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朋友三心二意!中東國家寒心,開啟“東向”戰略

大小國家在主權上一律平等,這是《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主張的最主要原則。但由於在領土面積、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差距,現實國家仍有大小、強弱之分。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

美國對朋友三心二意!中東國家寒心,開啟“東向”戰略

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盪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政權不穩,極端和恐怖主義層出不窮,國與國之間矛盾衝突尖銳,所以一些中東小國需要大國保護和支持。冷戰之後影響世界格局的兩場戰爭—海灣戰爭和反恐戰爭都發生在中東地區。8年前“阿拉伯之春”又席捲很多中東國家,突尼斯、埃及等四個國家領導人被推翻,引發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和也門四場戰爭。敘利亞處在動盪漩渦,反對派在美國等支持下與政府軍展開內戰,佔領阿勒頗等重要城市和大片農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又趁亂進入敘利亞。到2015年,政府軍控制區域萎縮到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2015年9月底,應敘利亞政府請求,普京下令向敘利亞出兵。俄羅斯空軍隨即對敘反對派組織和“伊斯蘭國”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陸軍和海軍也加入戰鬥。俄羅斯在關鍵時刻向敘利亞伸出援手,主要是為維護兩國長期的盟國關係。早在上世紀冷戰期間,敘利亞就是前蘇聯陣營一員,幫助抗衡美國及其地區盟國,兩國在軍事等領域合作密切。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重要盟國,俄羅斯不能放任不管。

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也力挺敘利亞。從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開始,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共使用12次否決權,打掉西方國家提出關於敘利亞形勢、化學武器、戰場停火等決議草案。俄羅斯表示其否決西方決議的目的,就是要制止西方國家打著“民主、公正”旗號,通過“顏色革命”或軍事手段,來推翻一國合法政府。

俄羅斯為敘利亞撐腰,也收穫了理想的成果。敘利亞把俄羅斯當作主要戰略盟友,除了戰場形勢,俄羅斯在敘利亞政治談判、經濟重建方面也坐上“駕駛員”的位置。敘利亞也知恩圖報,俄羅斯公司拿到敘最賺錢的石油、天然氣和磷酸鹽開採合同。俄羅斯在敘利亞社會中的好感上升,大馬士革集市售賣的旅遊紀念品馬克杯,印著巴沙爾總統和普京總統兩人的頭像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援手樹立了講義氣、靠得住的大國形象。不但敘利亞、埃及等傳統盟國重新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連美國的盟國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國,也紛紛尋求俄羅斯幫助。土耳其原本站在反敘利亞一邊,2015年底還伏擊打落俄羅斯一架戰機。但俄羅斯採取懷柔政策,最後將土耳其拉入自己陣營。

與俄羅斯在中東樹立的靠得住大國形象相比,美國對中東小國的作為則顯得前後矛盾,有時甚至背信棄義。埃及和美國是幾十年的戰略盟友,美國向埃及每年提供十多億美元援助,埃及很多軍官都在美國受訓。2011年2月埃及街頭革命達到高潮,要求穆巴拉克總統下臺。美國則打算放棄穆巴拉克,時任總統奧巴馬派遣外交官向其傳遞口信:是的,你一直是我們最忠實的盟友,但你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國過河拆橋的做法,讓人想起卡特政府對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反應。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力扶植伊朗巴列維國王,支持他推進現代化“白色革命”。但美國支持國王的政策很快遇到自相矛盾的瓶頸。一方面,美國支持巴列維國王,在伊朗被認作支持獨裁專制,激起人民的反美以及推翻國王的情緒。另一方面,美國又不能放棄國王,失去伊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依託。面對當時伊朗日益高漲的街頭革命,美國無計可施,只能放棄巴列維國王,眼睜睜看著他遠走他鄉。

美國對朋友三心二意的態度,也讓一些中東國家寒心,覺得美國靠不住。加之特朗普政府最近搞的一系列舉動,包括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戈蘭高地為以色列領土,以及醞釀從敘利亞撤軍,傷害一些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和自尊心。沙特等美國盟國開始“東向”戰略,重視發展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

當今的國際關係充滿複雜挑戰,大國小國都需要相互幫襯,方可共渡難關。小國弱國更需要大國幫助。大國對小國的相處之道,應是義利並舉,更要以義為先,救人於水火危難之時。只有這樣,雙方關係才能更持久,合作基礎才更穩固。

標題:齊前進:大國對小國當扶危濟困為先

作者:齊前進 外交官,曾任中國駐敘利亞大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