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出息的3個原因

一個人沒出息的3個原因

作者: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沒出息的樣子百花齊放,原因卻差不多!

01不學習、不會學習

當一個農民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估計三五年就學個差不多,然後可以用一輩子。

但我們不行!

可以想一下:你五年之前工作中用到的知識和經驗,與今天用到的是不是一樣?

如果完全一樣的話,可能就麻煩了:你的崗位存在的必要性不高,被替代的幾率卻很高。

知識工作者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這是由環境和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信息爆炸、知識加速更新、外部環境瞬息萬變、客戶需求變化多端。

這樣的情況下,持續學習就成為“知識工作者的宿命”:不學習一定沒戲!

但我們的教育體制造成的,只有極少部分人真正是因為熱愛知識去學習的,大部分是被逼的學習。

所以當工作後,沒有了考試和外界要求的時候,許多人就完全放棄了學習,即便想學習的人,也大都不具備自動自發沒有人要求情境下的學習能力。

反過來看,那些有成就的人,則大都是有學習動力、擅長學習的人。

一個不學習、或者雖然愛學習但不會學習的人,一定是沒有競爭力的,也不能奢望這樣的人做出創新的成績來!


02不會思考,沒有自己的想法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主要是鼓勵人們聽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那些有獨立想法的人大都沒有好下場。

一個人沒出息的3個原因

京東、噹噹、天貓、新華書店有售

某個聊天不到5分鐘的年齡35+以上的人,說田老師你能告訴我,未來我應該做什麼嗎?我覺得自己不擅長研發,我是不是該去轉行做銷售?“我們創業,一個合夥人不全身投入還說風涼話,是不是該將他趕走?”“移動互聯網出來後,我們的主打產品不行了,田老師你覺得該做什麼產品?告訴我個方向,我可以付費。”從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想著別人給你拿主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聽話”、要“乖”,順從的孩子在家庭和學校都會受到表揚,是“好孩子”。

根深蒂固養成的、不需要獨立思考只要按指令去做的習慣,培養出了許多“媽寶男”,培養了許多職場上的“操作工”:

當有人明確告訴他該如何做的時候,也許能做的不錯。但只要需要他自己產生想法、需要自己判斷的工作,則基本上沒戲!

世界已經變了未來有明確規則的事情大都可以被機器替代掉。如果你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穩定的觀點,結果就是:

最基礎的,你會成為騙子們最好的“潛在客戶”:因為你沒有主見,怎麼騙都行啊。稍微設計一下,你可能就跟著人家走了。

被忽略掉的、不重要人:即便你可能幹了很多工作,但這些工作都是別人規劃好的你只不過是一個“手”去實現。稍微需要思考、分析、判斷的工作就不敢交給你了,因為你沒有自己的判斷。

不會自己思考,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觀點的人,一定不行。

03沒有目標,隨波逐流

女人一輩子聽不夠的話是“我愛你”,男人一輩子想不明白的問題是“我到底愛誰啊?”。

許多天賦很高但到最後卻沒有成就的核心原因,跟大部分這輩子不知道該愛誰的男人一樣:

覺得女神很好、大家閨秀也不錯、小家碧玉別有風味、另一個女生也有自己的特點~

沒有明確可行的方向和目標,或者貪婪到希望都娶到,或者認為更好的還是下一個,最後誰也沒娶到。

一個人沒出息的3個原因

大部分人可能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但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能夠做到Follow your heart選到自己最喜歡、感興趣的工作當然好,但如果找不到怎麼辦?

更可怕的是,許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甚至許多人根本沒有:他們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興趣點和方向的,那怎麼辦?

面對這種情況,“興趣黨”總是說:

我現在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可能是根本沒有明確的興趣),等某一天我找到了,某一天突然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我就勢如破竹,做出一番大成就。

現在情況下,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競爭都已經很深入,想僅僅靠小聰明就取得大成就基本上已經不現實,每個行業和領域都需要下大功夫、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優勢。

結果是,那些沒有方向的人或者方向太多的人,基本上很難做出成績來,最後就變成人們眼裡不行的人。

概括一下可以看到:那些不行的人一定命中了上面的某一條或者某幾條;

而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於學習和思考,目標明確並能夠持之以恆,所以才有最後的成績。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