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首先指出今天的這篇文章並不會給出最終關於《無極》這部電影的結論,只是強調當初對這部電影評價的不公平,不客觀的相關因素。

2005年《無極》上映,這部電影由我國著名導演陳凱歌執導,由謝霆鋒(香港)、張東健(韓國)、真田廣之(日本)、張柏芝(香港)、陳紅等一眾亞洲頂級巨星主演。該片在未上映之前,就因為其豪華的演出陣容引起熱議,而上映之後至今的十幾年中,關於這部電影的口碑更是爭論不休。包括影迷、電影人、該片的主創們都曾發聲,以力圖維護自己的觀點。這些熱議中包括“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陳凱歌導演自己說“5年內沒有人看懂這部作品”等諸多觀點。而在電影評論網站上該片的口碑更是兩極分化,像極了這部電影名字《無極》。喜歡的觀眾可以給該片打出9分的高分,不喜歡的觀眾也有可能給到3、2分,至今為止,該片已從上映時的評分4.2分,上升到現在的5.2分。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對於以上的評價,筆者認為有太多的個人情感在裡面,雖然電影的本身就是一種感官產物,然而電影也有它的基本評判原則,就電影本身的影像、配樂、故事邏輯而言,《無極》並沒有太多的漏洞。真正讓觀眾不適應的,是它那種西方戲劇敘事方法,和臺詞形式。在這點上,陳凱歌和他的老對手張藝謀,真的和他們的偶像黑澤明有明顯的差距,黑澤明拿一個西方的故事套在日本文化中的時候,是無縫銜接進去的,能夠真正的做到東西合璧,一個是形,一個是神。而《無極》所展現的,也許是像陳凱歌說的是電腦特技的問題,但是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就是形式和內容的吻合性很差,而這個電影的背景也不能說是哪裡的古代,但是裡面的人語言混雜,讓觀眾的直觀感受很不好。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而《無極》這部作品上映之後,像極了張藝謀《英雄》的命運,上映之前媒體熱炒,上映之後口碑一落千丈。而這種口碑的變化,有點人云亦云的感覺。

2000年前後,國內的互聯網業剛剛興起,各大論壇也是剛剛的開起來,這個時間段裡,有幾部國內比較引起關注的電影,這其中就有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陳凱歌的《無極》等。而剛剛引進的互聯網工具,讓大家有了對電影作品評價的直接話語權。不幸的是這些剛剛上映的作品,由於形式和內容過於前衛,就造成了群體的口碑效應,以至於一上映,口碑便一落千丈。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這些作品對內地觀眾而言本身形式新穎,內容前衛。不僅僅是張藝謀和陳凱歌之前沒有駕馭經驗。就整個華語影壇而言,當時有過這方面成就的也僅僅是李安和王家衛,但是李安和王家衛所在的電影體系比大陸更為成熟。

他們電影體系的成熟不僅表現在電影的製作、營銷等方面,在觀影受眾上也和內地人員大為不同。在這點上張藝謀和陳凱歌是明顯吃虧的,在《英雄》之前,國內的電影以文藝片為主,商業片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馮小剛的賀歲喜劇上。而且之前的文藝作品更多的是改編自成熟的文藝小說,有可參考的歷史背景和人物。而《英雄》、《十面埋伏》和《無極》都基本是將歷史抽空的,然後是借鑑國外或者其他電影的經驗拍攝而成的,這些借鑑的對象包括黑澤明的電影,以及其他地區華語經典作品。而這些被借鑑的對象在國內的受認識程度很低,這在電影本身的認知體系上,大部分觀眾是沒有認識根基的。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以上情況,最終形成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就是電影上映之前的宣傳天花亂墜,電影上映之後觀眾看到的是不倫不類。以至於讓很多觀眾,在華麗的銀幕影像和背景配樂裡感覺不知所措。這種形式上的違和感,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觀眾直接排斥接受電影傳達來的相關信息。所以會造成整部電影過後,根本不知道電影講的是什麼故事,這並不是說電影真的就看不懂,也不是觀眾沒有能力理解。而是電影的表達方式沒有對觀眾形成足夠的吸引粘性,讓觀眾舒服的接受電影的故事信息。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這就形成了直觀的觀眾口碑結果,造成影片上映之後評分被迅速的拉低。這不是品味問題,這是口味的問題,而且是一種突然的味覺變換,造成了觀眾的極度不適應的結果。再回過頭看陳凱歌導演的那句“5年之後才能看懂”的判斷,就有了道理。當時國內的電影市場基本是剛剛打開,國外的大片每年在國內上映的數量極其有限,很多電影史上經典的作品,因為沒有相應的翻譯版本,在國內基本沒有流傳度,這些都造成了觀眾對電影的認識還不足夠的充分。而當時以張藝謀和陳凱歌為代表的國內電影的領軍人物,為了讓內地華語電影引起世界的注意,為了和其他地區的電影形成有效競爭,便消耗大量的資源,投拍了這些,儘量在商業上和藝術上都能兼顧的作品。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最終也就形成了《無極》這部作品上映後的口碑和它的真實水平極不相符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口碑不能真實的反應作品的真實實力。

為了寫這篇文章,筆者特意在電腦上又重溫了一遍《無極》。這部作品雖然最終的完成度上和黑澤明、李安等導演的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點上陳凱歌導演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他自己也是認同的。但是在這部電影上映14年之後,再次觀看《無極》,它還是有很多亮點的。比如:很多個片段的畫面和動作場面的設計充滿了想象力,每個演員都很敬業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故事的連貫程度也很好。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但是受限於當時的各種資源,也包括導演對於一些前沿的電影工藝和體系的認知程度,造成了電影在一些銜接方面,並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是所有對這部電影的爭議、吐槽是不是經過了14年的歲月可以告一段落了,是不是影迷們和電影人,能夠懷著一個平和的心態,重新再次審視《無極》這部作品了。然後重新給《無極》這部作品,一個公正的,和它的真實水平相符的評分呢?

《無極》:14年過去了,該認真的給這部電影下個結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