,170,000 港元成交,世界中国瓷器拍卖纪录)

Eskenazi,伦敦

展览:《The Arts of the Ming Dynasty》,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57年,编号175(一对之其一,图见《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30,1955-57年,图版46,编号175 左)

说明小杯上宽下敛,斜壁含蓄,敞口圆转,卧足雅致。瓷胎雪白细腻,釉料均净莹亮,薄如卵幕,润若琼玉。外壁淡勾青花,以黄、深浅草绿、矾红二种等敷色填廓,通绘子母鸡图。一面见公鸡红冠绿尾,昂首高鸣,一母率三雏紧随其后,觅食于野地,牝鸡羽翅朴色,凝神啄食,幼雏玩耍,一稚振羽立母背上。另一面雌鸡觅得红翅昆虫,雄鸡回望,幼雏追看,左方另有小鸡一双,草丛前后捉迷藏。两面间饰浅黄萱草、艳红月桂,枝叶茂密,皆自青花寿石而出,发色淡雅恬静,浅青柔绿甚相宜。底署成化六字双行双方框款。釉聚卧足,蓝款略蒙胧。

鸡缸杯精制妙造,从拉坯到窑烧,谨慎至微,巧作卧足,安置手中尤为宜适。成窑以其细滑瓷胎流芳,成化鸡缸杯也不例外。成化晚期御窑对胎釉慎选严控,论精细明净,诚景德镇历朝官窑之冠。对比宣窑,成化瓷胎含较高氧化铝但较低氧化铁,故火度更高,是以胎质白晳致密,瓷釉又含较低氧化铁及氧化钙,是以细腻均净,莹亮渗和光。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0101 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尺寸14.5 cm

成交价RMB 111,438,360

香港蘇富比

出版:《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103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编号248

来源:Peter Boode,伦敦,1947年1月2日 Cunliffe 勋爵收藏(1899-1963年) Bluett & Sons,伦敦 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20日,编号689

展览:《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香港,1981-2年,图录页73

《大明成化年制》款

说明宫盌弧壁圆滑,口沿微撇,隽秀蕴藉,犹如华葩半开,臻埏埴之巅。淡蓝宜漫抹,浓青善勒骨。外壁巧绘秋葵连枝,蜿蜒曲回,四美竞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绽。嫩叶有芒掩映花间,新蕾无意独伫媖娴。盌心团花框双圈,葵瓣旋卷而发。内壁环饰连枝秋葵,与外壁类同,然姿影稍异,更添意趣。盌沿里外、足上各缀弦线二道。通体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润泽如玉。器底署青花二行六字双圈楷款。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0025 明成化 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盌

尺寸15.4cm

成交价RMB 54,199,400

香港蘇富比

来源:H.R.N. Norton (卒 1961/62年) 收藏 ,至1936年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36年 (?35)

Victor Rienaecker收藏, 1936至1937年 (?52:1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37年 (?52:10)

豪活派杰(1866-1945年)收藏,1937至1945年(?52:1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45年 (?30)

Herschel V. Johnson(1894-1966年)收藏,1945至1967年(?52:10)

伦敦苏富比1967年2月21日,编号38 (?500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67 (?5000)

罗杰琵金顿(1928-69年)收藏,自1967年(?5000)

出版:Adrian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London,1971年,封面及编号 38

《大明成化年制》款

说明成化(1465-87年)御窑烧制之宫盌,娴雅秀丽,质臻至美,古往今来,无可望其项背。青花瓷以成化宫盌最具代表性,而成化瓷亦为中国御瓷最为珍罕的逸品。成化瓷以宫盌及鸡缸杯最为人熟知,于中国瓷器历史上虽昙花一现,但却流芳百世。无论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或引收藏宫盌为傲,或梦寐求之。绘瓜瓞纹之宫盌,传世仅只十二件,本品正属其一,而同类宫盌,多绘十六瓜果,而本品则瓜果繁多,共绘二十二件,瓜瓞延绵,且纹饰独特,诚为珍品。

宫盌,乃青花瓷盌,应为宫廷餐具,仅制于1480年代,前后共十年。宫盌瓷质上乘,造工精细,后人难及,兼且比例触觉美感皆无可比拟,纹饰设计含蓄隽秀,笔法写意,构图巧妙,引人入胜。

