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卸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棒

每經記者:溫夢華 實習記者:張春楠 每經編輯:杜毅

昨日(4月8日),據央視新聞、新京報消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正式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

對此,敦煌研究院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今天剛得到消息,王院長已經在故宮上任了,這個消息屬實,但關於敦煌研究員的人員安排等情況,由上級主管部門負責,我們都還不清楚。”

目前,在故宮博物院官網“領導團隊”一欄裡,依然可以看到單霽翔的個人介紹。昨日,記者多次嘗試撥打單霽翔手機聯繫,但是一直關機。

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長王旭東

繼任者王旭東是甘肅人,1967年2月生於甘肅山丹,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年,王旭東來到敦煌研究院,從事莫高窟壁畫及土遺址保護工作。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他也是繼常書鴻、段文傑、樊錦詩後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王旭東曾表示,莫高窟的價值和故宮的價值不一樣,故宮的成功不能複製到敦煌來,但經驗可以借鑑。莫高窟背後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薈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藝術,需要時間、耐心和文化積澱,不能太急躁。

“網紅”院長單霽翔

2012年,58歲的單霽翔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院長,成為自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後的第6任院長。7年時間,在單霽翔手裡,故宮,變了模樣。

事實上,在單霽翔之前,鮮有人知道歷屆故宮“掌門人”。不過隨著故宮的走紅,單霽翔開始走進大眾視線,被網友們封為段子手、網紅。

“其實我真不是網紅,我是被網紅的,我就是在故宮博物院裡面看門。”在日前召開的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單霽翔笑著說,“並不覺得我是個幽默的人,其實我是講故事,因為講好中國故事,是要用很生動的語言。”

此前,單霽翔曾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時提到,要讓故宮以及文化遺產更有尊嚴。如今,7年時間過去,在單霽翔手裡,故宮變了模樣。

據瞭解,在單霽翔上任後發現,問題隨處可見:故宮70%的區域豎起了“非開放區,觀眾止步”的牌子;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裡,誰都看不見”……於是,改革最先從“裝點門面”開始,首先設置了30個售票窗口,以保證觀眾到故宮30分鐘內能買到票。隨後,單霽翔提出“故宮禁菸”“開放區不允許有一片垃圾”“屋頂不能有草”“8萬人次限流”等一系列措施,並建立了故宮文物醫院,彙集了200名文物醫生,加大了文物科學保護的力度。

撿垃圾、拔野草這些在別人看來都是“小事”的事情,在這位65歲的老人看來,都是必須且緊迫要做的事。彎腰俯身,是工作人員對單霽翔最深刻的印象。“一個菸頭也管,一個井蓋也管,一塊牆皮也管。”同事們埋怨他管得太細,單霽翔則笑稱:“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就能看出大的變化。”

事實上,不僅僅是環境變化,讓故宮更加開放。讓文物“活”起來,是單霽翔7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開放再多的區域,迎接再多的觀眾,無非就是一千多萬。我們希望是億萬級的,十億萬級的,靠什麼?就要靠我們的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

數字化、AR、VR、科技、故宮社區……利用數字技術,故宮讓正襟危坐的皇帝變得有血有肉起來:“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擠眉弄眼的康熙。數字繪畫、數字化多寶閣、數字織繡、虛擬現實場景等更是故宮“活”了起來。此外,故宮開發的一批被社會贊為“萌萌噠”的文創產品,例如“故宮彩妝”“故宮火鍋”“故宮服裝”等更是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眼光。

如今,隨著單霽翔的退休,如何讓古老的文化藉助科技走得更遠更好,或許將成為接棒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