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轉診反被訴!醫療機構轉診環節中的注意義務分析


及時轉診反被訴!醫療機構轉診環節中的注意義務分析


及時轉診反被訴!醫療機構轉診環節中的注意義務分析



案例簡介

某司機年前駕駛小貨車回鄉下老家過節,靠右路正常行駛。時值黃昏時分,又逢微雪濛濛,能見度不佳。途中不慎將準備橫過馬路的某甲撞倒在地,當時車速並不太快,且司機及時剎車,所以某甲很快自己站立起來,但是頭部、腿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擦傷。司機不敢怠慢,帶其到附近的鄉鎮生院進行檢查。途中某甲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頭暈症狀。鄉鎮衛生院根據其臨床症狀懷疑有急性腦疝發生,但條件所限無法處理,隨對頭部外傷、腿部擦傷進行了必要處置後,立即要求司機開車將某甲轉診到距此50公里外的市中心醫院。途中某甲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到達市中心醫院時,某甲已經雙側瞳孔大小不等,經搶救無效死亡。屍檢結果為:腦出血、硬膜下血腫、海馬溝回疝。某甲的子女處理完道路交通事故後,又以鄉鎮衛生院為被告提起訴訟,認為該院在轉診過程中存在重大過失,要求該院賠償醫療費、喪葬費、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損失。

及時轉診反被訴!醫療機構轉診環節中的注意義務分析

法律分析

一、醫療機構在什麼情況下能夠轉診?

我們知道,基層醫院,尤其是一些鄉鎮衛生院,由於很多條件的限制,收治患者的能力不夠盡善。對一些複雜、疑難、大型的手術無法實施,遇此情形,往往需要轉診。那麼,在什麼情況下能夠轉診?尤其是患者本人意識不清,又無親屬陪同的時候,應當盡到哪些注意義務?醫院在履行轉診義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轉診只限在本院設備或醫務人員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情況下。

究竟如何理解“設備和技術條件”,是判斷醫療機構是否應該轉診的關鍵,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所述“設備和技術條件”應理解為,患者在診治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無法替代的醫學設備和醫學診療技能。在有些情況下,醫院以沒有床位、沒交費用等為由要求轉診,就很牽強。

(2)必須做到及時轉診。

患者是否得到“及時”救治,是能否挽救生命的一項重要條件,因此,符合轉診要求時,轉診的及時性就成了醫療機構必須做到的法定義務。

(3)醫療機構只能建議轉診,患者具有自主決定權。

但在患者病情極不穩定、或隨時有危及生命可能情況下,無論是否轉診,均應簽署一份書面文件,說明是在臨床醫師的充分說明和理解基礎上作出的最終決定。

如果患者處於昏迷或無人陪同,無法取得簽字的情況下,是否轉診,由醫療機構負責人或其授權的負責人根據患者病情決定開展醫療措施。

(4)對危急患者必須做轉診前的急救處置。

本例中,鄉鎮衛生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轉診是正確的,但由於未對某甲採取靜脈輸入高滲降顱壓藥物等急救處置措施,故存在過錯。

及時轉診反被訴!醫療機構轉診環節中的注意義務分析

二、注意轉診程序合法。

各醫院都應該具備規範的《醫院工作制度》,涉及轉診時,應當注意:

1、科內討論或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報請院長或主管業務的副院長批准;

2 、應提前與轉入醫院聯繫,徵得同意方可轉院;

3、如估計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醫療機構應留院處置,待病情穩定或危險過後,再行轉院;

4 、較重患者急需轉院時,應在急救處置後,派醫護人員護送;

5、 患者轉院時,應將病歷摘要隨病員轉院。

本例中,鄉鎮衛生院沒有安排自己的救護車運送患者,沒有安排醫護人員護送,沒有提前與轉入醫院聯繫,沒有隨車轉送病歷等,都存在一定過失。當然,判斷醫療機構最終是否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除了分析轉診中存在的過失和違法違規之處外,還是要把握侵權責任的要件,要分析醫療機構違反轉診義務的行為在造成損害後果中的原因力,從而準確的確定醫療機構應承擔的責任。

(本文系醫法匯原創,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均採用化名)

往期精彩回顧


醫療糾紛,就找醫法匯


醫法匯 專注醫療法律服務

▸ 病歷資料分析:醫療過錯、因果關係、參與度、瑕疵病歷專業論證。

▸ 傷害程度評估:損傷程度(輕傷/重傷)、傷殘等級分析論證。

屍體解剖檢驗:確定死亡原因、屍體解剖監督/見證(屍表/系統解剖)、毒物化驗等。

▸ 司法鑑定指導:鑑定機構選擇評估、撰寫司法鑑定陳述書、出席鑑定聽證會。

▸ 不利鑑定審查:分析醫療損害司法鑑定書、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書的合理性。

▸ 專家出庭質證:專家輔助人/司法鑑定人出庭質證。

▸ 訴訟代理策劃:訴訟價值評估、訴訟方案設計、不利判決分析、訴前談判調解、出庭質證發表法律意見。

▸ 醫院專項服務:醫護人員離職指導/勞動人事制度設計/法人治理結構方案設計/醫藥衛生法律培訓/知情同意書等文書的擬定、審核/非法行醫、商業賄賂等犯罪的預防/投資、併購、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等。

▸ 其他特殊服務:分析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時間,分析致傷原因、致傷物,DNA親子關係鑑定、筆跡印章鑑定等。

通過醫師、律師和司法鑑定人的高端組合,精準分析案情,致力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溝通平臺,引導患者理性維權,保持訴訟途徑暢通,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