据朱汤生录,成化珍瓷,无论纹饰风格,仍属私人收藏者仅二十余件,见《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苏富比,1995年,页116-29)。除传世珍品难得外,残片亦同样罕见。成化一朝,质量控制极其严谨,较明代各朝更甚,然而江西景德镇御窑出土成化残片却甚为鲜见,未及宣德年(1426-35年)地层出土之一半,而宣德帝祚却远较成化年为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成化瓷器最多,出自清宫旧藏,然而该院并无与本品相近之例,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其他博物馆亦无收藏近例。

成化纹饰,笔法独特。御瓷纹饰以精确为典型,成化瓷器则笔法灵动写意,不为成规所困。如本品之宫盌,盌身瓜瓞纹应均分三组,每组构图有别,分别绘六、六及四个瓜果(图一),本盌乃唯一例外,三组瓜瓞纹各挂八、七、七只瓜果,然而瓜瓞分布精巧,乍看之下,各组纹饰似乎构图相同,整体比例匀称,和谐一致。宫盌纹饰大致分两款,绘缠枝秋葵、栀子花及百合纹,录于朱汤生,出处同上,页119,编号B 24/25, 26/27 and 28/29,唯无记载如本品之瓜瓞纹宫盌(B31)。

连本盌在内,现知共有十二件瓜瓞纹宫盌传世,包括一残片重组例,出土自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曾展于《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82。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4926 明成化 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

尺寸直径13cm

成交价RMB 51,175,000

北京保利

「大明成化年制」款

来源: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北京瀚海1996.11.16,Lot274

造型精巧圆润,秀气婉约,卧足式,此为成窑高端器皿之独有形制。胎骨轻薄坚致,釉水明丽厚润,碗心书梵文,外壁环饰套勾海石榴纹,采取双线勾勒填色之法绘就,笔触细腻纤巧,内外青花发色淡雅柔和,荡漾着一股阴柔隽秀之气,予人以清新悦目、超逸脱俗之感。碗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体款识,中锋运笔,藏锋写出,于稚拙之中自见笔力雄劲。

碗心所书梵文,佛教喻意为“唵阿吽”三字明的咒牌,及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是密宗修持的重要咒音。密宗念诵咒语修持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种特别音符,震动我们身体内部气脉,使它激发生命潜能,以超越惯有的现象,通于人天之间极为奥秘的至理明言,进入极神妙之领域,启发神通与般若智慧。 “唵阿吽”三字明是修持密宗法教中,极为重要咒音,对此三字总持圆满广大功德上,上师曾经作精要开示“唵阿吽”表三身体性的圆满,即是法报化三身、大手印身。此三字除了在生起次第有清净三业,转三业为三密的功德之外,在大手印或大圆满的“且却、妥噶”,或在圆满次第、金刚诵法方面,皆有许多成佛修持大法。故仅仅“唵阿吽”三字,就有无量无边法门,能由此而离诸三业烦恼,证得一切三身体性圆满成就。实际上“嗡、阿、吽”三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句咒语,便是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贤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存在的意思。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3698 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尺寸14.7cm

成交价RMB 44,390,920

香港蘇富比

《大明成化年制》款

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编号523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编号73

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7日,编号908

香港苏富比2009年10月8日,编号1692

出版:成化宫盌之闲静雅致

康蕊君

说明宫盌弧壁圆滑,口沿微撇,隽秀蕴藉,犹如华葩半开,臻埏埴之巅。淡蓝宜漫抹,浓青善勒骨。外壁巧绘秋葵连枝,蜿蜒曲回,四美竞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绽。嫩叶有芒掩映花间,新蕾无意独伫媖娴。盌心团花框双圈,葵瓣旋卷而发。内壁环饰连枝秋葵,与外壁类同,然姿影稍异,更添意趣。盌沿里外、足上各缀弦线二道。通体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润泽如玉。器底署青花二行六字双圈楷款。

