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外媒援引美軍駐歐洲司令部發言人的話報道,近日,俄軍一架蘇-27戰鬥機與一架美軍RC-135戰略偵察機在空中相遇,前者從後者的左側起開始做桶滾飛行動作,最後從偵察機右側飛走,兩機最近時翼尖相距只有15米。這則新聞引起無數軍迷的興趣,在擔憂這場空中糾纏風險的同時,更感嘆蘇-27戰鬥機優異的飛行性能以及俄軍飛行員駕駛它們做出的那些特技飛行動作。

“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特技飛行中的蘇27

蛇形刁手”,蘇-27亮相之作

蘇聯軍事工業的保密制度非常嚴格。在蘇-27原型機出廠前,西方國家完全不知道蘇聯正在研製一種以美軍F-15戰鬥機為趕超目標的重型前線戰鬥機。1977年夏,美國的偵察衛星拍攝到蘇聯2架新型戰鬥機的模糊照片,五角大樓給這2架戰鬥機定下臨時代號:“拉明-K”和“拉明-L”。他們當時並不知道,“拉明-K”就是後來紅極一時的蘇-27。直到1983年,美國情報部門才掌握了關於蘇-27的部分信息,“拉明-K”也有了北約的正式命名:“側衛”。

蘇-27“側衛”的秘密被徹底揭開是在1989年6月舉行的巴黎國際航展上。當時,蘇聯派2架蘇-27參加航展,由蘇聯著名試飛員普加喬夫駕機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特技飛行,其中一項類似眼鏡蛇出擊前的機動動作,震驚了全場。當時,水平飛行的飛機在普加喬夫的控制下急劇抬頭,機頭在一瞬間後仰至120度,形成短暫的機尾在前、機頭在後的平飛狀態,宛如準備攻擊的眼鏡蛇,隨後機頭前壓,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像眼鏡蛇向前彈出發起攻擊一樣。在整個機動過程中,飛機的飛行高度幾乎沒有變化。這個動作讓世人第一次見識了蘇-27卓越的機動性能,並從此贏得了一個聞名遐邇的名字———“普加喬夫眼鏡蛇”。

“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說來有趣,蘇-27的超大仰角飛行能力居然是在兩起事故中被發現的。第一次是試飛員駕駛的飛機出現大氣數據系統故障,速度表讀數不準。試飛員在調整速度過程中由於操作不慎,導致飛機失控,機頭迎角超過60度,蘇-27進入致命的螺旋狀態。當飛行員準備棄機跳傘時,飛機奇蹟般自動改出螺旋,逐級恢復正常。還有一次,蘇聯空軍遠東航空兵團的一架蘇-27訓練飛行時也不慎進入螺旋,飛行員選擇了跳傘。但無人駕駛的飛機並沒有墜落,而是獨自改出了螺旋,並按輸入的程序繼續飛行,直到燃油耗盡。後來,試飛員對這兩起事故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嚴格計算,繼而摸索出一套“動力進入超大迎角”的方法,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普加喬夫眼鏡蛇”。

如今,蘇-27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機動性能最好的現役戰鬥機,而俄羅斯的“勇士”飛行表演隊則將其優異的機動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勇士”飛行表演隊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蘇-27重型戰鬥機進行表演的飛行隊,“普加喬夫眼鏡蛇”並不是他們僅有的拿手絕技。在他們的節目單上,還有不少令人折服的精彩特技。

“筋斗雲”,傳承自俄特技飛行鼻祖的絕技

在蘇-27的特技飛行動作中,有一項集作戰和表演於一體的絕技———“涅斯捷羅夫筋斗”(也被稱為“環形飛行”)。

彼得·涅斯捷羅夫是俄國早期的著名飛行員,當他還在飛行學校就讀時,就產生了駕機作“垂直環形飛行”動作的設想。這個靈感來源於一場馬戲演出。當時,一名錶演者在螺旋形跑道上高速騎行自行車,忽上忽下,有時甚至出現頭上腳下的動作。觀眾席上的涅斯捷羅夫看著表演突發靈感:飛機是不是也能在一個垂直的平面裡做出這樣的環形飛行動作?先讓飛機在平飛狀態下急劇爬升,沿逆時針方向的弧形線路飛行,到達最高點時,整個飛機就能“倒扣”在空中,隨後再沿弧形線路急劇俯衝,到達原高度後改為平飛,從而使兩個弧形線路閉合為一個完整的環形。

“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環形機動圖

涅斯捷羅夫認為,這個動作在空戰中可以幫助飛行員躲避敵機的追逐並獲得額外的速度,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不過當時的人們認為駕機完成這樣一套動作無異於送死,因此稱該動作為“死亡環飛”。對此涅斯捷羅夫嗤之以鼻:“空戰就像雄鷹撲擊奶牛,連嘗試的膽子都沒有,只配做膽小的奶牛!”

