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資管丨陳維廣的“潮汕派”投資風格——克己節儉,嚴謹務實

陳維廣是新加坡人,也是地道的潮汕人。早年間,他的祖父舉家外遷至新加坡。這群“中國的猶太人”,明朝以來沿著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走南洋,做生意。如今,即便已經回國超過十年,說普通話仍未擺脫口音上的“南洋味”,投資行事也是典型的“南派”風格,克己節儉,嚴謹務實。

1

1988年,陳維廣加入IBM,彼時正值PC產品剛開始引爆全球市場。而後,在陳維廣任職新加坡電訊的整個90年代裡,他參與了亞洲大部分地區早期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展過程。20世紀初,陳維廣前往美國硅谷並加入藍馳創投,VC生涯就此拉開序幕。

圖靈資管丨陳維廣的“潮汕派”投資風格——克己節儉,嚴謹務實

在過去近20年的早期投資中,陳維廣陸續投出了趕集網、PPTV、青雲QingCloud、瓜子二手車、春雨醫生、匯醫慧影等項目,並深度參與了趕集網/58同城、蘑菇街/美麗說等多起業內重大併購。

他一手組建的藍馳創投中國,是典型的硅谷式boutique fund,專注投早期,每一期基金的規模在3到5億美金,投資團隊控制在10人左右。截至目前,藍馳投出了近10億美元,以此拉動了近60億美元的後續投資,孵化企業的總估值超過250億美元。

無論在過去幾年的資本狂歡,還是在行業節奏放緩的2019年,藍馳都保持每年投20-30個項目的節奏。“我們的節奏歷來如此,不受春夏秋冬的影響。A類創業者就那麼多,和市場好壞關係不大。”

2001年的美國,大家對互聯網都很興奮,到了2002-2003年整個市場都坍下來了,亞馬遜的股票沒人敢買,人們都認為互聯網是沒有希望的,但到2005年又開始繁榮起來了。你要是在2003年買了亞馬遜的股票,你現在應該很富有了。

每個創新都是這樣。一個技術創新開始出現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但它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往往是4、5年之後。陳維廣認為,VR、AR就屬於開始興奮的階段,價值真正被挖掘出來,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2005年,藍馳創投在國內投了第一個項目——皮卡,主要做無線IM。當時在上海的一個同事認為這個項目挺有趣,可能是下一個QQ。但沒想到,陳維廣投完沒有一年,QQ就把他們給滅了。

最初,QQ還沒有無線端,只有PC端,皮卡可以讓你用手機接受QQ信息。QQ做手機端後,就把皮卡的這個功能給屏蔽了。後來,皮卡就轉型了,轉型後以一億美元的股指把皮卡買給了香港一個上市公司——中軟。

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都覺得無線市場會很大,但無線真正爆發,其實是2011-2012年。

2005年,第一波中國視頻網站也開始發展起來了,陳維廣投了PPTV。說實話,當時並不是太看好古永鏘(優酷)那個模式,因為陳維廣覺得他的模式會很燒錢,於是沒投。但他萬萬沒想到,古永鏘能融那麼多的錢。所以,投資就是這樣,人算不如天算。

2

趕集網是陳維廣回國後投資的第一個項目。2015年,藍馳創投從該項目退出,賺了超過30倍。

圖靈資管丨陳維廣的“潮汕派”投資風格——克己節儉,嚴謹務實

當時,投資的風口是電商。但陳維廣認為電商賣貨,要燒很多錢,而趕集網做交易服務,走的是信息流路線,模式較輕。其次,當時電商的主流市場在一線城市,而趕集網的主要客群是農民工,為他們提供找房子、找工作等服務。在功能手機的時代,伴隨新生代農民工的外出務工潮,趕集網針對這個大規模用戶群體的需求提供手機服務,是“應運而生”。

2011年前後,春雨醫生剛出來,很多人不看好它。“他們覺得醫生那麼忙哪有時間上網,但張銳堅信只要做一個足夠輕、足夠快的系統出來,醫生不用花很多時間也能實現線上問診。”陳維廣回憶。最終,藍馳創投成為春雨醫生從A到D輪的連續投資方。

投資青雲QingCloud也是出於相同的邏輯。2012年,離開IBM的黃允松創立青雲,藍馳成為青雲的第一個機構投資人。

“最初,青雲的創始人找了很多投資人,但很多人都質疑他們”,陳維廣說。中國在2009年才開始引入雲計算概念。而美國在2005年就開始推廣雲計算,2008年已廣泛使用,2011年進入成熟階段。和美國相比,中國的雲計算產業滯後了好幾年。