成窑美器,堪称景德镇御窑制瓷至臻典范,展现工匠巧思创新与卓越技艺。其原料凝炼,艺术表现登峰造极。所绘纹样,推陈出新,风格独特。

成化御瓷胎釉精致,于景德镇至上唯一,触觉美感无可比拟。其釉面细腻如脂,把玩手中,赏心愉悦。其瓷质柔和温润,即由图像可辨。成化瓷器,历经初期沿袭宣德风范,而后转变过渡,显露新姿,直至末期成熟,其风格循序渐成,惟成化晚期寥寥数年间(一说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亦或仅于1480年代),宫盌品种应运而生。

相较宣窑釉面之透亮微青,成窑白釉更显安靖温润,幔罩青花,雅致细触。所用青料,细炼精纯,成色均匀如一,细腻柔和,大异于宣德青花之浓重青翠,厚堆铁斑。历经数年由中东进口「苏泥勃青」料,青花发色深沉凝重,国产「平等青」于成化一朝得以应用,或单独成器,或与进口钴料相配,以创清丽淡雅特质。成窑绘饰简约隽秀,不矫造作,更有意疏离前朝形制,转而关注材料本身。

由于烧制规格考究,成窑瓷器堪称中国御瓷至珍名品。刘新园曾以景德镇珠山明御址出土宣德与成化瓷片数量相较,成化一朝帝祚为宣德者二倍有余,然出土破片及残件数量却未及后者一半,详见刘新园,〈成化窑烧造记录考〉,《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页11。同样,此比例亦反映于两朝传世品数量上。现存之完好传世成化瓷,存例大多入藏博物馆,绝大部分存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私人收藏现知仅有约二十余件,参见朱汤生,〈List of Patterns of Chenghua Porcelain in Collections Worldwide〉,出处同上, 页 116-129。

宫盌造形,比例合宜,内外以青花绘花果纹样,初见犹感简洁。缠枝花卉纹盌无疑亦见于永宣二朝,然成窑纹饰并未全盘承袭,而是加以变奏,于规整中注入不工整性。本品纹样,花叶相间,但内里其中一花叶相迭,外侧亦添置一花蕾,藉以打破原有画面律动。而幼茎走向亦非左右完全对称。正是此细微变化,令宫盌各式花卉图案更富动感,静中显动。此种对于御制瓷器独一无二的大胆尝试,要求极度精细缜密,而一气呵成。遂如本品之成化宫盌,有异于任何前朝或后世之同例。

黄蜀葵,又称秋葵,花瓣半圆,多叶状,叶呈掌形分裂,裂片长披针形,于诸多宫盌纹饰中最显富丽别致。多数宫盌内里平素,仅另见三种里外兼绘之宫盌图案:一式画缠枝莲茎,二式画缠枝百合,三式外壁画缠枝栀子花,内壁缠枝花卉。黄蜀葵早为中国植物类典籍所载(图一),更为传说中七月花神,于极少永乐朝青花器上亦有描绘,如一件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藏执壶,载于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John Ayers 编,伦敦,1986年,卷2,编号617,另一同式执壶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02年10月30日,编号271(图二)。如本器所饰花卉,其轮廓线较深,且与浅灰蓝色内绘之间融合得宜,花瓣外围白边,表现技法与众不同。

此盌样式,见有两种微异变化形态,一种为盌内壁缠枝叶茎相交,如若本盌;另一种为叶茎不相交。盌心的团花纹饰袭自宣德时期,参见《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8年,编号61。本品盌心团花画七瓣,较罕,印证成化一朝幻化多变的风格旨趣。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0908 明成化 青花缠枝黄蜀葵纹宫盌

尺寸14.7cm

成交价RMB 32,739,200

香港蘇富比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1692 明成化 青花缠枝”黄蜀葵“宫碗

尺寸14.7cm

成交价RMB 32,156,500

香港蘇富比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3102 明成化 青花折枝花卉纹卧足杯

尺寸7.8cm

成交价RMB 30,160,350

香港蘇富比

出版:《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编号8

《大明成化年制》款

香港苏富比1981年11月24日,编号69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5178 明成化 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图罐