1913年8月,涅斯捷羅夫決定將自己的設想付諸實踐。他在基輔附近的一座機場駕駛一架“紐波特IV”型單翼機起飛,在數百名觀眾的圍觀下,飛機先爬升到約1000米的高空,隨後按預先計算的線路抬起機頭沿弧線倒飛。到達最高點時,地面上的人群傳出按捺不住的驚呼,生怕涅斯捷羅夫和他的飛機就此掉落下來。但只一瞬間,飛機就在涅斯捷羅夫操縱下越過最高點進入下行弧線並俯衝加速,整個過程就像現代遊樂園裡的過山車一樣,驚險又刺激。

涅斯捷羅夫的冒險嘗試證明飛機完全能夠完成“死亡環飛”的飛行動作,飛行界從此增加了一項特技動作,但涅斯捷羅夫卻被軍方以“涉險使用政府財產”為由,關了10天禁閉。不過禁閉結束後,他又得到了軍方的獎勵———軍銜晉升為上尉並獲得金質勳章,原因是他搶在法國著名飛行員阿道夫·匹格之前飛出了“環形特技”,成為世界第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涅斯捷羅夫再次發揮想象力,他別出心裁地在自己的飛機尾部裝了一把刀子,並用這把刀子把一艘飛艇的蒙皮劃開了。後來他又決定在飛機尾部裝一條帶重錘的鋼索,準備從敵機上面飛過,用鋼索把敵機的螺旋槳纏住。不過這一切都在1914年9月8日結束了。

那一天,涅斯捷羅夫上尉駕駛“莫拉納”式輕型單翼機與奧匈帝國一架雙座偵察機遭遇。涅斯捷羅夫用起落架撞擊後者並試圖將其擊落,不幸的是,撞擊後兩架飛機都因失去控制而墜地,涅斯捷羅夫身負重傷後犧牲。1947年,蘇聯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碑文上寫道:“著名的俄國飛行員、特技飛行創始人彼得·尼古拉耶維奇·涅斯捷羅夫上尉在此英勇獻身。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空中筋斗飛行並在空戰中採用撞擊戰術的人。”

“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俄羅斯勇士表演隊

如今,“勇士”飛行表演隊的蘇-27完美地繼承了涅斯捷羅夫創造的環形飛行特技,不僅可以單機完成這項表演,還能六機同時翻出“死亡筋斗”,成為“勇士”表演隊的絕技之一。

桶滾特技,實用性很強

蘇-27圍繞美軍偵察機做的桶滾飛行也是一項實用性極強的特技動作。據“勇士”表演隊的資料介紹,桶滾飛行動作實際上是筋斗和滾轉兩個動作的結合。飛機在沿自身水平軸線作360度滾轉的同時向前作螺旋式移動。在實戰中,如果飛機被敵機追逐,飛行員用這一動作不僅可以迷惑敵人,使其難以判斷目標的飛行路徑,還能大幅降低速度,使敵機超過自己從而獲得有利地射擊位置。

“桶滾”動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首次完成該動作的是一個叫丹尼爾·馬洛尼的美國人。當時,駕駛滑翔機在博覽會上表演的馬洛尼沒能控制好飛機的轉彎幅度,導致機體在劇烈轉向過程中發生翻轉,甚至連機翼都產生了扭曲。情急之下的馬洛尼無意間做出這個動作,這才避免了墜機的事故。後來,他的同伴戴維·威爾克對這一動作特意進行模仿,在飛行中成功完成了向左和向右的翻滾,“桶滾”動作最終得以成形。

“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滾桶特技

“桶滾”動作在實際運用中有許多變形。一戰時,德國首位王牌飛行員馬克斯·殷麥曼在實戰中將這個動作運用到極至,因此,有人將他的動作稱為“殷麥曼轉彎”。

1915年,25歲的殷麥曼在法國北部德佔區的一個機場駕駛福克單翼機做飛行表演。他在平飛一陣後改為向下俯衝,看似在做攻擊動作;隨著速度越來越快、高度越來越低,飛機突然抬起機頭改為大角度爬升,並很快超過垂直狀態呈倒飛狀。當地面上的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時,殷麥曼又操縱飛機做了一個橫滾,恢復到平飛,但位置已高出了一大截。

這套動作能夠讓飛行員在作戰中迅速贏得高度併成功追擊高度較大的敵機,獲取尾追優勢。到1915年底,殷麥曼憑藉這一絕活擊落了7架敵機,成為德國首批王牌飛行員,以至於有些英軍飛行員看到殷麥曼的飛機後唯恐避之不及。殷麥曼的作戰地點多在法國北部的里爾上空,他因此得名“里爾之鷹“。

“普加喬夫眼鏡蛇、涅斯捷羅夫筋斗”,蘇-27,特技飛行鼻祖機型

雙機滾桶表演

如今,“桶滾”動作也成為蘇-27賴以成名的特技動作之一。在“勇士”飛行隊的表演中,數架蘇-27通常組成雙機編隊或“鑽石編隊”,在相向飛行的過程中同時完成桶滾動作。飛機擦肩而過時,彼此間距離有時只有3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俄羅斯飛行員嫻熟的飛行技藝、默契的配合以及過人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