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九頭十八匠”這個美譽的由來

晉城“九頭十八匠”這個美譽的由來

以前老聽人唸叨晉城的“九頭十八匠”,“九頭十八匠”到底是什麼?說是晉城的一些地名吧,但是我掰著指頭數了數,雖然數不全本地帶“頭”和帶“匠”的地方,可是好像也不只九個,十八個,那怎麼會有這個說法呢?查了些資料才發現其中的原因。這得從晉城的歷史上冶煉技術說起。我把它分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地理原因,另一個是政治原因。

晉城“九頭十八匠”這個美譽的由來

地理原因,晉城地處“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積535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6.4%,總儲量808億噸, 其中已探明儲量271億噸,佔中國無煙煤的1/4多,佔省內的1/2多。年產原煤達4000萬噸。晉城塊炭晶瑩光亮,手摸時不沾不塗,燃燒時無煙無味,工用民燃均為佳品,歷史上曾被英國皇室選為壁爐專用煤。代替焦炭直接用於冶金,而且是理想的化工原料。

晉城“九頭十八匠”這個美譽的由來

除了主要的煤炭資源外,地下還蘊含豐富的鐵礦石、鋁礦石、銅、錳、鋅、金、大理石、水晶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豐富的礦藏資源,尤其是煤鐵尤為豐富。所以有“煤鐵之鄉”的美稱。我們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礦藏資源的豐富,隨之興起的就是當地的冶煉技術和大量優秀工匠的產生。相傳以姓氏作地名的為“匠”,“頭”字為地名的是曾為後周軍隊打造兵器的技術高超的工匠。

晉城“九頭十八匠”這個美譽的由來

政治原因,就涉及到了古代戰爭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兵器。在冷兵器時代,打仗除了優秀指揮官的戰略戰術以外,還需要鑄造大量的兵器。再加上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就使得大量的工匠雲集於此。比如:在金元時期,晉城是金朝和宋朝,元朝和宋朝前線對峙的地方,想要軍事上佔優勢,就需要高超的冶煉業做軍事後盾。所以大量的工匠會被抓到此地,為軍隊打造兵器,進一步推動了此地冶煉業的發展。而為了便於管理這些工匠,金朝實行頭戶州制度管理工匠,元朝實行匠戶制度管理,許多地方就出現了帶頭的地名和帶匠的地名。

九頭十八匠”是晉城境內一些帶“頭”和“匠”的地名的統稱,由於冶煉技術的發達興盛,便成為此地代名詞,廣為傳頌,流傳至今。

晉城“九頭十八匠”這個美譽的由來

始於商周、盛於春秋的冶煉業,在長達數千年的發展中日精月進,比如春秋戰國的“陽阿古劍”就產自晉城。北宋,晉城境內的“大廣冶”為冶鐵官爐,所鑄“大觀通寶”被譽為史上最美鐵母(錢)。明清時期,境內熟鐵爐數有百餘座,晉城被譽為“九州針都”,“大德”牌鋼針暢銷海內外,“泰山義”剪刀名揚天下,日用鐵貨以及“九頭十八匠”名揚全國。

目前以“頭”字作地名的仍有50多個,以“匠”字作地名近30個。這是網上有人總結的晉城市所有的頭:崗頭、 道頭、 佛頭、 椿樹頭、 二聖頭、 洞頭、 谷堆頭、 堯聖頭、 花園頭、 堯頭、 大坡頭、 渠頭、 莊頭、 水磨頭、 壇嶺頭、 庵頭、 寺頭、 石伏頭、 坪頭、 西嶺頭、 馬坪頭、 下窯頭、 焦窯頭、 馬窯頭、 石淙頭、 宋壁頭、 窯頭、 望頭、 坡頭、 橫道頭、 石合頭、 將軍頭、 西凰頭、 東凰頭、 望興頭、 大池頭、 韋頭、 泉頭、 冶頭、 黃頭、 大嶺頭、 山頭、 鋪頭、 西街頭、大峰頭、 小峰頭、店頭、大井頭 。

晉城市所有的匠:夏匠、 馮匠、 郜匠、 苗匠、 西呂匠、 西馬匠、 孔匠、 牛匠、 南馬匠、 段匠、 司匠、 西謝匠、 東謝匠、 郝匠、 東呂匠、 葦匠、 西武匠、 東武匠、 金匠、 申匠、 江匠、 王匠、 嶽匠、 孟匠、 侯匠、 祁匠

晉城的老鄉看看有沒有你們的村頭,過來了解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