尺寸高23.5cm;宽24cm

成交价RMB 27,025,000

北京保利

出版:藤冈了一,《陶瓷大系 卷42 明の染付》东京,1975,图48

备注:日本名古屋重要茶道家族旧藏

明成化“竹溪六逸”雅集图罐,直口丰肩,斜直腹,造型饱满,圈足修整精细硬朗,胎质晰白坚致,通体施釉清透明润,颇有玉质感。外壁青花描绘纹饰,呈色柔和淡雅,正是典型的成化平等青发色。画面布局层次分明,口沿下绘朵云纹一周,肩部和足胫部分别为细瘦的蕉叶纹和变形的莲瓣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竹溪六逸”雅集图。其绘画颇见意趣,迤逦的流云将画面分隔成两个部分,一侧庭院中有二人对坐弈棋,另一人陪坐观战,有两总角童子立于一旁随侍,一人持手杖,一人抱古琴。另一侧绘一人立于楼阁石阶前,回首平举左手指向远处,似在大声吟诵诗篇,不远处站着的两人正在倾听品味,后又有一童子侍立,场景感十足。

整个画面构图疏密有致,极见章法,尤其是借用连续的云气纹使树石楼阁自流云中隐现、同时将画面分隔为不同场景的手法十分巧妙,极富戏剧效果,仿佛观看一出舞台剧一般。此罐绘画笔法细腻,线条流畅,人物比例准确,可见画工有极深的白描功力,讲究线条的表现力,脸部的线条纤细柔和、精准,使每个人物栩栩如生又相互呼应,衣纹表现富有动感。整体笔法既圆润精细,又纵横洒脱,表现了古代高士飘逸的神情,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竹溪六逸指的是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山东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后世文人仰慕他们狂放不羁、悠然自得、不被俗世束缚的生活方式,常以其自况,渴望追寻这种自由浪漫的生活状态。联想到宪宗皇帝的生平经历,似可窥的一丝端倪,宪宗幼年时经历坎坷,遭叔父欺压,两度被立为太子,但即位之后于朝政颇多用心,保留叔父代宗帝号,对于谦平反昭雪,风气一时清明。而他其实长于诗文绘事,如今藏北京故宫之宪宗皇帝御笔《一团和气图》,艺术水平颇高。由此我们不由得感慨,如果宪宗皇帝可以选择的话,想必他宁愿做一个醉心于笔墨之间的画家,而不卷入那些冷酷的权位之争。如此这般,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寄托了对文人自由生活向往的高士题材成窑御瓷出现的原因了。

类似尺寸的成化大件器物本身已颇罕见,绘画水平如此之高的更是屈指可数,所见有如下几例,一为北京故宫藏品,纹饰风格与本件接近,带有狮纽荷叶形盖;一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绘画细节表现更多;一为北京海淀博物馆藏品,1985年出土于中关村有明确纪年的明代太监墓;与本件最为接近的当属台北故宫藏品,为清宫旧藏,有清代后配盖子,与本件极有可能原为一对。类似风格作品还见有香港区百龄先生收藏,绘高仕操琴图;北京故宫还藏有一例绘八仙故事之残器。以上几件连同本件,均无款识,但出自成化御窑无疑,对比其他成化御窑作品可发现,在为数不多的以人物为主题的器物中,表现高士题材的占据了大多数,为何成化官窑对这一题材格外偏好,其原因颇可考究。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5224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

尺寸高27.5cm

成交价RMB 26,450,000

北京保利

备注:1.上海藏家旧藏;2.北京瀚海,2005.12.12,Lot3000

本品器形别致秀挺,线条柔美舒畅,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枝蔓舒卷缠绕,颇见画笔之灵动挥洒,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规整而生动,深得双线勾勒填色技法之精妙。其纹饰层次丰富,却毫无繁密之感。胎质坚致细腻,细白中闪米黄色,迎光透视呈牙白色;釉汁莹白凝厚,抚之润泽如玉,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略见深沈,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无款,实为礼佛之器沿用永乐成例,故而不落年款,其品格之高更在写款者之上,故成窑之美重在质量与内涵。

目前成窑多见盘碗杯等圆器,琢器极罕,而琢器之中类若本品的高度更是寥寥无几。其呈瓜棱形,成型工艺颇为复杂,需要分段模印再衔接而成,相似者可见1988年出土于珠山遗址的“青花双耳球花纹瓶”,发掘者定为正统时期烧造,然若与本品的胎釉、青花、成型工艺、绘画风格等诸多方面判断,两者应为同一时期,都是成窑佳作,亦为礼佛之器(参见《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页162,图88)。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成化 青花缠枝花卉纹瓜棱净瓶”,然品相不佳,足部与瓶体接胎之处脱落(参阅《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页2,图1)。此外,英国著名古董商Eskenazi藏有一件“明永乐 青花甘露瓶”,与本品可资参考。