但在當時,技術出身的陳維廣認為,“中國會像美國一樣,企業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傳統的服務器IT架構上。通過雲計算平臺,企業可以有彈性地調動IT資源;用多少付多少,相對可以控制成本。所以,企業對雲計算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調研之後,藍馳創投決定投資。

近幾年,當同行都在投資共享單車、學英語、K12教育的時候,藍馳卻投資了專注素質教育的美術寶、VIP陪練;和專注相互保險的水滴互助等“非主流”項目。

其實,在國內的投資人中,陳維廣可能是一個特殊而少見的存在。

“找到一個在中國做18年投資的人,或者一個在美國做18年投資的人,應該不難。但如果要在國內找一個在美國做了八年VC投資,也在中國做了十年VC投資的人可能會比較少。”

這18年裡,他親身經歷了四次經濟危機(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2年A股IPO中止、2015年A股爆發股災)。熟稔危與機的辯證關係,讓他將“求真”寫進藍馳創投的基因裡。

3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公司都可以成為獨角獸,只要你夠勤奮。

但陳維廣不認為投資人一定要投獨角獸公司。有些人一定要投獨角獸公司,因為回報多,但投獨角獸公司要很多錢,而且後來容易被稀釋。

圖靈資管丨陳維廣的“潮汕派”投資風格——克己節儉,嚴謹務實

比如滴滴估值如果是200億美元,你投了2億美元也只不過是佔1%,如果換個中小規模的公司,估值10億美元,你投2億美元就可以佔20%。

同樣每一位創業者也並不是都要做出一家獨角獸公司,因為獨角獸公司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的,創業者只要把事兒做好,你就一定會達到你要的那個目標。在向著你的目標進發的過程中,你千萬要避免自己陷入到這三個誤區當中:

第一個誤區,借勢等於跟熱點;現在有很多的媒體和大佬都強調說,你創業一定要借勢。如果說「豬」在風口一定會飛,那這又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早期創業者都是在跟風創業。

三年前電商是熱點,於是一下子就有很多創業者在做電商的項目。去年是O2O,創業者就都往O2O來湧,其實這個不是真正借勢。陳維廣覺得借勢就是,你如何借一個勢頭來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取用戶,那才是核心的借勢。

比如他投的美麗說,美麗說早期是做社區電商的,那為什麼能從幾百萬的用戶做到幾千萬的用戶,實際上就是借了微博的勢。春雨醫生也是一樣的,一開始其實張銳面對的挑戰挺大的,可是他借了醫改這個勢頭,很短的時間內把用戶從幾十萬拉昇到幾千萬。

所以陳維廣想強調的借勢,不是說因為某某人都在做O2O,你就去做O2O,借勢是說你看你做的項目,能不能有一個更奇巧的方式,借一個勢頭,把你獲取用戶的成本降到最低,這是關鍵。

第二個誤區,創業就是不斷地試錯;很多的創業者都跟投資人說,我們要有更多的試錯空間,你作為投資人應該給我更多的機會去試錯,因為創業就是試錯嘛,沒有人知道說這個創業項目會演變成什麼樣子,所以你要給我足夠的試錯空間。

但你在這個試錯的過程中,什麼時候應該堅持,什麼時候應該放棄一個方向或者說是一個想法,這是最難的。其實試錯不是無限地試錯,或者說是兩三個月的試錯,關鍵還是在試錯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數據作為基礎。

陳維廣說國內的創業者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是不關注數據的採集。很多項目試錯了6個月後,然後回到董事會跟投資人說,我感覺我還得多試錯6個月,有的投資人會要求創業者拿出一些數據證明自己是可以再試錯的,而大量的創業者都沒辦法提供這方面的數據,或者對數據沒概念。所以我認為,要有足夠的試錯空間是沒錯的,但一定是要有數據作為基礎。

第三個誤區,早期創業一定先要打磨好產品;其實很多創業者都明白,要把產品做好,要把用戶增長做到位,可是在早期創業通常是人手不夠、資源不足等各種條件限制,你是不可能把產品、用戶體驗還有你的增長都完全做到位。這裡就牽扯到一個取捨的問題。

換句話說,作為一個創業者,你一定是要了解自己階段性的目標在哪兒,你一定是要有取捨的,因為你的資源是有限的。

結語

藍馳一直強調“一等人創業,二等人投資”,在給到創業者資金之外,藍馳想要幫助創業者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