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解題“利器”--二級結論,有效節約考試時間,提高正確率

高考物理二級結論(1)

物理概念、規律和課本上的知識是“一級物理知識”,此外,有一些在做題時常常用到的物理關係或者做題的經驗,叫做“二級結論”。這是在一些常見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規律和基本公式導出的推論,或者解決某類習題的經驗,這些知識在做題時出現率非常高,如果能記住這些二級結論,那麼在做填空題或者選擇題時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計算題時,雖然必須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級結論,但是記得二級結論能預知結果,可以簡化計算和提高思維起點,因此也是有用的。

一般地講,做的題多了,細心的同學自然會熟悉並記住某些二級結論。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記憶,那麼二級結論就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常說內行人“心中有數”,二級結論就是物理內行心中的“數”。

運用“二級結論”的風險是出現張冠李戴,提出兩點建議:

1.每個“二級結論”都要熟悉它的推導過程,一則可以在做計算題時順利列出有關方程,二則可以在記不清楚時進行推導。

2.記憶“二級結論”,要同時記清它的適用條件,避免錯用。

受力平衡的“二級結論”

1.多個力下平衡:

  • 幾個力平衡,則一個力與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線。
  • 幾個力平衡,僅其中一個力消失,其它力保持不變,則剩餘力的合力是消失力的相反力。
  • 幾個力平衡,將這些力的圖示按順序首尾相接,形成閉合多邊形(三個力形成閉合三角形)。

2.兩個力的合力:三個大小相等的共點力平衡,力之間的夾角為120°。

3.研究對象的選取:

  • 整體法——分析系統外力;典型模型——幾物體相對靜止
  • 隔離法——分析系統內力必須用隔離法(外力也可用隔離法)

4.重力——考慮與否:

  • 力學:打擊、碰撞、爆炸類問題中,可不考慮,但緩衝模型及其他必須考慮;
  • 電磁學:基本粒子不考慮,但宏觀帶電體(液滴、小球、金屬棒等)必須考慮重力。

5.輕繩、輕杆、輕彈簧彈力

(1)輕繩:滑輪模型與結點模型

  • 滑輪模型——輕繩跨過光滑滑輪(或光滑掛鉤)等,則滑輪兩側的繩子是同一段繩子,而同一段繩中張力處處相等;
  • 結點模型——幾段繩子栓結於某一點,則這幾段繩子中張力一般不相等。

(2)輕杆:鉸鏈模型與槓桿模型

  • 鉸鏈模型——輕杆,而且只有兩端受力,則杆中彈力只沿杆的方向;
  • 槓桿模型——輕杆中間也受力,或者重杆(重力作用於重心),則杆中彈力一般不沿杆的方向,杆中彈力方向必須用平衡條件或動力學條件分析。“槓桿模型”有兩個變化,即插入牆中的杆或者被“焊接”在小車上的杆。

(3)輕彈簧:

  • 彈簧中彈力處處相等,
  • 若兩端均被約束,則彈力不能突變;一旦出現自由端,彈力立即消失。

6.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則 μ=tanθ(θ為斜面的傾角)。

7.被動力分析

(1)被動力:彈力、靜摩擦力( 0≤f≤fmax )

(2)分析方法:

  • 產生條件法——先主動力,後被動力;
  • 假設法——假設這個力存在,然後根據平衡或動力學條件計算:若算得為負,即這個力存在,且方向與假設方向相反;若算得為零,則表示此力不存在。

直線運動的“二級結論”

1.參考系:

  • 在描述運動時,在純運動學問題中,可以任意選取參考系;
  • 在處理動力學問題(用運動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動量)時,只能以地面為參考系。

2.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思考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

高考物理解題“利器”--二級結論,有效節約考試時間,提高正確率

3.勻變速直線運動:五個參量,知三才能求二

高考物理解題“利器”--二級結論,有效節約考試時間,提高正確率

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

高考物理解題“利器”--二級結論,有效節約考試時間,提高正確率

紙帶法求速度、加速度


高考物理解題“利器”--二級結論,有效節約考試時間,提高正確率

逐差法求打點紙帶問題

4.勻變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等於0時:

  • 時間等分點:

各時刻速度比:1:2:3:4:5

各時刻總位移比:1:4:9:16:25

各段時間內位移比:1:3:5:7:9

  • 位移等分點:

各點速度比:1∶√2:√3:........

到達各分點時間比:1∶√2:√3:........

通過各段時間比:1∶(√2-1):(√3-√2):........

5.自由落體:g取10m/s2

  •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 第n秒內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拋運動:對稱性

t上=t下;v上=v下;h=v²/2g。

7.“剎車陷阱”:應先求滑行至速度為零即停止的時間t0 ,

  • 滑行時間t大於t0時:用v²=2as,或s=v/2*t0 求滑行距離。
  • 滑行時間t小於t0時:用x=v0t-1/2*a*t² 求滑行距離。

8.追及、相遇問題

  • 勻減速追勻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勻=v勻減
  • v0=0的勻加速追勻速:v勻=v勻加 時,兩物體的間距最大dmax
  • 同時同地出發兩物體相遇:位移相等,時間相等。
  • A與B相距 d,A追上B:xA=xB+d,相向運動相遇時:sA+sB=d。

9.物體剛好滑到小車(木板)一端的臨界條件是

: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時與小車速度相等。

10.繩(杆)連接:沿繩方向分速度相等——將兩個物體的實際速度沿繩、垂直繩方向分解。

11.小船過河:

⑴ 當船速大於水速時:

  • 船頭的方向垂直於水流的方向時,所用時間最短,t=d/v船
  • 合速度垂直於河岸時,航程s最短,s=d(d為河寬)。

⑵當船速小於水速時:

  • 船頭的方向垂直於水流的方向時,所用時間最短,t=d/v船
  • 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於河岸,最短航程,s=d×v水/v船
高考物理解題“利器”--二級結論,有效節約考試時間,提高正確率

小船過河速度合成示意圖

12.平拋物體的運動: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其加速度恆定為g,將不同時刻的瞬時速度起點移至同一點,則速度矢量的末端在同一豎直線上。

(2)平拋運動的速度偏轉角θ與位移偏轉角α滿足:tanθ=2tanα.該結論有兩個推論:

  • 末速度反向延長線過該過程水平位移的中點;
  • 位移延長線過末速度豎直分量的中點。

(3)平拋運動時間決定因素:

  • 豎直下落高度確定,則由豎直高度確定:t=√(2h/g)
  • 水平位移確定,則由水平初速度確定:t=x/v

13.斜拋運動:

(1)上升至最高點時,豎直分速度減為0,水平分速度等於初速度水平分量;

(2)上升與下降過程對稱,到最高點前運動可視為反向平拋運動,過最高點後運動可視為平拋運動;

(3)拋射角為45°時,水平射程最大。


滿滿的乾貨,喜歡請點贊、收藏、關注。明日繼續更新高考物理二級結論(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