成化年间(1465—1487)御器厂所出御瓷,质精秀雅,世无伦匹。其胎釉莹润,造型秀奇,青花五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萃,下启嘉万彩绘风尚,影响至为深远。其中青花呈色浅淡柔和,典雅宜人,纹饰采取双线勾勒填色绘制技法,画工规整,笔触秀丽,疏密有致,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而以玲珑秀奇、端巧工细独步一时,为世所珍,引得后世追仿无数。《竹园陶说》评曰:“成窑画笔古今独步,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用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也。”

本件极为珍稀的成化御窑珍品“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为成化皇帝崇佛教、赤诚礼佛的见证。其形提拔别致,线条起伏变化丰富,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胎釉细润晶莹,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较前者略见深沈,绘画流畅细致,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3582 明 成化 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尺寸高7.7cm

成交价RMB 19,301,220

佳士得香港

六字楷书刻款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3199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花纹兽面环耳供瓶

尺寸39cm

成交价RMB 19,416,520

香港蘇富比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8621 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盘

尺寸直径20cm

成交价RMB 20,700,000

北京保利

大明成化年制款

备注:

1.纽约著名收藏家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旧藏;

2.美国收藏家霍尔 (Evelyn Annenberg Hall) ;

3.纽约佳士得,2006.03.29,Lot159

展览:北京时间博物馆,“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2015年5月18-6月10。

此件盘直口,高4.8公分,口径21.5,足经13.4,弧壁,圈足,略微内敛。此件「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盘」通体均施白釉,盘心略微内凹;圈足露胎,细白坚致,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外加青花双圈。该类甜白釉盘以永乐、宣德为多见,成化朝极为少见。盘内壁以及外壁之上,亦施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纹,于康熙一朝加彩二次烧制。应为康熙时期,本朝白釉未甄完美之时,景德镇皇家御窑工厂以清宫内藏明代御窑白釉优质素器,加五彩创制新器,以供御珍赏,传世极为稀少。

成化白釉的精美、润泽冠绝明清两代。其原因部分因为成化瓷胎使用「麻仓土」之由,其土质细腻,釉面如凝脂,白中闪有牙黄,肥润透肉色。成化白釉器物存世量极为稀少,在1975年与1987年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残片,品种虽较为繁多,但成化时期单色釉制品出土量极少,而且有许多品种在传世品中尚属首见,如黄釉、白釉产品等。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其《成化瓷器特展》中罗列有斗彩、青花等成化瓷器数十例,但其中馆藏成化白釉瓷器仅列有5件,足见其珍。

其中,「明成化 白釉磬口盘」高4.7厘米、直径21厘米、足径13.7厘米一例,尺寸造型与本品极为一致,台北故宫所藏该盘贴有清宫内府评定等次的黄色签条,可说明于清宫收藏时,皇家御赏等级不俗,可资参考。本品高4.8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3.4厘米,应与台北故宫藏品同系明代宫廷旧藏,后延续至满人入关后清廷收藏,将素器送至景德镇施彩,作为清代早期皇家御用之器。

明代御窑器物在晚明时期,与康熙时期加彩之例,虽存世极为寥寥,但亦可在馆藏作品中窥知一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明成化 斗彩团花卧足小碗」,底部加红彩「大明隆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亦有落「大明万历年制」款之现象。足可以兹证明在明代晚期,即有皇室认为景德镇御窑烧造不甚满意,并意图把前朝烧造精致旧器者,填着本朝款识,以供御玩之例,此种方式一并延续至康熙时期。与明代晚期不同,康熙早期御窑厂百废待兴,其烧造可呈贡的官窑作品并不甚理想,康熙皇帝则效仿前朝,命人取宫中所藏精致旧物加彩赏玩。传世一例,便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例「明永乐 甜白釉加康熙珐琅彩花卉纹莲花式盘」,整件作品以清澈无暇之永乐甜白釉素器为地,上饰康熙时期新兴之珐琅彩,足见帝王雅趣。除加饰珐琅彩作品外,亦有如本品一般加饰五彩者;唯两者皆采用前朝单色釉极为名贵素器,身份等级不言而喻。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0052 明成化 仿官窑琮式瓶

