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個孩子被遺棄,山西一村莊收留了他們,有的孩子被外國人收養


孩子生下來有先天性殘疾或者重大疾病,有一些父母就會將他們遺棄,最終的命運很難預測,山西臨猗角杯鄉張吳村,卻為這些殘孤兒童提供了一個庇護場合,這些孩子有集中生活的寄養站,也能寄養到村民家中,讓這些兒童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本期講述的就是張吳村的故事。圖為6歲的黨保華拿著荷蘭父母的照片展示,他已被一戶荷蘭家庭收養。

張吳村是一個擁有500住戶的大村,臨猗縣角杯鄉孤殘兒童寄養站就在這個村,自2009年至今,已經助養了126個孤殘孩子,這些孩子分別寄養在該村33戶當地農村家庭。圖為68歲的李絨絨老人正在給臉上抹著藥膏的黨寶天餵飯。

寄養站的主要功能是為寄養家庭和寄養孩子提供康復、醫療保健和教育等服務。寄養站的孤殘兒童來自運城的13個縣市,均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圖為11歲的黨曉寒是腦癱患兒,經過寄養家庭的精心護理,雙手雖然不能抓東西,但卻學會用腳寫字、畫畫。

趙改變是張吳村第一個讓孩子寄養在自己家的老人,她最先抱了一個孩子回家撫養,之後她四處宣傳,讓村裡更多的人把孩子抱回家撫養,到2010年村裡慢慢發展到7個寄養戶12個孩子,2013年發展到30多戶80多個孩子,2014年達到126個孩子被寄養。圖為趙改變在給自家寄養的腦癱孩子進行足底康復按摩。

對於寄養家庭,有嚴格規定的條件和義務,寄養的都是不滿十八週歲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生母的棄嬰和兒童。張慧琴從2009年寄養了3個孩子,一個孩子已被收養,目前家裡還有兩個殘疾孩子,天天由她照顧。

國家在農村推行孤殘兒童家庭寄養模式,使一些孤殘兒童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成長環境,讓孩子們能夠享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家庭溫暖。圖為3歲黨恆敏和撫養她的奶奶張金朵,黨恆敏是個非常漂亮的孩子,因半腦癱導致腳不能動。

這些孩子都是福利院接到村裡的寄養站的,孩子們大多身患重疾,以腦癱者居多,有的孩子來時才幾個月,讓人一看根本就養不活,但經過家庭寄養,不少孩子都已經能跑能走,甚至會說話。

這些年,張吳村家庭寄養的孩子,已經有40多個孩子被收養。除了國內的,還有部分孩子被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士收養。不過,收養這些孤殘兒童,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和程序,特別是國外收養需要一層層審核和考察。

國家對寄養家庭會支付一定的養育費和勞務補貼,根據孩子的大小和病情進行評估,目前寄養一個孩子每月700-1300元,雖然相比打工要少,但一些村民認為這是做善事。圖為張會雲老師和一個寄養的孩子黨保涵,7歲的黨保涵已到村幼兒園學習。

被寄養的孩子,平日也喜歡到寄養站玩耍,這裡能給他們提供玩具、書籍和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