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建設如何通過立項應對認知的侷限性

“城市大脑”建设如何通过立项应对认知的局限性

“城市大腦”從智慧城市發展而來,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認知侷限性就造成了重複建設、孤島煙囪、技術驅動、建成即落後等諸多問題。

“城市大脑”建设如何通过立项应对认知的局限性

人類認知的侷限性及其對行為的制約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常態。

三等分角問題是數學中的一個著名的例證。三等分角是指用無刻度的直尺和圓規(尺規作圖)將一個給定角三等分。在尺規作圖體系中,做給定角、二等分角等都能輕易解決,然而三等分角卻困擾數學家們2000多年。直至1837年,三等分角最終被證明為尺規作圖不能問題,人們才認識到該問題之所以無解,是因為尺規作圖只能解決加、減、乘、除以及開平方的運算,而三等分角卻是開三次方的運算。也就是說三等分角看似是由二等分角延伸出來的簡單問題,實則超出了尺規作圖體系的基本假設,其本質上就是工具、方法的維度侷限性。

此類現象在現實的經濟和產業活動中也比比皆是。例如,機器翻譯最初採用的方法是讓機器逐詞翻譯,根據語法規則調整詞的形態,形成最終結果。該方法耗費了大量資源去讓機器“理解”語法規則,然而收效甚微。隨著人工智能算法的重大突破,人們轉而探求基於概率的機器翻譯模型,通過數據檢索確定每個詞可能的意思,再對比書籍、新聞等素材,根據概率確定最可靠的翻譯結果。目前,用這種算法的機器翻譯已達到與人工翻譯媲美的水平。當然,這一案例不僅反映了維度侷限性,更反映了人類認知的歷史侷限性。

既然受到侷限是發展的常態,那麼建設“城市大腦”也同樣無法避免這一問題。“城市大腦”從智慧城市發展而來,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認知侷限性就造成了重複建設、孤島煙囪、技術驅動、建成即落後等諸多問題。“城市大腦”建設的複雜程度高、涉及部門多、建設週期長,儘管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方法已迅速繁榮,但是行政管理體制、建設方式、認知水平等維度侷限和歷史侷限仍舊存在,我們應當如何應對,避免重蹈覆轍?

三等分角和機器翻譯的案例為我們提供了思路:一是綜合,當單一方法體系無法解決問題時,尋求其他方法體系的幫助,比如為直尺增加刻度或藉助其他曲線;二是演化,跟蹤工具、方法的最新進展,逐步解決問題;三是降維,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比如把理解語法降低為計算概率。根據海淀“城市大腦”建設實踐,立項環節是項目建設的關鍵節點,因此,筆者根據上述思路,對“城市大腦”立項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涵蓋多元主體的綜合性立項決策組織。智慧城市建設通常委託某一個部門作為項目的立項主體。然而,“城市大腦”不僅涉及大量智能技術應用,更需兼顧政府各部門、街道、社區等多主體以及安全、交通等多領域的訴求。在條塊結合的體制下,單一主體對所有技術和領域都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幾乎不可能達到,因此,可考慮建立涵蓋多個業務部門、多領域專家的橫向項目組織,由這一組織承擔立項決策工作,激發各主體的積極性,保障決策的綜合性。

二是堅持動態開放的架構設計。對確定性較強的工程如房屋建築,立項研究通常關注邏輯嚴謹的建設方案。然而,“城市大腦”本身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較強,且在較長的建設週期中,技術、需求都可能發生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在立項時點上不可能完全預測到。因而,建設開放的總體架構和隨需而動的立項機制就成為應對認知侷限性,促進“城市大腦”演化發展的有效策略。

三是聚焦試點,以點帶面。對於“城市大腦”這類複雜工程,在建設初期形成系統全面的設計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立項中,可考慮從試點、示範做起,挖掘各個主體的痛點、難點問題,構建性價比高的解決方案,通過大量此類項目的積累和聯繫,逐步自發形成“城市大腦”整體。

為全面支撐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關村正加快推進“城市大腦”相關工作,中關村要利用綜合、演化、降維的立項組合拳,應對這類新興事物建設中的認知侷限,實現高水平建設“城市大腦”的目標。

“城市大脑”建设如何通过立项应对认知的局限性
“城市大脑”建设如何通过立项应对认知的局限性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技術創新的商業邏輯

路蒙佳:一路向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