尺寸高28cm

成交价RMB 19,600,000

中贸圣佳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说明说明: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方形圈足。器身有凸起的横纹装饰。造型端庄施粉青色釉,釉面肥厚丰腴,有不规则开片。琮式瓶在所有瓶形帖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被称为瓶中之王:其一,琮瓶从起源到发展的延绵历史是任何瓶类所无法相比的。自良渚文化以玉琮为代表开创玉器文明,经宋代官窑的礼品琮瓶,到雍正、乾隆清朝历代皇帝都以琮瓶作礼品,这在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中,一种瓶式几千年以来始终作为国之礼品而使用,实属罕见。其二,琮瓶的形制作为天方地圆的浓缩,其寓意涵盖,既至尊无比,又是先民浓缩大千世界精华的集中表现。

再者,琮瓶的起初造型,根据高低不同分成若干级,这也许是对几重天或使用等级的一种反映,但到后期,琮瓶都以八卦的形式出现,充分反映了中国的道教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和传承。第四,从玉琮到瓷器的琮式瓶的使用者都为帝王尊者,平素百姓少用,现其规格之高,真高代表着帝王思想的延续。综上可见,琮式瓶系瓶中之王,任何形制式的瓶式都无法与其相比。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3154 明成化 青花荷塘罐

尺寸高10.3cm

成交价RMB 19,040,000

北京翰海

参阅:《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版84,85

“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

直口、短颈、丰肩、扁圆腹、圈足。器以青花绘莲池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为成化时期御窑瓷器。莲池图描绘的是仲夏时节的莲塘,波浪翻滚,盛开的莲花、碧绿的荷叶、间以水草,摇曵飘香,彩蝶在空中飞舞。

成化时期的御窑厂瓷器烧造日益兴盛,《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间,遣中官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成窑瓷器烧造品种繁多,有青花、斗彩、白釉、黄釉、蓝釉、釉里红、青花绿彩、黄地青花等,以青花瓷为主流产品。明宪宗成化一朝,为时虽仅二十三年,烧造瓷器上承明永宣之精华,但一改永乐宣德时期的雄健豪放的风貌,又锐意创新,瓷器造型多玲珑秀奇,胎釉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成化青花选用“平等青”料,呈色浅淡柔和,典雅宜人,纹饰采取双线勾勒填色绘制技法,画工规整,笔触秀丽,疏密有致,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备受世人所推崇。《竹园陶说》评论有:“成窑画笔古今独步,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用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也”。明人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有“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的赞语。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有:“成化五彩,青花均极工致,青花蓝色深入釉骨,画笔老横,康熙就当却步也”。

成化帝佞佛,佛以莲花喻妙法,各种净土均称莲花藏世界,又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又有“清廉”的“廉”谐音,象征着高雅与清廉,深受文人雅士的称颂,故成化时期瓷器多见莲花纹作装饰。此形制的扁罐源自明初,永乐时期有翠青釉和白釉器,成化时期有青花、斗彩、五彩品种,装饰纹样有莲塘水藻纹、牡丹飞蝶、九秋花草、缠枝莲花纹等。造型饱满,胎质细腻,釉质温润肥腴,画意生动,绘制纤柔精细,疏朗明快,为成化青花器中的精品,展现出陶工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博物要览》评价有:“成窑上品,五彩供养浅盏,草虫浅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美可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此类成化时期青花扁罐。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1387 明成化 青花九秋图罐

