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辭職當清潔工陪讀15年 自閉症兒子考上大學她還是同桌


2019年3月,離上課時間還有20分鐘,龐芝華和兒子提前來到了教室,預習大學英語。包涵3歲那年被確診患有自閉症,15年過去了,如今的包涵,不僅從以前別人眼中的“傻子”,蛻變成為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大一學生,還在這幾年的各種比賽中捧回了多個全國大獎。“包涵現在是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裡的大學生了!”和包涵同桌學習的龐芝華,很欣慰地說著。

快3歲的時候,包涵被確診為患有自閉症,“我當時死的心都有了,天天哭啊,一閉眼睛就想兒子怎麼辦。”包涵的爸爸勸龐芝華,孩子既然來到我們身邊,就有來到我們身邊的理由。他們諮詢醫生得知自閉症沒有特殊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耐心陪伴、引導才能慢慢變好,有的孩子能夠恢復到接近正常人的狀態。龐芝華一邊安慰自己,一邊給兒子訓練、干預,流淚也不能讓兒子看到。龐芝華在電腦上看包涵小時候的照片,一臉笑容。

從外表上看,包涵與普通小孩並沒有什麼區別。“他不能開口說話,不喜歡與人目光對視,眼睛可以盯著風扇看幾個小時,會重複開門關門。”龐芝華說,“最可怕的是,如果包涵在一個地方摔倒了,他就要在這個地方翻來覆去的摔,摔的血肉模糊還是不停。”後來,再遇到這樣的情況,龐芝華便立即抱著他上車,趕緊離開這裡,哭鬧中的包涵,隨著汽車的顛簸,慢慢就睡著了,等醒來後就忘記了這些事情。這麼多年過去了,說起來仍心有餘悸。


包涵上幼兒園後,很難融入到集體中去,“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場上做操,而包涵卻一個人繞著圍牆跑。”有同學就追著包涵喊他“傻子”。龐芝華毅然辭去了在中學教師的工作,去包涵所在的小學應聘教師,但名額滿了。“無意中聽說學校在招清潔工,便去做了清潔工,我就是想離孩子近一點,能夠看到他,多陪他。”隨著學習難度逐漸加大,包涵學起來也更吃力。為輔導兒子的功課,龐芝華向學校申請了陪讀,併成為兒子的同桌。

為了能讓兒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龐芝華在小學裡除了打掃衛生,還用課間10分鐘的時間,陪著孩子們丟手絹、跳皮筋、扮演各種角色。通過遊戲,包涵和其他孩子打成了一片。而看著兒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露出的笑臉,龐芝華覺得,她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時,為了方便包涵上學,龐芝華還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

由於包涵的理解能力弱於常人,龐芝華在上課時,要比一般同學更加的專注,在課堂上認真做好筆記,等到課後再將老師教的重點再講給兒子聽。有時候一個很簡單的字符,龐芝華要反覆給包涵講解好多遍。寒來暑往,在不知不覺中,龐芝華已經從小學到大學,和兒子做了10多年的同桌。作為陪讀媽媽,每一節課,每一道例題,每一步解答過程,龐芝華都必須認真記錄下來。而多的時候,一道題,她要講幾十上百遍,包涵才能學會。


偶然一次六一兒童節慶,有兩個孩子在拉手風琴,家長們掌聲雷動。龐芝華在那裡靜靜的看著,想著要是有一天,包涵也能上去拉個手風琴,別人就不會叫他傻子了。龐芝華去找老師,又怕老師不肯教,“我說您可以先教我,我再回去教他。”後來發現,包涵在識譜和記譜上很有天賦,從學手風琴開始,便一發不可收:5歲手風琴就過了五級,7歲過了八級;7歲學鋼琴,10歲過十級,11歲考上川音附中。

包涵參加各類比賽,捧回了多個全國大獎,在第六屆全國鍵盤樂器藝術邀請賽,獲得手風琴專業初中組金獎、第11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節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金獎。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主辦的2018年“我的青春故事”報告會中,評選為巡講人員。在龐芝華的影響下,包涵知道,自閉症就跟感冒發燒流鼻涕一樣並不丟人,只是目前自閉症沒有特效藥,努力就會好。

在生活中,龐芝華是包涵的母親,而作為一名陪讀媽媽,她更是兒子的老師和朋友。雖然包涵現在是大一學生了,他有些課龐芝華還是會去學校陪讀,回家在給兒子一起復習。“我以前只有高中的學歷,而現在連大學的課程,我都會一些了。”說起這些,龐芝華一臉的幸福。


龐芝華一直記得包涵在幼兒園時候的一件事情,有次包涵被人欺負了,他看到媽媽後,不停的說媽媽打打打,死死死。龐芝華立馬感覺到,學習成績好不好,會不會才藝,實際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不扭曲。生活中的龐芝華,不僅愛說愛笑,對包涵細緻有耐心,她和老公也是恩愛有加,這讓生活在有愛有安全感環境裡的包涵,也很陽光和自信。

對包涵音樂方面顯現的一些特長,龐芝華卻表現的很平靜,她不要求兒子一定要成名,音樂只能是他生活中的一個愛好,快樂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龐芝華鼓勵兒子上網瀏覽新聞,甚至讓他玩一下小遊戲,讓他學會一些自我保護和認知,並和同學們有共同話題可以聊。

龐芝華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讓包涵考上大學,走入社會,自食其力。現在已經是大學生的包涵,在媽媽的耐心照料下,不僅能夠獨立生活,還和另外一個自閉症孩子,兩人一起獨立出去旅遊,而在坐火車時,連火車票都是兩個人自己購買的。在外面吃飯,他們兩個人也都時髦的AA制。包涵不僅有微信,還在朋友圈裡寫日記,甚至有些他不想讓媽媽看到的內容,也會選擇把媽媽給屏蔽掉。


已經是大學生的包涵,仍然有著孩子氣,有時候爸爸媽媽幫他輔導完作業,他就會調皮地和爸爸嬉戲打鬧一下,逗爸爸媽媽開心。龐芝華和老公都有高血壓病,需要每天吃藥,有時候當她拿出藥片,包涵就給她遞過來了水。兒子的一點點進步,對龐芝華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和褒獎。

2018年秋天,包涵來到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讀書,為了能夠陪伴兒子,龐芝華也和老公一起,也從老家成都,“移民”到了南京,並在學校旁邊的居民樓,租了房子。隨著包涵的認知和成長,龐芝華對他學習,也在慢慢的逐步放手,一些相對容易的課,包涵在課上自己也能聽懂,學會。包涵去上課後,龐芝華和老公在家裡忙自己的事情。而所謂自己的事情,也基本上都是和包涵的學習、興趣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