尺寸10.5cm

成交价RMB 17,596,800

佳士得香港

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0824 明成化 御窑斗彩莲池鸳鸯纹墩式碗

尺寸直径13.5cm;高7.2cm

成交价RMB 17,365,000

中贸圣佳

来源:日本家族珍藏。黄清华(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宪宗一朝,窑器多佳美,堪称景德镇制瓷至臻典范,展现工匠巧思创新与卓越技艺,其质精秀雅,世无伦匹,造型婉约,气韵柔美。早期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为范,尤尚宣德高风,故宣窑诸项名品,在沉寂三十余年之后,皆获一一重现。其中宣德斗彩满池娇之新创佳品,亦有摹制,並于此基础之上,演绎出以鸡缸杯为代表的成窑斗彩之旷世传奇,诚如明沈德符(1578-1642)《敝帚斋剩语》所言:“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成窑早期斗彩佳器,体现了志在全面恢复与摹仿宣德故物的特点,是次拍品【成窑 斗彩满池娇墩式碗】正是此段特殊历史之见证。其以墩式碗为造型,内外纹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成化 无款斗彩莲塘鸳鸯大碗】一致。其型端庄,其釉温润,其彩绚丽,且保存状况极佳,一如初出。圈足上部所绘仰莲瓣纹一周,个性特征鲜明,其青花色泽深沉苍雅,与宣窑无异,展现出由宣窑过渡而来的成窑早期特点。

本拍品所装饰的荷塘鸳鸯题材在宋元之际有专门之名称—满池娇,始见于南宋织物上,入元之后风行于刺绣衣物中,因此颇见于时人题咏。著名的一例是柯九思《宫词》:“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云:“天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张昱《宫中词》:“鸳鸯鸂鶒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著御大明朝。”元青花瓷器上亦多流行满池娇题材之装饰。

满池娇与有明一代御瓷结合始于宣德时期,从一开始就注定命运不凡,因为它们的结合开创了中国陶瓷新品类—斗彩。斗彩,萌于宣德,臻于成化。斗者,凑也,斗彩即色之凑合,既是以红、绿、黄原色为主之彩釉相拼,也是釉下青花勾勒兼装釉上诸色。宣德彩瓷雏本,乃梵文祭器,用于西藏,为有明一代景德镇御窑彩瓷之始,意义非凡,然实物仅见于西藏萨迦寺所藏与御窑出土标本数例(图7、8、10)。

1984年文物出版社王露女士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件有宣德年款的青花斗彩鸳鸯莲池纹大碗与高足碗(图7、8),器内口沿有一圈藏文,其内容为吉祥经。此后1988年以后景德镇珠山又发现了纹饰与文字大致相同的斗彩盘以及斗彩半成品大碗和靶盏等。再联系1982年出土的青花僧帽壶以及壶上的藏文经文可知,出土斗彩瓷以及青花僧帽壶或其他带藏文或梵文的靶盏等,必是宣德皇帝为了赠送给西藏活佛而命令御厂烧造的赏赐宝物。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4925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

尺寸高28cm

成交价RMB 17,250,000

北京保利

出版:2005年第十一期《收藏家》杂志封面

器形别致秀挺,线条柔美舒畅,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枝蔓舒卷缠绕,颇见画笔之灵动挥洒,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规整而生动,深得双线勾勒填色技法之精妙。其纹饰层次丰富,却毫无繁密之感。胎质坚致厚重,釉汁莹白凝厚,抚之润泽如玉,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略见深沈,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无款,然品格之高更在写款者之上,故成窑之美重在质量与内涵。

目前成窑多见盘碗杯等圆器,琢器极罕,而琢器之中类若本品的高度更是寥寥无几。其呈瓜棱形,成型工艺颇为复杂,需要分段模印再衔接而成,另一相同一例仅见1988年出土于珠山遗址的【青花双耳球花纹瓶】,发掘者定为正统时期烧造,然若与本品的胎釉、青花、成型工艺、绘画风格等诸多方面判断,两者应为同一时期,都是成窑佳作,亦为礼佛之器,参见《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页162,图88。

因成窑鸡缸杯存世稀少,好古之人皆以得之为荣,声价一直不菲。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此可见,鸡缸杯在明代,从成化朝到万历朝仅仅经过100余年,已经极为珍贵。时人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沈氏又在《万历野获编》补充言:“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琖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则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成化瓷器就是贵的是一塌糊涂


2932 明成化 青花“水波飞龙”图罐

尺寸高8.8cm

成交价RMB 15,414,750

香港蘇富比

“大明成化年制”款

来源:伦敦苏富比1972年5月23日,编号126,Sam Browne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